SPSSModeler的基本操作练习

一、整个实验完成后的界面如下:

 

二、浏览数据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观察各个变量的数据分布特征如下图所示:

 

 

四、根据已有数据设置Na含量为X轴,K含量为Y轴,制作散点图如下图:

 

 

 

 

五、病人唾液中钠、钾的浓度情况的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六、不同药物特征病人的药物选择的绝对值网状图如下所示:

七、窗口的“可见”或“不可见”,窗口的放大或缩小:

八,数据流文件的扩展名.str;在“输出Output”卡中的“数据表table”文件的扩展名.cou;在“模型Models”卡中,模型的计算结果文件的扩展名.gm。

九,创建缓冲节点(数据缓冲区节点),例如鼠标右击数据追加节点A,选“缓存/启用”则该节点将出现白色文本图标,表示已经创建缓冲节点。

十,创建超节点:首先,选中若干节点(可拖动鼠标画框,也可按住Shift键实现多选),然后右击鼠标,选“建立超节点”。若建立成功,则看到超节点图标(五角星)。

 

十一,节点的映射

操作:右击原数据源节点,选“数据映射/选择替换节点”,

然后,再选中新节点(a1.xlsx)。此时出现两数据源变量名对应窗口,可选择需要映射的变量。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1,用“数据审核”功能来观察各个变量的数据分布特征可以得出:样本总体是200个,一共有三个变量,分别是:age,na和k。通过直方图可以得出结论:病人的年龄差距较大,并且服用药物DrugY的病人数明显高于服用其他药物的额人数。

2,从散点图可以看出,服用GrugY的病人,其唾液中的钾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病人,但钠含量有的较低、有的较高。单纯的钾含量较低的病人选用DrugY比较理想。

3,根据病人唾液中钠、钾的浓度情况的直方图可以看出:针对不同Na/K值处在高水平的病人,DrugY应是理想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