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流应用、原生应用app、轻应用

引言介绍:

应用分为:原生应用(Native APP)、轻应用(webapp或者h5app)和混合应用(HibidAPP)

其中流应用和轻应用现在多基于浏览器开啊H5应用程序

小程序是基于微信平台(软件之上的软件)

原生应用又称本地应用,UI体验好,更新复杂(尤其是苹果的原生app)

混合应用多用于体积较大的开发APP(例如百度、京东和淘宝等手机app)

小程序

 
小程序一般指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wei xin xiao cheng xu),简称 小程序,缩写X CX,英文名Mini Program,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 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企业、政府、媒体、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
2017年1月9日, 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上发布的小程序正式上线。
Q:小程序是什么?它有着什么样的功能?
A: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对于开发者而言,小程序开发门槛相对较低,难度不及APP,能够满足简单的基础应用,适合生活服务类线下商铺以及非刚需低频应用的转换。小程序能够实现消息通知、线下扫码、公众号关联等七大功能。其中,通过公众号关联,用户可以实现公众号与小程序之间相互跳转。由于小程序不存在入口。 [2]  
Q:小程序可以和现有的App 打通吗?
A: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录,和开发者已有的 App 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但不会支持小程序和App 直接的跳转。
Q:微信已经有了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小程序和这三者有什么不同?
A: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
Q:外界有说法称,小程序的推出意味着微信要做一个应用分发市场,是这样吗?
A:微信推出小程序,并非想要做应用分发市场,而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小程序是一次跨越式尝试?

为什么我们把ios生态、安卓生态和微信生态摆在同一个层面上?因为在这样的量级别,微信已经创造了不可忽视的行业力量。这不仅仅是IOS、安卓生态,微信走出了从社交到生态的大跨步。

当然,有APP应用关闭小程序也无可厚非,毕竟不是所有的都是适合的。不适合的就及时离开,于人于己都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小程序依然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即便是从当下的形势来看,小程序只要稍微改变入口,提供给用户可利用的场景条件,再造一个行的生态体系内产品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只有一个微信,一个张小龙!

流应用

“流应用”是360赋予“生活助手”中移动应用软件的新名称,指的是一种无需安装、即点即用的全功能。
流应用官方站点 - DCloud http://www.dcloud.io/streamapp.html
流应用是DCloud公司开发的一种可以让手机App安装包实现边用边下的技术。利用js的动态语言特点,把手机端App的安装包拆解,流式下载到手机端。类似流媒体边看边下一样,流应用也可以边用边下。再辅以特殊的压缩解码技术,使得流应用可以在5秒内完成App的下载-安装-启动全过程。
DCloud流应用引擎是一款基于HTM5+的技术的增强型js引擎,它首先对H5进行了大幅强化,让js可以调用40万原生能力,并且大幅提升了H5的性能体验。经过强化过后,使得基于HTML5+开发的流应用可以达到原生应用的标准。 [3]  
边用边下依赖于动态语言的支持,所以流应用的客户端安装包是使用HTML和JS这种动态语言来编写的,但是为了保证App的功能和体验仍然是原生效果,使用了经过强化的js引擎,这种称之为HTML5+的引擎可以使得js调用几十万原生API,包括离线使用、本地设备能力调用以及强化的渲染引擎,使得流应用仍然做到了和原生一样的功能和体验。
流应用的离线能力并非web缓存,是原生存储,不会被三方清理软件清理缓存而导致流应用失效。流应用结合了原生App和Web App的优势,又消除了各自的缺点,虽然是体验良好的c/s结构,但又让client秒开秒更新,是移动互联网App的更高级形态。 [4]  

流应用本身原理就是使用H5页面,让用户减少了下载APP的那一个步骤,自然打开略快,但是H5应用页面与APP自身比较起来,用户体验和效率上肯定不如APP原生。就像页游和端游,玩起来页游不可能达到端游的体验水平。

作为H5应用,首先自然要依托一个载体,比如浏览器,所以起能做到的事情都要限制于载体(这个浏览器)所能具备的权限与提供出来的接口。如果载体具备10个功能,自然H5应用能做10个功能。如果载体只具备9个功能,H5应用开发出100个功能也没用。

H5应用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升级,因为是WEB形式,自然服务器一改动所有用户都看到了。


流应用的APP确实小,打开速度快,但是通过我的使用体验来说的话,有些类似网页应用,而且用起来好多效果都不是很好,相当于要速度不要质量,页面切换过快的话会白屏,或者直接卡死无反应,建议若是功能需求不是很多很高,可以用流应用,否则还是下载APP比较好


轻应用

 
LAPP (Light App) 即 轻应用是一种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全功能  App,既有媲美甚至超越native app的用户体验,又具备webapp的可被检索与智能分发的特性,将有效解决优质应用和服务与移动用户需求对接的问题。2013年 8月22日,百度在2013年 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推出“轻应用”,可实现无需下载 [1]   ,即搜即用和通过 移动搜索功能。 [2]  
第一,无需下载,即搜即用。
以往,开发者付出高昂成本拉动用户下载应用,每隔十天半月还要推送更新版本,一不小心就遭用户卸载。例如,一款名叫多趣的旅游类应用,针对不同城市、不同景点有500多款 应用,下载和更新成本成为横亘在开发者和用户间的高槛。通过轻应用,搜索“上海导览”、“周庄导览”的用户需求都可以直接调起多趣,开发者后端的每一处更新在前端都自动呈现,无需骚扰用户。
   第二,破壳检索,智能分发。
开发者开发的应用不再是信息孤岛,里面的内容都可以被索引,这跟原生应用形成明显的差别。在应用商店里,只有用户输入明确的App名称,例如“嘀嘀打车”,这个应用才能够被分发。而现在,移动搜索中自然表达的所有与打车有关的需求,比如“我要打车”、“从国贸到雍和宫”等,都将导向开发者开发的打车类应用,大大增加应用的曝光量和使用率,从源头解决分发难题。
   第三,功能强大,全能体验。
轻应用能够帮应用调起语音、摄像头、定位、存储等手机本地或云端的多种能力,让应用的功能更强大。以好大夫在线轻应用为例,开发者不仅可以设置语音交流模块,还可以调起本地摄像头帮助用户拍摄化验单或患处,从而提供和Native App相同甚至更好的体验。
   第四,订阅推送,沉淀用户。
轻应用不仅支持用户搜索时实现调用,还支持用户主动订阅。如果用户有订阅需求并添加应用,相关开发者就能够将用户沉淀下来,并对用户进行持续、精准的信息和服务推送。例如,很多视频类应用的用户有追剧的需求,百度支持用户订阅的功能,只要用户订阅了应用,每当有新剧更新,开发者都可以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增强粘性,从而与用户建立起更加稳固牢靠的关系。

百度“轻应用”主要针对三大领域:
媒体:包括资讯媒体、 自媒体
工具:包括办公学习、金融理财、实用查询;
生活服务:包括 交通住房医疗旅游娱乐教育汽车美食等。

技术

By搜索:轻应用可以在通过用户搜索关键词被展示,比如搜索“雍和宫”或者“百度旅游”,百度旅游轻应用都可以被展示出来。在哪些关键词下被展示,也取决于某个轻应用具体提供了什么样的资源与服务;资源与服务越丰富、越符合用户需求,被搜索展示出来的机会就越多
By浏览:轻应用也可以同时在百度客户端的轻应用列表中被展示。
另外,用户添加了轻应用后,可以在百度客户端内、以及手机系统桌面上进行快捷访问。

运行



轻应用在Android/iOS/WP7平台上都可以运行。当然,在手机百度客户端内部运行时,轻应用的功能和体验是最好的。

建立轻应用有多种方式,且都非常简单。三种方式:新建;认领;套用模板。
AppBuilder:对一个希望低成本建立轻应用的内容或服务提供者来说,可以套用百度提供的模板,灌入内容,轻松建站,就像发表博客一样简单(比如哈根达斯);
SiteApp:对一个仅有PC站点的站长来说,百度siteapp可将PC站点自动转化为轻应用;站长认领以后,可以进一步调整UI展现(比如环球网);
Clouda:对一个想开发移动webapp的开发者来说,可以使用clouda开发框架,实现一个功能和体验与native app齐平的轻应用(比如拥有语音叫车能力的嘀嘀打车轻应用)。
综合分析对比
H5应用的春天说了好久,会在这个寒冬后迎来么?

跨平台、低开发成本,H5应用的前景非常好这个事情一直在讲,尤其在去年Htlm5的标准制定规范完成后。

但目前基于H5的应用,不管是在微信内还是在web端,体验一直都相对于Native app来说仍然有很大的距离。H5应用的界面交互设计十分简陋,相对于原生应用有很多功能上的缺失;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无法本地化,应用的入口只有浏览器、微信等,一旦网络不好就谈不上用户体验。这也是百度轻应用这样的平台没有最终没有全面推广出来的原因所在。

流应用就是针对H5应用的这些痛点推出的,相比较传统的H5应用和Native app主要有两个特点:

  • 安装包小,原生应用有很多SDK或者框架是通用的,但是每一个应用都必须有自己的SDK或者框架,这样就导致了安装包会比较大。流应用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包含通用框架的引擎+定制化的H5应用。这样不仅安装包小,而且避免了功能上的缺失。
  • 本地化,只要安装了流应用引擎,可以直接在手机桌面建立应用的启动图标,点击图标即可使用。流应用能跟原生一样调用操作系统的几十万本地api而且数据也会保存在本地。比如我在试用他们开发的36Kr资讯时,离线也可以看到一些内容。

不过目前流应用的主要入口是360手机助手(官方也推出自己的流应用APP只有魅族和QQ浏览器可以搜的到),这也是目前他们主推的渠道。数字天堂创始人对此表示,流应用正在跟各个应用商店渠道谈合作来拓宽流应用的入口。像我这种对数字出品的产品完全无爱的用户就得去流应用官方下载他们的引擎正常使用流应用。

微信小程序内测期间曾被万众期待,但上线后却有众多被开发者诟病的地方:

  1. 不开放线上流量,导致很多开发者撤出;
  2. 体积受限 1M 以内,很多 App 只能做裁剪版;
  3. 开放的 API 太少,很多原生功能无法实现;
  4. 界面 UI 被框死,无法与原生一致;
  5. 不能方便安装到手机桌面;
  6. 开发和运维工作只能单独一条线为微信服务,投资大回报不佳。

开发者的不满,体现在小程序的应用上就是功能不全、体验不佳、没有维护运营,进而导致用户不满。

此外每次从微信里点击数次才能启动小程序,还是比在桌面启动应用麻烦太多。

毕竟微信是一个社交软件,而不是 OS,很多事情做起来别扭,让微信不限制小程序的体积和能力,也勉为其难,自动在桌面创建图标也是场景不顺。

那么手机厂商们的“小程序”是什么样的?

3 月 20 日下午,工信部下属的 HTML5 中国产业联盟,联合 7 家手机制造商宣布,基于 HTML5+ 开放标准推出即点即用的流应用。

微信小程序、流应用、原生应用app、轻应用_第1张图片

众多手机厂商表示,将在手机 ROM 原生支持 HTML5+ 规范,达到真正原生级体验。

HTML5+ 规范是对 HTML5 的扩展,让 JS 可以调用到 OS 的各种能力,包括对体验提升很重要的原生动画、渲染能力。

基于 HTML5+ 规范的即点即用应用叫流应用,也就是像流媒体的即点即看一样,把 App 流式发行到手机上(并非在线 Web 页面,而是安装到手机本地的 JS)。

流应用和微信小程序一样可以即点即用,但功能是全开放的,操作系统的 API 大多可以调用,也没有体积和 UI 方面的各种限制,可以支撑开发者做出和原生功能体验一致的 App。

更重要的是手机厂商们设计的使用方式继承了用户现有的习惯,在应用市场里找一个应用,点一下直接启动,然后在桌面创建图标,下次可以在桌面二次使用。

附录:微信小程序转流应用教程 - http://ask.dcloud.net.cn/article/1249

总结以上应用平台最终是公司之间的产品竞争,谁的用户体验好,谁将会是下一个赢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小程序、流应用、原生应用app、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