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三)

十七、马克思主义道德观(P90)
  • 内容: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

  •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十八、道德的功能(P93)
  • 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
十九、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
  •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己欲立而为人,己欲达而不达”,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仁者自爱”,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五教”的思想,“五伦”,四大德目)
  •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孟子:“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修身”,“克己”,“慎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
    “善养吾浩然之气”,
    “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
二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P109)
  • 核心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 原则集体主义
    •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
    •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
二十一、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14)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二十二、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P127)
  • 学思并重
  • 省察克治
  • 慎独自律
  • 知行合一
  • 积善成德

引领社会风尚
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