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43)-动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

动量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 with Momentum)
还有一种算法叫做Momentum,或者叫做动量梯度下降法,运行速度几乎总是快于标准的梯度下降算法,简而言之,基本的想法就是计算梯度的指数加权平均数,并利用该梯度更新你的权重,在本笔记中,我们要一起拆解单句描述,看看你到底如何计算。

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43)-动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
例如,如果你要优化成本函数,函数形状如图,红点代表最小值的位置,假设你从这里(蓝色点)开始梯度下降法,如果进行梯度下降法的一次迭代,无论是batch或mini-batch下降法,也许会指向这里,现在在椭圆的另一边,计算下一步梯度下降,结果或许如此,然后再计算一步,再一步,计算下去,你会发现梯度下降法要很多计算步骤对吧?

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43)-动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_第1张图片
慢慢摆动到最小值,这种上下波动减慢了梯度下降法的速度,你就无法使用更大的学习率,如果你要用较大的学习率(紫色箭头),结果可能会偏离函数的范围,为了避免摆动过大,你要用一个较小的学习率。

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43)-动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_第2张图片
另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在纵轴上,你希望学习慢一点,因为你不想要这些摆动,但是在横轴上,你希望加快学习,你希望快速从左向右移,移向最小值,移向红点。

所以使用动量梯度下降法,你需要做的是,在每次迭代中,确切来说在第t次迭代的过程中,你会计算微分dW,db,我会省略上标[l],你用现有的mini-batch计算dW,db。

如果你用batch梯度下降法,现在的mini-batch就是全部的batch,对于batch梯度下降法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现有的mini-batch就是整个训练集,效果也不错,你要做的是计算v_dW=βv_dW+(1-β)dW,这跟我们之前的计算相似,也就是v=βv+(1-β) θ_t,dW的移动平均数,接着同样地计算v_db,v_db=βv_db+(1-β)db,然后重新赋值权重,W:=W-av_dW,同样b:=b-av_db,这样就可以减缓梯度下降的幅度。

例如,在上几个导数中,

你会发现这些纵轴上的摆动平均值接近于零,所以在纵轴方向,你希望放慢一点,平均过程中,正负数相互抵消,所以平均值接近于零。

但在横轴方向,所有的微分都指向横轴方向,因此横轴方向的平均值仍然较大,因此用算法几次迭代后,你发现动量梯度下降法,最终纵轴方向的摆动变小了,横轴方向运动更快,因此你的算法走了一条更加直接的路径,在抵达最小值的路上减少了摆动。

动量梯度下降法的一个本质,这对有些人而不是所有人有效,就是如果你要最小化碗状函数,这是碗的形状,我画的不太好。

它们能够最小化碗状函数,这些微分项,想象它们为你从山上往下滚的一个球,提供了加速度,Momentum项相当于速度。

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43)-动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_第3张图片
想象你有一个碗,你拿一个球,微分项给了这个球一个加速度,此时球正向山下滚,球因为加速度越滚越快,而因为β 稍小于1,表现出一些摩擦力,所以球不会无限加速下去,所以不像梯度下降法,每一步都独立于之前的步骤,你的球可以向下滚,获得动量,可以从碗向下加速获得动量。我发现这个球从碗滚下的比喻,物理能力强的人接受得比较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如果球从碗中滚下这个比喻,你理解不了,别担心。

最后我们来看具体如何计算,算法在此。

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43)-动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_第4张图片
所以你有两个超参数,学习率a以及参数β,β控制着指数加权平均数。

β最常用的值是0.9,我们之前平均了过去十天的温度,所以现在平均了前十次迭代的梯度。

实际上β为0.9时,效果不错,你可以尝试不同的值,可以做一些超参数的研究,不过0.9是很棒的鲁棒数(系统稳定性)。

那么关于偏差修正,所以你要拿v_dW和v_db除以1-β^t,实际上人们不这么做,因为10次迭代之后,因为你的移动平均已经过了初始阶段。

实际中,在使用梯度下降法或动量梯度下降法时,人们不会受到偏差修正的困扰。当然v_dW初始值是0,要注意到这是和dW拥有相同维数的零矩阵,也就是跟W拥有相同的维数,v_db的初始值也是向量零,所以和db拥有相同的维数,也就是和b是同一维数。

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43)-动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_第5张图片
最后要说一点,如果你查阅了动量梯度下降法相关资料,你经常会看到一个被删除了的专业词汇,1-β被删除了,最后得到的是v_dW=βv_dW+dW。

用紫色版本的结果就是,所以v_dW缩小了1-β倍,相当于乘以1/(1-β),所以你要用梯度下降最新值的话,a要根据1/(1-β)相应变化。实际上,二者效果都不错,只会影响到学习率a的最佳值。

我觉得这个公式用起来没有那么自然,因为有一个影响,如果你最后要调整超参数β,就会影响到v_dW和v_db,你也许还要修改学习率a,所以我更喜欢左边的公式,而不是删去了1-β的这个公式,所以我更倾向于使用左边的公式,也就是有1-β的这个公式,但是两个公式都将β设置为0.9,是超参数的常见选择,只是在这两个公式中,学习率a的调整会有所不同。

所以这就是动量梯度下降法,这个算法肯定要好于没有Momentum的梯度下降算法,我们还可以做别的事情来加快学习算法,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笔记里探讨这些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