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看过来:以后谁再说你没有价值,你就把。。。甩给ta

最近,朋友圈在传一张图,说杭州一所小学招生,面试的条件里有一条是全职妈妈带的孩子不要。

全职妈妈看过来:以后谁再说你没有价值,你就把。。。甩给ta_第1张图片

如果是真的,这真是我见过对全职妈妈最恶劣的一次歧视;如果是假的,也属于对全职妈妈的高级黑了。

表面上,中国的社会传统是注重家庭、注重亲子,但现实中,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功利性取向把每个人都按照赚钱的能力标上了价码,于是全职妈妈这个付出没有金钱回报的人群,就成了社会阶级的最低层。

有一个朋友,南开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在一家事业单位已经升到中层,因为先生事业发展,选择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家做了全职妈妈。

母亲愤怒到几乎要跟她断绝关系:我花了这么大力气把你培养成名校硕士,你却回家带孩子,白白浪费了我多年的心血?!

至亲的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整个社会大环境了。

全职妈妈的人生真的低价值吗?

反对全职妈妈的理由很多会集中在一点:经济不独立,沦为价值附属体。

说一个身边真实的故事:

这对夫妻两人都是我的好朋友,双方本来都各有自己的事业。太太原来在一个大型外企做采购,收入不比先生低,后来先生创业,为了支持先生,在生第一个孩子时,太太选择了做全职妈妈,如今已快10年。有时候我们聚会时,她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抱怨自己在家没有地位,因为她家老大会说“我们家全靠我爸养,妈妈只是在家,没什么贡献”。这话让曾经女强人的她感到很伤心。

我认识很多全职妈妈,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有硕士甚至博士的文凭。如果有一天,婚姻不稳定了,或者其他糟糕的情况出现了,难道她们就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养活孩子吗?她们的经济变现能力,因为暂时的角色定位不同,就可以完全被否定了吗?

事实上,全职妈妈绝对称得上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

对家庭来说,让孩子得到更适合的照料、规划更适合的教育路径;让先生能更专注地工作、更轻松地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这种价值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据说,在欧美,毕业后的女大学生,有三成会回归家庭,有三成有孩子后会选择兼职的工作,另有三成则全职工作。

这一切都取决于她内心的选择。

全职太太实则也是一份工作,这一点都不假:

上有老下有小,照顾大家吃喝拉撒,这不可能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烘焙蛋糕插花教育孩子还要奔忙到学校做家委,容易吗?

这怎么可能不是一份工作呢?

只不过,在日本薪水会直接打入全职太太的账户;而在我国,要个生活费经常都要看人脸色,孩子也要对你冷嘲热讽,可能老公一不高兴就要揶揄你几句呢。我虽然是个男人,对这种现象也是看多了。

我常劝全职太太最好还是变身半职太太,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才能真正的独立,才能在家庭中更受尊重。

不过,对于选择全职或迫于环境而全职的太太,我也是心存尊重——这份工真的不好打。

随着政策的变化,未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二孩甚至三孩的规模,全职妈妈也势必越来越多。为全职妈妈的人生价值找到一个现实的兑现标准,其实是为她们正名的必经过程。

全职妈妈的价值如何量化?

我必须对全职妈妈道个歉。过去,我从保险原则出发,常说的是——

全职妈妈,是非家庭支柱,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来源;

她如果发生意外,不会影响家庭财务。

SO,她只有健康、意外、医疗等方面的保障需求。

这个定位约等于家里的老人、孩子。

从传统的保险理论上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种调调的背后,是不是对全职太太“工作”的否定?

既然我认同全职妈妈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工作,那就意味着她们的生命价值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既然在家庭保障规划中,人的价值评定,常被理性地估算为值多少钱;那么我们就用折算成金钱的保障需求来落实个人价值,这难道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指标吗?

只要把全职妈妈的保障需求具象化,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她们对家庭的价值几何了。

具体来说说全新价值判断体系里,如何衡量全职妈妈的保障需求。


1、寿险需求

这是根据对家庭经济贡献能力来评估的。

以前我们认为全职妈妈没有赚钱,所以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很少。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对人力成本这个概念认识越来越深刻,全职妈妈对家庭的所有贡献都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消耗,完全可以折算成金钱。

基本上我们应该都同意全职妈妈的这个角色定位吧:

全职妈妈=家政总管+带孩子保姆

其他什么糕点师啦、孩子私教啦、修理技师啦,等等,这些衍生身份姑且不计入折算成本。

按照这个基本定位,评估一个兼具家政总管+带孩子保姆的职业的工资标准,按中国不同城市的消费水平,恐怕每个月6000到1万之间都不算离谱了吧。

我们假设按行业最低水平的价格6000元/月来计算,结合孩子的成长周期(到孩子18岁),这份工作起码要持续18年。假如你的孩子今年3岁,就当是15年。

如此算来,全职妈妈的寿险保障,大概在100万以上


2、重疾保障需求

有了人力成本的标准,在重疾险上就需要考虑除了治疗成本之外,至少应加上1年到3年不等的劳动力成本损失。

因为很有可能在治疗重疾期间,有1年到3年,全职妈妈是无法履行职责的。所以全职妈妈的重疾保障需求应该比孩子增加大概20到30万元左右


3、医疗险

与重疾险同理

这个角度听起来有点古怪?

不过,我只是想纠正之前我对“全职太太”保障规划中的一些盲点。并非真的用金钱去量化价值。只是说,从这个角度出发,可能“全职太太”会更有存在感,而不是在家庭保障规划中就被忽略,“家庭支柱”地位也不被认可。

我非常认同把6个儿女培养成哈佛和耶鲁博士的“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的观点:作为父母,孩子给了我们第二个人生,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为了丰富我们,而不是剥夺我们。

如果这是全职妈妈的“职业选择”,社会也理应接纳她们的选择,甚至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我衷心希望,“全职妈妈”有一天能够在社会认知层面,成为一个带给女性成长快乐、带来家庭幸福的职业选择。全职爸爸也是同理。

当然,在全心给予家庭的同时,我建议,一定要留一个眼睛看世界,你的世界大了,陪伴才真正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职妈妈看过来:以后谁再说你没有价值,你就把。。。甩给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