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巴金《家》

       不错,我会牢牢记住:青春是最美丽的东西,那么就让它作为我的鼓舞的泉源吧。                                                                                                                                                        -----------  巴金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别人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回答是比较经典的文学类的书的时候,他们会发笑,是那种觉得没用,觉得幼稚的笑。我想我应当不完全卷到生活的激流中去,而应该有部分精力去丰富自己的内心。

       话题还是回到这本书上吧,由于生活的原因这本书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看完。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正在崩塌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主人公是觉民和觉慧两兄弟。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仿佛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社会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有的人无畏冲破世俗的枷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而有的人则迫于家庭社会的压力选择屈服,把自己的命运和幸福完全交给别人来操纵,是无奈也是妥协。

       第一类人的代表就是觉慧和觉民,他们由于在新式学堂读书,接受新思想的洗礼,认识到人性的自由与平等,人应当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应该死板的恪守封建的三纲五常。觉慧在这个大家庭中是孤独的,他时时刻刻不在反对着封建礼教的束缚,他鼓励大哥二哥反抗,自己也投身于新式思想的浪潮中,热衷于创办新式报纸,最终与这个“家庭”决裂,出走上海。第二个人是觉民,他在小说的前半段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抗意识,而当祖父为他安排下婚事的时候,他才做出了反抗,因为他要维护他与琴的爱情,并不想重复大哥的悲剧,而这种反抗也是在觉慧的鼓励下进行的,最终他们胜利了。

       第二类人应属大哥觉新。身为大哥,身上自然承担着无尽的责任与压力,从放弃与梅的爱情开始,他就不断地妥协,接受包办的婚姻,也为觉慧和觉民的反抗行为背了无数次的黑锅,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身不由己,但是如果身为大哥挺身而出反抗封建礼数,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由这三种不同的性格而得到不同的结局。梅,琴,鸣凤,也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也有三种不同的结局。

       觉新和梅的爱情是最凄惨的,两个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只因梅的母亲反对,两人的爱情就破碎了。觉新娶了瑞钰(瑞钰也是极好的,与梅成了朋友,后来生产死掉了),而梅成了寡妇,两人每次相见都郁郁寡欢,梅也因一场病死掉了。两人都屈服于封建礼教,向世俗低头,同时他们的命运也是最惨的。

       觉民和琴的爱情在这本书里还没有讲完。觉民为了避婚躲在同学家里,最后祖父在病危时屈服,放下了婚事。琴是典型的新式女学生,接受新思想,反对封建世俗,与同学们投入轰轰烈烈的思潮活动中去。

       觉慧与鸣凤。鸣凤是高府的丫头,两个人情投意合,但祖父将鸣凤许给官家做姨太太,鸣凤宁死不从,最终投湖自尽,而觉慧对于鸣凤的死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痛苦,多么难过,甚至都没有哭,我不知道是因为他已经麻木了,还是因为这根本不是爱,只是幼稚的情意罢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这其实不对,生活应该是一场斗争,在任何地方总能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随笔之巴金《家》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之巴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