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学习总结(一)

索引(上)

  1. 索引的作用: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2. 常见索引模型:哈希表、有序数组、搜索树
  3. 哈希表:键 - 值(key - value)。
  4. 哈希思路:把值放在数组里,用一个哈希函数把key换算成一个确定的位置,然后把value放在数组的这个位置
  5. 哈希冲突的处理办法:链表
  6. 哈希表适用场景:只有等值查询的场景
  7. 有序数组:按顺序存储。查询用二分法就可以快速查询,时间复杂度是:O(log(N))
  8. 有序数组查询效率高,更新效率低
  9. 有序数组的适用场景:静态存储引擎。
  10. 二叉搜索树:每个节点的左儿子小于父节点,父节点又小于右儿子
    查询时间复杂度O(log(N)),更新时间复杂度O(log(N))
  11. 数据库存储大多不适用二叉树,因为树高过高,会适用N叉树
  12. InnoDB中的索引模型:B+Tree
  13. 索引类型:主键索引、非主键索引
  14. 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存的是整行的数据(聚簇索引),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内容是主键的值(二级索引)
  15. 主键索引和普通索引的区别:主键索引只要搜索ID这个B+Tree即可拿到数据。普通索引先搜索索引拿主键值,再到主键索引树搜索一次(回表)
  16. 一个数据页满了,按照B+Tree算法,新增加一个数据页,叫做页分裂,会导致性能下降。空间利用率降低大概50%。当相邻的两个数据页利用率很低的时候会做数据页合并,合并的过程是分裂过程的逆过程。
  17. 从性能和存储空间方面考量,自增主键往往是更合理的选择。

索引(下)

1. 覆盖索引

例子:一个身份证表中,id是主键,id_card是身份证,name是姓名,假如有一个需要根据身份证查姓名的需求,那么可以用 ”联合索引",将身份证和姓名联合建立索引,查询时,要查询的字段直接就查了出来,不需要再根据id_card查对应的id,再用Id去查name

2. 最左前缀原则

一个联合索引中,最左侧的索引是可以复用的,(a,b)如果a、b都频繁使用,a不需要单独建立索引维护,只要单独建立b的索引即可

3. 索引下推

MySql从5.6版本引入了索引下推,当查询多个条件时,可以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行,再做回显,如:

当name有索引,查询符合like ‘张%’ and age = 10条件的所有字段 ,需要用id回显,name判断成功后,会直接匹配,后面的条件是否满足,不满足则不参与回显,减少回显条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