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下午茶”是51CTO总编老杨主持的关注技术应用和IT前沿的访谈栏目。想和老杨一起喝下午茶?欢迎联系老杨。“总编下午茶”专栏网址:http://zhuanlan.51cto.com/columnlist/zongbian/ 】
作为关注十几年微软的老记者,我曾经多次和同事就微软云计算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我记得微软对云计算的重视程度相当高——鲍尔默曾经在2010年宣布将有90%的微软员工参与到云计算相关项目的开发中。但几年过去,微软的成绩似乎并未达到预期。
微软会怎么办?微软能怎么办?我一直对此很感兴趣。因此,当有机会和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面对面就云计算话题展开讨论,我自然欣然前往。
微软Azure云平台的简要历史
在介绍这次交流之前,有必要简单交待一下微软云平台的发展历史——如果看官们对此已经相当熟悉,可以直接跳过本小节。
如前所述,作为最近数年来最重要的IT变革,云计算得到了微软足够的重视,微软也的确比较早地完成了产品布局。早在2008年,微软就推出了Azure云计算平台。
早期的Azure叫做Windows Azure,也是怕大家误会,以为只支持Windows,后来改名为Microsoft Azure—其实,在Azure中国的用户中,使用Linux的比Windows多很多。
在云计算发展的初期,微软早早就抓住了中国市场,选择世纪互联作为合作伙伴将Azure带入到中国。2013年5月,微软宣布Azure正式落地中国,并于6月开放公测。当时国内做公有云的还不多,无论是微软还是后来如日中天的阿里,大家都是教育市场;而微软则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云服务厂商——彼时在美国已经风生水起的亚马逊AWS,当时还压根看不到落地中国的时间表。
微软提供相关技术,而世纪互联全资子公司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Azure的运营、销售、服务等,双方进行业务分成。微软与世纪互联的这一合作模式,后来也纷纷被其他国际云服务商所效仿。
在高调进入中国之后,Azure在中国的发展也还算不错。截止到2016年,微软智能云 Azure 在中国服务已超过70,000家企业客户,特别是从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中国客户的实际用量和 Azure 业务的营收,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年度增长。但如果对比其他企业,就会发现微软的进展并非最佳。国内厂商,阿里云等企业异军突起,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其他国外云服务商效仿微软的模式,IBM、AWS、SAP、Oracle也纷纷宣布进入中国,微软的先发优势似乎并不明显。
微软确立挑战者心态?!
在全球公有云市场,微软正在追赶AWS的霸主地位,而在中国公有云市场,阿里云也坐实了第一的位置。当我对康容委婉地提及了对Azure市场并不能算领先的评价,令我有些意外,康容非常痛快地承认:“没错,特别是在国内,我们的确是挑战者。”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
愣了一下神之后,我回想起来,早在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任微软CEO不久,他就提出:“在一些重要的数字领域,如移动领域,微软应当表现得更像‘挑战者’而不是‘跟随者’。”但一直以来,我都把那句话作为一个新掌门人的三把火,没有当真。而直到两年多之后的2017年,和康容的交流,我才第一次真正相信微软的这种“挑战者”心态是玩真的——因为在康容的阐述中,康容从各种角度介绍了他们的挑战者思维。
康容认为,萨提亚纳德拉的策略是正确的,无论是在设备上像Windows、Android、iOS等等,或者在开发工具跟语言上,的确市场上有很多种选择,微软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微软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微软了,必须接受挑战者心态。当然,这就需要进行文化转型,毕竟在科技产业的历史上,很少有非常成功的科技公司面临挑战能成功转型,毕竟习惯当霸王之后很难转变观念。
康容说这番话的时候很诚恳,思路也很清晰。他几次提及对萨提亚纳德拉文化转型的理解,显然,作为15年的微软员工、曾经的比尔·盖茨演讲稿撰稿人和2016年微软员工最高荣誉“卓越成就白金奖”的获得者,康容对微软战略的理解相当深入。这是否可以说明,微软的“挑战者”心态,已经开始从上向下成为一种公司共识呢?微软真的能成功地完成一次凤凰涅槃吗?
微软Azure云平台的独门秘笈
那么,作为挑战者的微软,会有哪些创新的技能来超越呢?康容所说的“独门秘笈”,其实就是智能云。微软的云不只是云服务,而且是智能的。
的确,为了体现差异化,微软还将Azure改名为智能云Azure,表示其提供的不只是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还包括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等不同的服务。智能云主要分为六层,从下往上依次是,云基础设施、物联网服务(Azure 物联网套件)、数据+分析服务(SQL Server和Cortana分析套件)、开发者+应用平台(Visual Studio以及Azure应用服务)、企业移动(微软企业移动套件)、SaaS(office 365、 Dynamics,PowerBI)。
我请康容给我具体解释,康容给我举了我们在一见面寒暄时提到的2016年最火的互联网创新之一: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背后使用的是微软Azure智能云平台,这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事实上,摩拜早在创业起步时期,就依托微软新创企业扶植计划(BizSpark),获得了微软的100万美金以及微软全部的软件(包括开发工具、Office、Windows等)。在成长扩大之后,摩拜也一直和Azure智能云平台保持良好的合作。
从出生到长大,从国内到海外,摩拜也一直选择了微软的Azure智能云平台,康容介绍说,微软Azure智能云平台能够获得像摩拜在内的一批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认可,至少有三个原因:
首先,微软Azure是最安全且合规,微软从不会看客户的数据,微软曾因为要保护客户隐私与美国政府打官司并最终胜诉;其次,微软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的服务,例如摩拜未来不只是要在国内扩大服务,还想要到海外发展,微软智能云Azure全球化的优势让他们的这个愿景能够更加轻易地实现;第三,比较有趣的是,客户对微软Azure智能云服务背后强大的大数据功能非常感兴趣,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给客户带来超乎寻常的体验和运营成果——摩拜采用Azure智能云平台的物联网工具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预测,洞察到用户的使用习惯,来鼓励用户把单车留在指定的地方,据统计摩拜在使用了Azure智能云平台后成本至少减少了20%到30%。
我请康容总结一下微软Azure云平台作为“挑战者”追赶的策略,康容表示,应该是智能云+黑科技,具体来说,应该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微软最新研究成果在内的互联网智能化云平台。
康容说到这里,我有点恍然——微软近年来推出“黑科技”着实不少,Skype的同声传译让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实时语音聊天;人脸识别、情绪识别,包括几年前玩遍全球的照片测试年龄以及相似度,还有2016年推出的识花应用;还有我们更加熟悉的小冰、小娜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而如康容所述,这些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黑科技已经在Azure云平台上提供,其中物联网的相关服务已经在去年9月在中国正式提供。
康容对微软Azure云平台的未来充满信心。康容表示,微软的技术都可以在Azure智能云平台上变得简单,无论是物联网、大数据,亦或者是人工智能,这些复杂的技术,用户都可以在Azure智能云平台上找到,并且也更加容易上手使用,这些也正是微软的优势所在。
微软Azure被忽视的巨大优势
其实,除了康容自己介绍的微软Azure云平台优势,微软Azure云平台其实还具备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巨大优势——就连康容自己介绍摩拜单车的案例时,也在好久之后补充了这一条,那就是:微软Azure云架构与企业内部Windows架构的天生一致性和互通性。
就拿摩拜单车这种创业型公司来说,其企业内部和机房的架构就是基于Windows Server、SQL Server搭建的,这和微软Azure云平台软件一模一样。这对于企业向云平台迁移来说是很方便的事情。这一点,对于无数已经有了历史IT应用、正在发愁于如何向云平台迁移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康容自己也经常和客户进行沟通,他发现,其实很多企业目前对“云”概念本身并不清晰,但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特别是在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方面的直接痛点,无论是制造业、零售商、医疗、互联网、智能城市等都是如此。但是这些需求,只靠云服务提供商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携手各个行业中的合作伙伴来共同实现。
举个车联网的例子。福特汽车的车联网解决方案背后的平台是Azure,但Azure并不能提供完整解决福特的需求,只是在Azure之上搭载了微软的合作伙伴基于Azure开发的解决方案,包括娱乐系统、导航系统乃至于远程控制汽车的功能等等。
听到这里,我脱口而出:“就像当年的Windows Server生态?”
康容一拍桌子,“没错!”在云的时代,Azure就是新的平台,我们鼓励生态,邀请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建立这个生态。其实我跟很多客户都是从解决方案开始谈起,背后是云或者不是云,有的时候客户都不是很清楚,觉得只要数据安全、解决问题就行了。
同时,康容很自信地表示,微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40余年来一直都是依靠合作伙伴建立生态,微软95%的营收都是通过合作伙伴来实现的。数据表明,微软赚1块钱,生态合作伙伴要赚8到15块钱。这样的方式在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时代更为重要,一家公司已经无法完成产业链的全部,因此需要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完成。
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微软Azure云平台在国内首先拿下的是那些大型企业的客户,如海航、蒙牛、康佳等,因为我知道他们其实早就是微软企业架构体系的受益者。微软一定要深入到垂直的行业中,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开发解决方案或者软件,才可能将Azure云平台做得更大。
我问康容:按照这套体系,这个生意要想做好,那就非常依赖于合作伙伴体系的建设。康容表示完全认可,但他婉拒了我希望他透露2017年在合作伙伴推广计划方面的具体预期,但他表示,今年会有大的动作。
与康容分手的时候,我脑子里是这个画面:
一个曾经的领头羊,在经历了失去领先地位的短时间慌乱之后,似乎找到了自己习惯的线路和节奏,开始昂首向前面几只奔跑的羚羊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