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修改自海子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_第1张图片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孩子为什么厌学,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孩子有机会亲身尝试错误,没有留给孩子思维的经历,没有让孩子去体验、实践、一切都是现成的。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我们怕学生出错的观念致使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会安排大量的复习和铺垫,还有“越位”的提示和暗示。我经常这样说:“这样是不是就不正确了”,“这样还对吗?”这样的语言。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去出错,这些错误到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有些学生经常出错?到底怎么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并让这些问题成为可利用的课堂资源?心理学家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的错误,或许正是老师所需要的,这时善意的指出来,请学生自己加以反思,组织学生互动讨论探究,最后加以点拨指正,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有一次,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我需要用大学的知识才能解释清楚!正确的解答,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

  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过于严厉,开始时,班级可能会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但一段时间后,境况与挑战就会如期而至。但是,学生开始难管,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开始时他们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仅仅因为害怕被老师家长批评,盲目地去履行规定。但当他们开始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去听老师的话,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后,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叛逆的行为,这时,老师再去要求他,可能就会起到反作用。但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学生的一种觉醒,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对学校严格死板教育体系的抵触,是对自由、民主、个性、诚信、人文和理性等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生态环境的呼唤。《学校会伤人》一书中说“我们必须理解教育体系是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弄得不愿意学习的,这些制度严重地抹平了并低估了正在测试的东西的复杂性,把每个人都导向到了没有批判意识的、不假思索的分数狂热和焦虑之中。”不以分数去评判学生,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风格和生活兴趣,发现他们所擅长的科目或者特长,总可以找到适合教育他们的方法。永远用理解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关注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寻找教育的最佳机会。

                                                             ————项连钰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_第2张图片

最近班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女同学说谎现象严重,不惜与老师针锋相对,也要为自己漏洞百出的谎言找借口,很可恨。

    开始反思,一定是自己的班级常规出现漏洞,一方面把作业问题规矩订死,一方面想办法。如何把谎言、伪善当作最卑鄙的东西加以提防呢?如何要教育学生对多嘴饶舌、哗众取宠、夸夸其谈、好吹牛皮的行为采取不容忍的态度?

    在上周的时候班会课上,由于特殊原因没有给学生开班会,一个很可爱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没有开班会,是不是因为没有准备好材料,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学生是很喜欢开班会的,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会在下周的班会课上探讨一下关于说谎,这个问题在班会课上我要告诉我的学生:如果你们想做一件事情,却没把握做成,千万不要说我保证完成你最好说我要尽力办成这件事情,我要努力这样做,这样说了就要这样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争取实现自己提出的目标,哪怕重做10次也不能在众人面前丢脸。我还要告诉他们诚实,首先是对众人的诚实。同时亦是对自己和自己良心的诚实。要诚实的评价自己我能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我怎样登上自我完善的高峰,以便达到高峰的时候有权利对自己说我是自己意志的主人。

    诚实、正直以及对撒谎和欺骗毫不妥协的品质,这是我以后要在班级工作中强调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慢慢的成长班主任工作的乐趣,就在这里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解决问题,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在进步,我想这也是一种幸福。

                                                                                                  ——————霍云乔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_第3张图片

如果某人能看到的东西我看不到,甚至完全没往那方面想,这是最有震撼力的也是最发人深省的,遇到这种情况,若能加以反思,则进步最大。如果你感觉别人看到的我都能看到,而我能看到的别人看不到,那很可能是你比别人站得高,但也可能是你走偏了,甚至走火入魔了。遇到不同的意见,可以反驳,反驳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因为你必须敏锐地看到对方失误在何处,这需要分析能力和洞察力。有时候我更正确,他人观点明显不及。这时候我是不是就没有事情干了?我是不是等着别人向我学习就行了呢?不是。这时候我可以认真分析一下别人为什么会失误,他的思维方式或者思路在何处出了毛病,把他引向了错误。这是一种反思。

一定要注意,教育并非自然科学,它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其中总有合理的成分,所以,当我的观点比别人更正确的时候,我应该注意看到他人观点包含的“真理的颗粒”。他可能是把正确的观点用错了地方,也可能把正确的观点夸大了一点,结果就错了。千万不要轻易认为别人的观点荒谬愚蠢。经验告诉我们,动辄认为他人愚蠢的人,自己可能甚之。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今天与各位青年教师就期末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复习策略的探讨,有很多的问题困扰着我,通过今天的交流我接收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大家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让很多问题突然明朗起来。所以,书上提到的该如何去听别人发表见解,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是不会听讲座的,尤其是那些比较重要的讲座,当时的听,只是认为自己在听,实际上并没有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装进自己的脑袋来。这种听讲座的方式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其实会听别人发表见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像书中所说的,从别人的话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对比出自己能力的高低,如果能力较差,那究竟差在哪里?该从哪些方面来弥补,如果能力差强人意,那要找出自己哪些方面还能继续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别人的行为中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犯相类似的错误,同时找出症结所在。但是重要的是,情况永远是有不同的,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将他人的妙招经过一定的加工用在自己的身上,经过不断的尝试,终能找到适合的方式。

                                                                                ——————刘晓彤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_第4张图片

                   托尔斯泰说:“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李镇西老师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

                                                                                                                                  ————黄锦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_第5张图片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本周我阅读了作者阅读完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颜氏家训》后所写的读后感。感受到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张瑶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_第6张图片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