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骊《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新书分享会

昨日下班后,匆匆忙忙赶去汉口物外书店听了马嘉骊《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的新书分享会。

作者简介如下:90后,曾任新华社记者、凤凰卫视前新闻制片人、新西兰电视台全职记者;网易人间签约作者,兼职法国SIPA图片社(注: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的自由摄影师,现居澳洲悉尼,现任澳洲政府公关。大学三年级第一份带薪实习后,她用存下来的实习收入在东南亚和中东国家进行了第一次穷游。23岁时独自旅行了七大洲,迄今总共去过大概80多国。凭着实习和稿费收入,从俄罗斯向南穿越叙利亚,途径埃及、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黎巴嫩,进中东,深入阿富汗、伊拉克,足迹穿越古巴、南美一直到达世界的尽头,并登上南极大陆;在三毛与荷西曾经生活的撒哈拉、加纳利流连,甚至与三毛的生前好友交谈。旅途中处处意外,处处惊险,也处处惊喜,奇闻异事数不胜数,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更是无比精彩。而在所有的冒险中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战火下的人性至善,是陌生人之间的无私扶助,是人与人交往中处处闪烁的人性善良的光芒,超越种族,超越阶级。


作者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在各个国家旅游的图片,在各地的见闻,让我们没有出国旅行的人无比羡慕。在不久前刚刚从伊朗回来,她说,与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不同,伊朗其实是一个极度安全的国家。不仅从1979年以后从未有过战争,而且伊朗人极度热情。她们的车在去盐湖的路上陷在泥里,几乎整个区域附近的伊朗人都过来帮忙推车;她看到美丽的粉色盐湖忍不住想带一点盐湖盐回家,结果附近的伊朗人都帮她挖盐,整整挖了15公斤盐交到她手里,怕她拿不动又开车把她送回……还有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必须把自己的全身包裹起来;番茄炒蛋相当于是伊朗国菜等。

“我们经常通过新闻报道,看到一个国家战乱,就不去那个国家旅行,其实媒体报道经常带有主观性,不要仅仅通过媒体报道去认识一个国家,不要因国家、种族、宗教而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虽然我的书名是《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但是其实差不多我的每段旅程都是自己去的,但世界并不是一座孤岛,一路上都会遇到很多人。”


她因为《追风筝的人》、《灿烂夕阳》燃起的好奇心而去到阿富汗,想一窥战争摧残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却发现那片土地并不是冰冷、残暴、惨绝人寰,即使是战火燃烧过的地方,人们本真的善良也依然在熠熠发光。有时候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的时候,微笑、善良、沟通就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

在印度,人死亡后大家要庆祝,尸体要经过木头焚烧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怀孕的妇女等除外)。有的女性的配偶死后,会主动“殉情”。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印度,生离死别都是我们人生中最平常的境遇。

“有时候,旅行(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美化了人心、人性,去每个国家,那里的人们对我都很好,但是他们对身边的人不一定如此。旅游并不是认知世界的唯一方式,因为见解和认知的不同都会使旅游受局限。旅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态。甚至你走进从未去过的一条小巷子,都是旅行。旅行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独孤。因为旅游,我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肤浅,它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可以反观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所失所获,给了自己更大的思考空间。”


分享自己去南极时,自己囊中羞涩,一个小哥帮付钱的感受:旅行也不是攀比,竞赛,而是为了认识这些善良的人。

最后的和听众互动环节:

【荷西和三毛】当我重新走过三毛走过的路,发现她在书中其实是有也很多虚构的地方,但这并没有让我不喜欢她,而是更加喜欢了。因为她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点点虚荣心的女孩,她富有才华,很善良。其实她家很有钱,但是她没有用父母的钱,全是用自己写作的稿费等养活自己。我读她的书,其实也是与她进行心灵的交流。至于荷西,他是个很可爱的人,他从小有两个梦想,一是大海,而是做大富翁(然后娶三毛)。这种纯粹的感情很难得。有人在怀疑,书中的荷西是否真实存在。其实我觉得,一部文学只要给你的是正能量,没有必要去追究她是否真实。

【是否赞成“穷游”】“穷游”无法让你深度地领略一个国家,只要你真心想做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争取自己经济独立。不过如果现在你去不了,这个世界并不会消亡,她会一直在那儿等着你。

我们都有一颗爱旅游的心,怀着走遍世界的梦。现在确实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远处旅游,过好现在的生活吧!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嘉骊《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新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