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柴油车“尾气排放门”事件,让整个世界大吃一惊,更让众多国内消费者惊诧莫名。

 

自八十年代初进入中国,大众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大众汽车不仅仅彰显了德国制造的品质,也代言了日耳曼民族诚实坚韧的品性。日复一日,大众汽车技术领先,甚至“技术过剩”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到国人内心。就算被戏称为“神车党”,大众车友也可以坦然接受,然后一笑了之。

 

尾气排放门事件,已经涉及到近一千万辆大众柴油车。事发之后,大众股价暴跌,德国总理发言敦促,CEO马丁.文德恩不得不宣布辞职,希望用自己的离开,换大众一个新开端。

 

事态还在扩大中,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无法避免了。但是更大的损失,还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对大众品牌的伤害。这种伤害,要想恢复过来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如果是因为某些技术缺陷,大众不得不召回柴油车,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但是,因为正常排放达不到环保标准,就用作弊的手段,确保检测时蒙混过关,检测后依然故我。这是非常严重的欺诈行为,即便是死忠的神车党,一时之间也难以接受。

 

从技术过剩到环保超标,从诚实坚韧到作弊欺诈,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感叹企业多变、世事无常。

 

没有切身利益、没有身临其境,口头上做到诚实正直,总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其他人越是诚实正直,越能保障自身的利益。因此我们总希望他人是雷锋,也鼓励他人做雷锋。

 

但是一旦身临其中,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还能不能做到诚实正直呢,这个几乎是形而上的问题,很难回答。特别是做雷锋利益受损,何去何从,更难选择。

 

就尾气排放门而言,也许是当时有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也许仅仅是因为成本控制的原因,使得柴油机的尾气排放无法达标。不知道大众内部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但是如此重大持久的作弊行动,很难相信是一线技术人员的决策。在企业利益、部门绩效、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决策者放弃了诚实,选择了当前利益。

 

大众的选择其实很极端,也很费解。再怎么考虑当时的特殊情况,如此选择也很“胆肥”。毕竟暴露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暴露,对大众的打击就是致命的。权衡利弊,风险太高,明显得不偿失。

 

宣扬企业应该诚实正直的一方,又多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实际上,面对极端情况,选择诚实正直并不困难。大众汽车的选择,反而是特例。最难选择的,不是黑与白,而是黑白中间的一大片模糊地段。

 

比如驾车。我们都羡慕欧美国家的行车秩序:很少并线、很少鸣笛、很少加塞、礼让行人。再看看我们日益恶化的交通状况,车多是一个原因,而太多拥堵都是因为驾驶员的“不诚实”:自己循规蹈矩的时候,义正严辞地鄙视行为粗俗的司机;自己加塞抢行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嘲笑循规蹈矩之人。看似微小的“不诚实”,积累起来,就滚成了一个大雪球,很难化解。

 

比如管理。管理者面对大是大非,不难做出诚实正直的选择,只有胆子特大的,才敢铤而走险。反倒是日常的细微末节,更容易迷失本心和方向。一个下属极有个性,一个下属唯唯诺诺,遇到升职加薪的机会,让谁上呢;领导安排的工作,做砸了要不要说说“客观理由”,做好了要不要讲讲“主观原因”;资源不足,是先做对公司有利的事情,还是等完成部门绩效再说;因为自己的无私援助,同事获得了升迁的机会,下次还做不做雷锋呢。诸如此类的小事情,比大是大非更能考验管理者的成色。

 

如果诚实正直是管理之道,是企业延续之道。那么有没有办法去促进企业的诚实正直呢。

 

对于极端情况,用法律法规约束。

 

大众汽车这一次难逃法网,是因为有法有网。网上网下都有人同情大众汽车,甚至借用前段时间丰田汽车的“刹车门”事件,认为大众汽车陷入了某种阴谋之中。只有在明确的法律法规面前,阴谋论才不会得逞。大是大非面前,依靠法律来维系诚实正直。

 

对于灰色地段,用规则指标推动。

 

比如驾车。我们要逐步舍弃“减速慢行”这种含糊的要求,代之以“Stop”这样明确的规则。规则明确,少一些人性的灵活。让参与人没有选择,往往都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管理。员工升职加薪和绩效直接挂钩,绩效本身是公开量化的指标,就像谷歌推行的OKR那样。尽量杜绝模糊不清的描述,比如价值观、责任心、投入度、领导力等等。多一些明确的指标,就多一丝诚实正直的可能。

在浮躁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蚂蚁和大象都不得不踩着红线跳舞。此时此刻闲扯诚实正直,未免有纸上谈兵之虞。但是背离了诚实正直,企业就是在刀尖上觅食,遭受重创也怪不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