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标准 :公有标准协议;位于OSI 第 7 层, 套接字: UDP 520;分为 version 1 和 2
仅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 RIP 传递只能穿越最多1
作用 :在路由器之间动态的传输路由条目
原理 :RIPv2,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周期性的,以组播的方式,通过 respone 报文进 行路由条目更新的发送; 通过 request 报文进行路由条目更新的请求
计时器: 更新周期 - 30s
无效计时器 - 180
保持计时器 - 180
刷新计时器 - 240

RIP的配置流程:
1、启动协议
2、配置版本2
3、关闭自动汇总
4、宣告路由并且发送/接收

注:network:network只能针对直连,是必不可少的命令,该命令决定了一个端口是否可以启用RIP协议进程

redistribute:可以针对任何类型的路由(只要在路由表中有,就行)但是该命令只负责将路由表中的路由装入到RIP respone报文中

注意:
以后在任何路由协议中,
凡是通过network宣告的路由,都称之为内部路由;
凡是通过 redistribute 宣告的路由,都称之为外部路由;

放环机制 :水平分割-在一个端口上收到的路由,不会从这个端口发送出去

RIP工作表:
数据库-凡是宣告成功的路由,首先会进入这个表;进入该表的路由,
才有可能被发送给其他的路由器;另外,从其他RIP路由器学习过来的理由

最大跳数:RIP路由的传输的最大调数是16

RIPv2与RIPv区别 :
1.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
2.RIPv1不能支持VLSM,RIPv2可以支持VLSM。
3.RIPv1没有认证的功能,RIPv2可以支持认证,并且有明文和MD5两种认证。
4.RIPv1没有手工汇总的功能,RIPv2可以在关闭自动汇总的前提下,进行手工汇总。(原因:多了掩码)
5.RIPv1是广播更新,RIPv2是组播更新。
6.RIPv1对路由没有标记的功能,RIPv2可以对路由打标记(tag),用于过滤和做策略。
7.RIPv1发送的updata最多可以携带25条路由条目,RIPv2在有认证的情况下最多只能携带24条路由。
8.RIPv1发送的updata包里面没有next-hop属性,RIPv2有next-hop属性,可以用与路由更新的重定

基本属性 :

1.管理距离- AD,admin 更改工具:distance
表示的是路由的稳定性,取值范围是 0 -- 255 , 越小越好,越大,表示路由完全不可信,不能放入路由表
思科rip:120 华为rip:100

2.度量值- Metric 更改工具:offset-list
表示的是路由器去往一个路由条目的距离,取值范围不限,越小越好

注意: 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的永远是去往某一个目标网络的“最稳定的”“最短的”路径;当路由器去往一个目标网络,具备多个路由条目时,会选择 一个最好的:
#首先比较AD值,越小越好;如果相同;
#其次比较Metric,越小越好;如果相同;
#则全部放入路由表,形成“负载均衡”

默认情况下,对于 RIP 而言,针对任何一个路由条目,最多允许有 4 个条目同时出现。
思科设备 AD Metric
直连路由管理距离,0 0
静态路由管理距离,1 0
RIP路由管理距离, 120 hop-表示的是“跳数”指“下一条”

自动汇总:
(汇总本质-发汇总,抑制明细) -什么协议才有?
距离矢量或者是路径矢量路由协议,才具有自动汇总特性 ,当然,是可以基于网络需求,进行关闭的
-什么发生?
在发送路由的时候,在主类网络边界,会进行自动汇总
-结果 ?
最终,在端口,仅会发送汇总路由,不会发送明细路由

手动汇总 :
在接口上做,针对的是出向路由;在该端口上仅仅发送汇总路由,抑制明细路由的发送;RIP中做完手动汇总,需要在本地设备上,手动配置一个针对该汇总路由的"null0“路由 - 空路由;为了防止数据转发环路的发生。
路由汇总的优点 :
1.可以节省发送的路由的条目性,从而可以链路带宽以及对方设备资源
2.可以控制不稳定链路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RIP工作表 :
1、数据库 - show ip rip database
2、路由表 - show ip route rip
RIP报文 :
1、request (请求)
2、respond(响应)
计算通配符 通过一个ACL条目,同时匹配多个路由条目时候:
1、确定多个路由条目的公共前缀;
相同的位,不变,直接写;
不同的位,变化,直接写0;
2、确定公共前缀对应的通配符
在通配符中,与前缀中不变的位,对应的写0
在通配符中,与前缀中变化的位,对应的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