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行动篇]微习惯即人生品质
看各种各样的人生规划,人生管理,各种各样的效能理论,归根结底就是,寻找并确认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分解落实到每天的细节执行。
也就是主动的设计规划,并且执行,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就是由我们无数的生活的习惯所组成。
如何过当下,就是如何过一生。
每一天的24小时,如何度过,就是我们的人生规划。
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就是分解到细微末节的生活方式选择。
不能或者不愿意,变成生活方式的愿望,不是目标,只是想法。
所谓的三岁看老,就是三岁左右形成自己的言行举止微习惯的基础,这就是人格模式。
在不由自己做主的儿童期,形成的一转身一呼吸,形成的对世界的观点和反应,形成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形成的价值逻辑和行为模式,就是我们的人格体系。
随着教育实践,社会生活,各种人生历程,被动主动的,我们会不断的强化或者修改我们的身心行为模式。
其中,自己主动的,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持续性的,对自己的认知体系和行为模式,精心培养的微习惯养成,就是自我管理。
这就是自律,就是自我训练,自我管理。
认知体系决定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影响人生历程,人生历程就是我们的生命时光生命价值。
短暂的生命周期里,每一天的一言一行,就是我们的人格模式。
所以,自我实现,自我管理,就是选择组成我们生命历程和生活方式的微习惯的组合。
不能选择和改变的部分,就是我们的命运,能够实现优化的部分,就是我们的选择。
每一天,我们选择早起还是晚起,选择旅行还是学习,选择社交还是独处,这些都会形成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历程由无数的微习惯组成。
每天早晚每顿饭前后刷牙,获得的好处就是一口好牙,健康的消化系统和营养吸收,身体健康。反过来就是一口坏牙,营养不良,身体羸弱,生活不如意。
每天读英语背单词,短期之内看不出什么,一年五年十年一生,我们就选择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就是组成我们人生历程的选择。
其实,自律和努力,不需要“坚持”更不需要“持续”,这只是一种选择。
当你没有选择完成,就会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就会有注意力切换和选择冲突。你在学英语还是看小说之间没有做出选择,你在早上工作还是早上刷微信群之间没有做出选择,那就会有焦虑和冲突。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种行为习惯,就是将什么信息,什么技能,什么人,请进自己的生活,作为每天24小时人生,当下每一秒钟的生命历程。
要优化修改培养任何目标,其实都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决定学会画画,还是决定去旅行,可以安排在每天24小时里,可以安排占据多少时长。决定每天运动一小时还是八小时,就是我们的人生,决定了我们是保持健康还是变成运动健将。
一个巨大的长远的事情,放到一秒钟里,分解成一个字母或者弯曲一下胳膊,就变得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实现,这就是占据我们每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的生活历程。
你是打算将每一天的一小时练习编程语言,用一年去掌握一门编程技术,用十年去用,你就掌握了编程思想,拥有了编程能力,这也就成了你人生的组成部分,成了人们看待你的标签,每天的一小时的结果,就会有很多程序出来,就是你的人生价值。
所谓的拖延,所谓的意志力不足,所谓的失败,所谓的不能坚持,只是你还没有做出选择,将你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变成微习惯执行,变成你的人生历程。
那个“习惯成自然”的过渡过程,就是选择和行为训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定型的过程,就是微习惯养成的过程。
那么,你打算如何安排,你每天从睁眼到闭眼,你从能拥有自己的决定权到永远离开这个世界,这三万天人生的每一秒,如何度过呢?
这个安排的过程,就是微习惯养成的过程。
习惯决定命运。
现在开始,做一个全面分析,设计一下自己的心智认知体系,和行为模式系统,将自己每天每一秒,每天24小时,做一个安排。或者阶段性强化,或者每天最小化持续迭代,都可以的。
无论是每天都有新鲜感的,各种尝试体验,还是去每天固定不变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微习惯养成。
谁说习惯就得是一个不断一样的事情?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事情也是一个习惯,比如说环球旅行,每天不一样的经历,其实本身也是习惯。
也就是说,选择长久那些具体不变的部分,比如说睡眠语言或者潜水飞行开车某个技能,尽量的把这些不变的部分变成自己的人生历程底层代码,然后再去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这并不是矛盾冲突的。只有一直在犹豫不决,学英语学了三天,出门玩了一天就回家躺沙发了,形不成稳定的微习惯,一直在选择切换,才会有所谓的拖延,所谓的一事无成。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微习惯养成的呈现表现。
那么,现在,你决定了,下一秒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了吗?你决定自己的24小时由那些微习惯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