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一成不变,如果我们可以,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呢?”——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2002年,投资拍摄《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诅咒》的迪士尼主管们正兴致勃勃地走入片场,
他们摩拳擦掌,准备一睹刚刚定妆后的杰克·斯派洛船长的凛凛威风。
就在一分钟前,本片导演,曾翻拍过日本现象级恐怖片《午夜凶铃》美版的戈尔·维宾斯基,还对他们信誓旦旦地保证:
“那副妆容简直棒极了!”
然而~~此刻~~他们却一个个惊得瞠目结舌,
“你们到底在干嘛?海盗为什么要用这么厚的烟熏妆?”
没错!粗眼线、红头巾、大金牙,麦穗胡子上居然还穿着小珠子......
“天哪!”
主管们想到花了1400万美元片酬请来的约翰尼·德普转眼间变成了蓬头垢面、阴阳怪气的“吉普赛女巫”,就有点崩溃。
所以,那天德普因对人物形象的坚持,和主管们大吵了一架,以至他最后一摆手,干脆说:
“如果不能信任我,那就解雇我得了!”
一年后,加勒比海盗第一部上映,在全球席卷了近7亿美元的票房,
德普扮演的杰克·斯派洛船长也一举成为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而更令无数影迷疯魔的是,他们猜不透,
他到底是一个自命不凡的笨蛋,还是一个故弄玄虚的智者?
抑或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偏执狂,还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神经病?
事实上,与约翰尼·德普同时代还有不少熠熠生辉的好莱坞男星。
比如乔治·克鲁尼,细节虽然无可挑剔,但身上的贵族气反而限制了他的戏路;
再如马特·达蒙和布拉德·皮特,前者过于中庸而沦为泛泛,而后者惊艳的表演天赋却总被花边新闻抢镜;
至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貌似更钟情于有实力的大制作,星路走得甚是一步一个脚印。
而约翰尼·德普,却似乎从来不在好莱坞大制作和小成本独立电影之间摇摆,
不仅没有丝毫咬牙切齿的野心,反而十分沉迷于对作品选择的随意性,
总有点“风流同子建,物化似庄周”的潇洒。
想来,他放诞中杂糅的率性形格和忧郁中隐现的羞涩眼神与儿时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
1963年6月9日,约翰尼·德普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是四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小,
在他早期的记忆里,父亲“除了一根接一根吸烟,就是整日焦躁不安的酗酒”。
于是,在父母离异后,15岁的他选择辍学,留一个茕茕孑立的背影,踽踽独行在洛杉矶的街头,也就颇具某种苦涩的必然性了。
那时候的德普,也许唯一的寄托就是他怀中的吉他,梦想自己的“孩子们”(The Kids)乐队能在摇滚圈闯出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然而,岁不我与,乐队在洛杉矶混得毫无起色,最终不得不以解散收场,
迫于生计,他也只好做起了推销员。
后来,德普的第一任妻子,化妆师罗莉把他介绍给了尼古拉斯·凯奇。
「德普与罗莉在1983年到1985年间有一段短暂的婚姻。」
当时,比德普还小一岁的凯奇也刚刚出道,他劝德普别辜负了这张脸,于是推荐他去电影《猛鬼街》剧组试镜。
“德普除了英俊之外,他的手指因常年抽烟而发黄,使得他比那些涉世未深的男孩更显成熟。”
导演雷克文慧眼识得“烟熏指”,终将21岁的德普带入《猛鬼街》,
使得众多女性观众都不可救药地将目光投在那个帅气、可爱,却死得令人心碎的傻小子身上,
尽管他在剧中除了充当一只耀眼的花瓶外,毫无演技可言。
不过,大导演奥利弗·斯通却说:
“我在离他还有一英里远时,就知道德普有朝一日会成为好莱坞巨星。”
这应该不是恭维,因为当年斯通还真认为德普可以演好他《野战排》中的列兵勒纳。
也就是说,
在第二次登上大银幕时,德普就参演了横扫第59届奥斯卡奖及第44届金球奖各四项大奖的越战题材影片——《野战排》。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奥利弗的观点,毕竟没人记得影片中德普饰演的那个小配角。
不过《猛鬼街》和《野战排》更像是在德普面前打开的两扇门,
一扇门上写着:“欢迎眉目朗晴,英俊倜傥的白衣少年!”
另一扇门上写着:“万种忧思,瞋视有情的艺术坯子请进!”
约翰尼·德普会走进哪扇门呢?
事实上,不论是青春偶像剧,还是各类艺术片,都不是德普选片的标准,
因为他“很早就决定了,要耐心等待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角色。”
就这样,我们陪他一起等到了《剪刀手爱德华》。
1989年,德普从经纪人手中接过该片剧本,他一口气读完,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太喜欢爱德华了,他有一颗真正的赤子之心,这个角色的性格特质让我着迷。”
爱德华是一个机器人,孤独地生活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哥特式古堡里。
一天,推销员佩格无意中闯入古堡,被爱德华苍白如雪的面容吓坏了,
而这张惊悚的面容下却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和一段悲惨的往事。
原来,是一个发明家制造了爱德华,但就在行将给他装上人类手臂的时候,发明家意外倒地身亡了。
从此,爱德华就只好带着那双怪异的剪刀手与孤独为伴。
佩格很同情他,邀请爱德华来家中做客,而爱德华也利用自己的剪刀手帮助社区修剪灌木,给镇上的宠物修剪发型。
但由于他不懂如何与人交流,被居民们误会,遭到排斥和疏远......
约翰尼·德普塑造这一形象的挑战在于,
他无法用区区200个词的台词和一张几乎面无表情的脸来诠释机器人爱德华,
他唯一能用的就是自己那双童稚中带着悒郁与悲情的眼神。
这种近乎苛刻的表演条件,却彻底激发了德普体内的艺术天赋,
他也凭借此片,一跃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星。
然而,德普也必须好好感谢一下本片的导演,有好莱坞“鬼才”之称的蒂姆·波顿,
“是蒂姆拯救了我!”德普说。
蒂姆·波顿是一代“黑暗死亡”艺术大师,他的童年同样封闭而孤独。
如果说德普早年生命中的唯一寄托是那把吉他的话,蒂姆·波顿的唯一朋友就是他手中的画笔了。
他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最初在迪士尼做动画师,后成为导演。
在《剪刀手爱德华》前,他刚刚执导的《蝙蝠侠》大获成功,在全球吸金4亿美元。
在随后的日子里,尽管德普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甚至包括家喻户晓的“加勒比海盗”系列,
但都无法比拟他与蒂姆·波顿合作时的化学反应。
因为,尽管世上有“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但是从来没有“演什么是什么”的演员,
演员只有在与角色存在重大心灵契合时,才能真正淋漓尽致地施展才华。
很多人觉得,已经55岁的约翰尼·德普,是个值得学习的标志性人物,
不光因为他在职业生涯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
更因为他从不固步自封,也拒绝一切因循守旧和一成不变。
但是,德普认为:
“不,并不是。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
所以,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生死时速》的邀请,从而成就了基努·里维斯;
也可以在自己如日中天时,欣然接受在《当黑夜降临》里饰演两个反差很大的小角色,
一个是有异装癖的囚犯邦邦,另一个是冷酷的军官维克多......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从那些束缚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