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回忆就是带有了记忆的模糊吧,是带上了我们透过回忆的色彩的。之前有发过一个朋友圈,那是一个下雨的天气,雨水给我的感觉,有时候总是能借着心情的触发点,将我带上情绪的小波峰,朋友圈里写的是自己一个人在下雨的安静的宿舍里踱步在想着从小时候到现在走过来所发生的事以及它对这个“自己”所产生的影响,里面最后一句还写着:哪次再有这样的心情,准备写一个给自己看的《回忆录》。加上左天两位初中好友来大学城游玩,便透过和她们的接触,来和一直以来的自己进行一次对话。我想,回忆于我们是生活的轨迹,是记忆的存在,而对回忆的思索加工也能给当下带来一些可用的借鉴吧,“温故而知新”。
写这个回忆录的系列,是想借着回忆过去自己周围的人、环境和发生的事,回看一下自己的生活轨迹,希望能够看清一点自己为什么是今天的自己,能够得到那么一点新的体会,那就是好的,倘若还能发现现在身上存在问题的源头,甚至得以找到改进的方法,那就是幸运了,祝我好运吧。
隐约里记事起的第一个场景,是我在庭院里说了一句“爸爸去南”,那时候爸爸正在厨房吃饭,而之前的几年是爸爸和几个伯伯去海南租借耕地搞种植,可能是周围的三叔六婶跟我提的次数多了吧,以至于我说出了上面这句“爸爸去南”,其实全句应该是爸爸去海南,类似这样。
那现在来看,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只是觉得那时候很小,家的环境比较安静,我的胆子怎么说呢,属于比较善良的那种吧。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应该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想更多的则是奶奶带的了,奶奶是纯属于那种勤俭持家、善良单纯的农家妇女,所以她带大的我,肯定多少也带了这种气质吧,也可以说有一点不惹事胆小?我不知道那时候的我是否已经体现出了这种性格,但我想至少已经在灌输着这种想法了吧...再者可以看下,那时候我的奶奶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可能在带的过程中并没有非常活跃地和我亲昵地交谈互动,所以在上面我说出那句话的场景里,我是一个人站在门前台阶下,大概望着厨房的方向说出这句话的。讲到小时候被人亲昵互动的程度(一些说法里面是婴儿时候这种亲昵行为越多,婴儿就会越感受到被爱,因而长大后也更偏向于容易接受别人的爱和更有能力去爱别人),虽然不可能记得起被哺养的时候别人亲昵的频率,但也可以通过小时候的一些行为稍微推断一下:那时候的我没有很怕生,说明至少亲昵程度不是很少的那种,但也没有很大胆地说见到陌生人也勇敢地去接触,应该算中等吧。所以,我奶奶在带我的时候应该照顾还是很周到的,有呼必应吧,没有说留下什么婴儿时候心理就觉得周围的人不爱自己的一种焦虑感吧。在些也对奶奶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
小时候还是非常调皮的。那时候大人们看的不是很严吧,在带我的时候可能他们在谈话,而我可能是出于好奇总想往高处爬,于是就顺着楼梯爬到了快到楼梯中转的那个地方,应该站不稳,小小的我就整个人横着身子从楼梯上就滚了下来,后来大人们听到我的哭声才知道的吧。那时候农家里的楼梯,一阶楼梯还是很高的,大概有20+cm那么高,所以那么小的时候就这样滚下来,我想多多少少对身体还是有点伤害的;除了这一次从楼梯上摔下来以外,我还在另外一座楼的楼梯上摔了一次,总共就这样摔了两次...还有一次是,那时候好动的我写着马儿跑的样子在庭院走廊里跑,记得是爷爷看见了就一声喝止了我,后来的我还有点调皮,但在调皮过程中,不是碰壁(磕磕碰碰)就是受到喝止,后来就渐渐不那么调皮或者说就祛掉调皮了吧。
那从上面几点来看,可以看出成长过程中肯定是有不足的。管教的过程中没有用很好的方法去处理,这体现到孩子身上是可以影响到他后面的性格心态的。也许我许多次调皮受伤被喝止了,然后渐渐地就成了那种安静听话的小孩子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了我还有两个哥哥,而我大哥据说是生出来的时候身体就比正常情况要差一点,自然分配到我身上的照顾资源就变少了,这也是很正常的。这也可以说反映了那个年代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情况吧,父母两人可能忙于生计,而爷爷奶奶也没有太多精力和好的方法投入到上面,所以照顾不周是自然的。
PS: 有些事记忆不能确保很清楚,可能两件事发生的顺序并没有严格遵守时间顺序。。。透过回忆看出的对错或者说不足并不是为了去追究什么,就是为了看清自己,嗯就酱。
当然知道写的不够好,为了避免一篇写的比较长看起来费劲所以在适当的位置就切到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