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复习笔记(4)

七、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历程:第一代无结构,第二代模块式结构,第三代层次式结构,第四代微内核OS结构,第四代是现代OS结构,前三者是传统OS结构。

1、无结构操作系统

缺点:庞大而杂乱,难以调试和维护

2、模块化OS结构

       20世纪60年代

       优点:

1)  提高了OS设计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2)  增强了OS的可适应性

3)  加速了OS的开发过程

缺点:

1)  设计时,模块划分,接口规划不精确,导致模块装配成OS时发生困难

2)  从功能观点上来划分模块时未能将共享资源和独占资源加以区别

2、  分层式OS结构

设计原则:每一层仅使用其底层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层次设置应考虑的因素:

A、 程序嵌套

B、 运行频率

C、 共用模块

D、用户接口

3、  微内核OS结构(Microkernel

时间:20世纪90年代

1)  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Model

优点:

A、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B、 提高了OS的可靠性

C、 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Object-Oriental Programming

优点:

A、 可修改性和可扩充性

B、 继承性

C、 正确性和可靠性

3)  微内核技术

目的:为了减少OS的复杂性,增强OS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概念:能实现现代OS核心功能的小型内核,更小,更精练,不仅运行在和心态,而且开机后常驻内存,不会因内存紧张而被换出内存。(不是一个完整的OS,常采用C/S模式)

基本功能:

A、 进程管理

B、 存储器管理

C、 进程通信管理

D、I/O设备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操作系统复习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