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一转眼,担任助教的一学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学年中,我也收获颇多。 作为助教,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担任了《Java》课程助教,第二学期,担任了《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助教。我的本科和硕士专业都是软件工程,因此我希望通过此次担任助教,使得我的专业知识更加稳固。对于我个人而言,或许有一天会走上讲台,担任一名任课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课堂的学子,也正是在这种信念,更加增强了我担任研究生助教的信心。因为代老师的信任,可以担任研究生助教,这对于我自身来说,既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种信任和肯定,也是对我日后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一种锻炼。此次担任助教,是为了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同时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通过担任一个学期的《Java》课程助教和一学期的《软件工程导论》助教,使得我感触颇多。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担任助教期间的主要工作。
1.指导学生实验。在研究生第一学期,担任《Java》课程助教的过程中,在老师布置课堂实验任务后,查看学生是否有不理解或者不会的地方,对其进行实验任务的简单指导,辅助它们完成实验任务。
2.助教发布实验任务。在每周代老师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后,代老师发布实验任务,助教们针对代老师发布的任务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各个助教对实验任务进行迭代更改,最终由代老师将实验任务发布至个人博客。
3.制定实验评分标准。各个助教轮流对每个实验制定实验评分标准,在代老师发布实验任务之后,助教依据老师发布的实验任务要求,对此次实验的详细打分制定详细的标准,通过石墨文档进行编写。制定完成后,将此评分标准分享至其他助教和教师,其他研究生助教和校外助教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后,不断迭代更新,形成最终版。第二学期担任助教期间,我发布了两篇学生实验评分标准。
4.助教协助代老师批改作业。每次授课结束后,在代老师发布作业要求之后,留给学生们相应的时间在课后完成,学生在GitHub提交作业之后,助教定期检查作业并进行批改,最终给出合理的成绩。对于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发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及时反映给代老师,代老师在一定的时间内统一进行讲解。
5.助教评论学生博客内容。每次实验,学生在班级博客提交博客之后,助教阅读学生博客,对博客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在评论区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6.助教总结学生学习情况。每次实验结束之后,各个助教将自己负责的团队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有成员的实验成绩通过小结的形式进行总结。之后,助教组长将所有助教的小结进行总结,总结出整个班级普遍存在的情况以及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并对所有团队的得分制作千帆竞发图,最终形成此次实验的助教总结。助教组长将助教总结发布在班级博客园中,对此次实验的所有情况进行反馈。同学们可以通过查看助教组长的总结,查看自己团队的得分以及存在的问题。
7.助教在线答疑。我们规定每周二晚20:00-22:00为助教答疑时间,在此时间范围内,同学们可以就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者对自己得分的疑虑通过班级微信群询问助教团队。除此之外,如果同学们在课下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询问助教。
8.助教提交助教小结。在每周日,所有研究生助教在“2018软工+其他课程|教师助教”微信群里提交助教小结,例如:助教小结-王玉环;【本周已完成】完成第十次实验的评阅与博客点评;【下周的计划】完成第十一次实验的评阅与博客点评;【遇到的问题】暂无。
通过这一学年担任助教,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成长方面,我也有很多收获。
1.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第一学期担任《Java》课程助教,我对Java相关的知识进行了查漏补缺,确切的说,是跟着老师和同学们重新学习了一遍Java,通过此次学习,我对Java知识的学习更深入了,并且我的编程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学期,作为《软件工程导论》的助教,我也更深入的了解了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和典型的方法学,并且熟悉了软件项目的管理技术。通过担任此次课程的助教,我对本科学过的《软件工程导论》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回顾,复习了如下内容: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过程、结构化方法和工具;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和面向对象实现;软件项目管理。在担任助教的第二学期,还学习到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这本书有强大的实用性和超级趣味性,从未见过把软件工程写的这么有意思的书。《构建之法》所提倡的实践软件工程的模式,文档是实实在在的发挥了作用。以前做过的课程设计大作业,都是先写代码,再写文档,值得反思的是,居然是实验指导文档。而在《构建之法》中,第一次体会到团队设计项目中设计与架构的重要性,学习到文档就是设计的蓝图!
2.自我成长方面
在这一时年也就是我刚刚担任研究生助教的起步阶段,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面对新的课堂,新的面孔,如何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做好老师的辅助助手、如何担任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等等问题瞬间涌入我的脑海。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却是冷静下来,踏实、镇定、一步一阶的进行梳理,做好笔记,划好日程安排,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必要的基础。因此,在助教工作的开始,我一方面认真听从老师对我相关工作的安排,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深入到班级同学中去,同他们进行共同交流,把同学们反映的相关问题记到笔记本上并在老师的配合下住不得进行解决,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这一阶段,我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知道我、了解我,便于以后沟通交流的开展;建立了班级的微信群,方便同学们课下的沟通和交流;随堂听课,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方便了跟学生进行课程问题的讨论。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让我对助教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几乎完全摆脱了刚刚踏入教师的怯懦感和生疏感。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探索,我逐步理清了作为一名助教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如何做好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另外,也正是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已能够完全入手做好助教工作。因此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是我助教能力提升和发展的晋级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助教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使我对助教工作有了更大一步的熟悉度和认知感,也使我在助教经验方面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对我们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之前担任助教阶段的不断完善,到第二学期的助教工作中我的能力和经验也有了更加完善的成熟度和工作的协调度,基本上对同学有了明确的认知度。这一学期,除了我们四个本校助教外,代老师还引入了校外助教——郑蕊老师。学期初,我们对这样的助教模式不太适应,也老是逃避助教任务,但是在代老师的鼓励下和郑蕊老师的积极带领与督促下,我们也努力去跟随教学进度与郑蕊老师的脚步。通过这一学期的锻炼,我对助教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也使得我在工作方面变得成熟、有经验。“只有经历过一个过程的人,才能够成长的更加迅速也才能更加有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这话说的一点儿都没错,从刚开始的懵懂到不断的学习发展和进步到最后的成熟,这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第二学期的助教工作中,我主要负责的是民族班,下面我简单说说我对个别团队的印象。虽然各个团队水平都不一样,但是面对相同的实验任务,同学们也都认真负责、积极的去完成。团队“我们不一样”,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做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GitHub上上传的各个文档分类也是清晰明了,并且在专业方面,也是基本功扎实。虽然有几次助教与团队成员沟通不畅,但最终也未影响他们软件项目的顺利开发。团队“WAP”,在偶尔几次作业的起初完成的不够全面,但经过与助教的沟通,后期也进行了改正与完善,值得表扬。
这一学年的助教工作,的确对我的影响很大。不仅锻炼了我认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逐步的规划。我会积极总结此次担任助教所得的经验,并把这种积极投身助教工作的热情与经验放置于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去,不断努力、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