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客创业日记》2018.12.25(周二)《惢客初心论》上篇

《惢客创业日记》2018.12.25(周二)《惢客初心论》上篇_第1张图片

  今天写的这篇日记,是我在前天书生群中表达的一个针对惢客价值观的观点。有些时候只有初心不变,才能痴心不改。说实话,我这个人很普通,虽然年龄接近不惑,但能力、阅历和定力还是比较青涩。我也不知道,在未来面对资本的压力、生存的困境和竞争对手的绞杀时,是否会低头和妥协?是否会渐渐偏离初心?我想肯定会有的,因为,惢客是一个孩子,在她长大的过程中,一定会犯很多的错误。从人性上讲,一个人对一件事付出的越多,就会越在意。随着未来参与惢客人数的增多,虽然惢客是每个人的孩子,但谁都想把惢客变成自己的孩子,各方的观点、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多。有时候最让人纠结的不是观点的对立,而是谁也逃不掉的擦边球。
  因此,今天,我鼓起勇气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成了一篇《惢客初心论》。首先声明,由于本人的认知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认知上的错误与偏颇,这个初心观点仅代表本人的初心观点,而非惢客最终的初心呈现,算是作为第一位惢客的抛砖引玉吧,也期待更多惢客们的更正与完善。
  惢客到底是谁的惢客?这个问题需要反复思考,而且需要时时刻刻思考。一提到阿里巴巴,大家会想到马云;一提到腾讯,大家会想到马化腾;一提到小米,大家会想到雷军。如果一提到惢客,大家不会想到某一个人,那么惢客就成功了。按照自己的初心,当然是让惢客成为每一个粉丝的惢客,惢客倡导靠谱的价值观和信仰,也要成为每一个粉丝的价值观和信仰,只有不断尝试、优化和迭代“华为+小米+诺贝尔”的运营模式,把这个模式变成铁打的衙门,把所有参与惢客的人变成流水的兵,惢客才能长治久安。
  不过,这又引来了一个问题,刚开始,不图大名大利,又不图大富大贵,那么谁愿意为惢客付出这么多呢?我相信,一定是一群怨己利他的惢客,他们会把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抱怨来变成有利于他人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他们为“证明诚信”而生,他们是“诚信公式”的设计者。他们最希望让诚信能够得到证明,而不是自己来标榜诚信,他们最渴望靠谱能有标准,而不是把靠谱当成营销的口号。他们这一生有很多上当受骗的经历,他们不希望子孙后代再步后尘,他们为信仰而来,而非纯粹的商业逐利者。但是,也会产生副作用,而我就是副作用最大的一个。
  虽然惢客没有创始人,但我是第一个发起人,也为惢客付出了很多,当然,谁也逃不掉人性。就是一个人付出的越多,占有欲望就越多,主导欲望也就越强,但是,如果真的想让惢客起来,我们需要把占有欲放下。
  关于惢客logo的纠结我也很痛苦,我非常喜欢第一种,而且一直用了一年多。但我想明白了,惢客是我的孩子,但也是所有粉丝的孩子,我不能让个人的占有欲来控制惢客。因为,未来惢客要做的是第三方的规则生态,而不是惢客自己定的规则生态。对于惢客生态中的虾米一样,对于惢客自己也一样。此刻我不再纠结,大家选什么,我就让自己学会爱上她,不是我要去改变惢客,而是惢客要改变我。如果真把惢客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早晚要回归社会。
  我知道,目前媒体宣扬的主流价值观虽然有所改观,但还是略偏于金钱至上,而不是金钱至善。请大家不要误解为金钱至善就是捐款,我觉得这个善有两种意思,一个是花钱的行为,一个是赚钱的途径。
  如何看媒体的主流价值观呢?其实很简单。打开手机中常用的APP,看每天推送或页面中的新闻头条有哪些人?哪些事?以及拥有主流话语权的人在说哪些话?还有一个角度,就是看看这些内容是在取悦用户,还是在发声内心?我们还可以看看有多少沸腾营销现象,他们是在包装诚信、标榜诚信,还是在证明诚信?
  有一个现象我觉得挺奇怪,一个人为什么要写自传?而且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一个人竟然会在自我觉得很成功时写自传?我觉得这真的是一种不自信或另有企图的表现,因为,你在宣扬的不是你的过程,而是你自认为成功的结果。虽然我读的书不多,知识积累的也比较浅薄,但我看到的是,古今中外,几乎所有流芳百世的伟人都有这两种情况:一个是输出思想被传承,一个是被人记载而流名。
  因此,你可以分享你的产品和思想,但不要向不如你的人施舍你的成功经验,因为,这会给别人一个感觉,要么觉得你有一种“害怕被遗忘”的恐惧,要么觉得你是终于“出人头地”后对自己的奖励。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个静止的终极状态。现在看来很成功,也许过几年会觉得很失败。
  成功主要有两种状态:
  一种是你七情六欲中的一个情绪轮回。
  不管是少年得志,还是大气晚成,都是人生无数个大起大落的某一个“起落”之一。
  我举个例子,刘翔成功吗?拿了北京奥运会的冠军那天很成功,但是过了几天,压力就来了。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旧成功过去了,新成功的定义又变了,迎接他的就是下一届奥运会的冠军,如果拿不到,就是失败。再比如,某国有个女性当上了总统,一时间关于她如何成功的书籍一大堆,而她写的自传也在全世界大卖,但后来,事件反转,她下台了,这些书籍又一文不值了,她的自传也成了她的一个讽刺,这种现象叫“一错即否”。
  再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这种随波逐流式的学习会让我们慢慢出现“成功焦虑症”,甚至会成为被某些骗子洗脑的“行尸走肉”。因为,缺少的是基于“自我价值观”的认知、学习和思考。
  另一种成功是一种得失取舍的状态。
  人往往得到一部分,就会失去一部分。很多情况下,不是一个有成就的人觉得自己很成功,而是他只是在别人眼里的一种被羡慕的成功状态,或者叫拿别人的成就套在了自己的需求上。
  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明星,却一辈子没去过超市,天天出门戴着帽子、墨镜和口罩。你觉得他很成功,其实他自己还很羡慕上下班自由自在的老百姓。
  再举个例子,以前看过一段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开讲啦》中的一个片段,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只是表达出这个意思。他问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你觉得我成功吗?那个大学生微笑的用力点点头。你希望跟我一样成功吗?那个大学生再一次用力点点头。俞老师又说:“那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比你大15岁,如果咱们俩换一换,你明天就从25岁变成跟我一样的40岁,少活15年(也就是少奋斗15年),但可以拥有我现在的成就,你愿不愿意跟我换一换?”这一瞬间,那个年轻的大学生犹豫了。
  很多人把《围城》里的“围”当成了名词,意思就是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其实,深想一下,这个“围”还有一个动词的寓意。就像很多人把诚信当成形容词,而忽略了当诚信被证明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动词。
  写到这里,您可能会问,写了这么多关于成功的思考,跟惢客的初心有啥关系?
  在做惢客的这段时间里,最苦恼的是很多人对惢客的观点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惢客是一个纯公益的互联网项目,所有参予惢客的人都是完全无私的奉献者,投给惢客的钱就是捐款。
  另一个极端是把惢客当成纯粹的商业投资项目。从纯商业的角度看待惢客,别提什么爱国、诚信等情怀,你越讲惢客的价值观,他越不耐烦,他只问赚钱逻辑。
  凡是有这两种极端想法的人,不适合惢客,惢客也不会低三下四的求他们,因为他们不了解惢客。
  惢客是一个商道结合的互联网项目,也是一个用“公益心态”结合“商业运作”的互联网项目。加入惢客,既不会让你变成穷鬼,也不会让你做纯公益性质的捐钱,而是让你合理合法的赚规矩钱。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乎你赚多少钱?但大家会在意你是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来赚钱。一个人在微博里经常晒自己狂夜店、泡名模,大家可能并不会介意,但是一个经常在微博中宣扬正能量,标榜自己是一个正人君子、嫉恶如仇的人却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大家并不会原谅。因为,在人们心中最痛恨的不是“真”,而是“装”。
  人一样,商品也一样。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就是认为诚信的东西就应该是物美价“廉”,因为一些奢侈品都是物美价“高”。其实,惢客追求的不是物美价“廉”,也不是物美价“高”,而是物美价“值”。商家只有证明他“值”这个钱,才能拯救顾客的相信能力。
  在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人最容易上当,第一种是有贪欲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贪小便宜吃大亏。第二种是智商低的人,常被套路最多的是老年人。第三种是重感情的人,常见于讲义气的人,如替亲朋好友担保或借给亲朋好友钱。第四种是有善心的人,这类人既热心又有同理心,比如做好事反被讹诈,甚至一些骗子利用女性的爱心,欺骗和残害女性。
  说心理话,第一种人上当受骗不值得同情,因有贪欲而上当活该,但是后三种人上当受骗则非常的可惜,这是惢客要帮助的人群。
  难道因为没有骗子智商高就该上当吗?
  难道因为重感情、讲义气而上当受骗,就该被称作“傻帽”吗?
  难道一个人做好事,还要接受一个惨痛的教训吗?
  别着急,我们让惢客这个证明诚信的互联网平台搞定它。
  为什么要每个人都“吃一堑,长一智”?
  为什么不能让一个人“吃一堑”,所有人都“长一智”?
  别着急,就让“惢客贴标签”搞定它。
  为什么让骗子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骗了一圈人,大家才知道他是骗子?
  为什么不能让骗子骗第一个人时,大家都知道他是个骗子?
别着急,就让“惢客曝光台”搞定它。
  一个人想跳楼,刚被心理辅导员劝住的时候,却因楼下几个青年的起哄而再次从楼上跳下,那个人失去了生命,起哄的人却安然无恙。
  一个没有票的人占了别人的座,让买票的人站了一路,上网一搜,竟然还有人在,询问被别人占座该怎么办的处理方法?
  如果是名人、名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条微博就搞定了,但弱者的话语权在哪里?
  别着急,就让“惢客诚信树”搞定它。 

《惢客创业日记》2018.12.25(周二)《惢客初心论》上篇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0.《惢客创业日记》原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