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算法竞赛生涯总结---ACM-ICPC墓志铭

其实去年打完 ECL-FINAL就应该写这个墓志铭了的,奈何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心情不好,前途无望,加上考试周在即就一直没有写。

文章目录

  • 参赛获奖经历
  • 遗产
  • 竞赛经历
  • 感想
  • 留下的遗憾
  • ACM之外的思考

参赛获奖经历

时间 比赛 获奖
大二上 2016青岛区域赛 Fe
大二上 2016EC-Final Fe
大二下 江苏省省赛 一等奖
大二下 西安邀请赛 Cu
大二下 蓝桥杯 二等奖
大三上 2017西安区域赛 Fe
大三上 2017南宁区域赛 Cu
大三上 2017乌鲁木齐区域赛 Cu
大三上 2017ECL-Final Cu
大三下 蓝桥杯java A组 全国rk2

遗产

https://github.com/zouzhitao/competitive-programing

竞赛经历

算起来我的算法竞赛生涯占了整整1.5年,3/8 的大学生涯。大学以前是一点也不了解这个东西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大学所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也与计算机不太沾边。大一上期在MOOC上学了C语言,接着学了C++、JAVA算是有基本的编程能力了吧,大一下学了THU在学堂在线开的数据结构,第一次接触oj,当时觉得真的很好玩啊,很有意思,就去了解了一下,无意中听人说起ACM-ICPC这个东西,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敝校竟然也有这个东西,记得当时连敝校计算机学院我都找不着呢,通过知乎和一位敝校ACM管理者联系上了,听说他们不歧视专业,当时很开心,就去报名了,那个时候学校ACM还没有起步呢,记得招新赛是在军训结束,那时我连招新赛是在哪里举办都不知道…,还好当时教主给了我一个比赛链接,我就在宿舍中忍受着室友LOL的喊声中打完了招新赛,结果成绩令我吃惊,居然rk2。不过只有10来个人参加。

暑假训练也很水,记得就学了dp和并查集,当时真想一走了之,浪费大量时间而无所得,不过好在,毒胸是个有趣的人,当时跟他挺聊得来的,也就坚持下来了,他也很好,有求必应,当时他和胡牛会训练到很晚,那应该是他们最努力的一个暑假了吧,而后就…,

大二上期是加入ACM第一个学期,这时情形完全变了,大家不再来了,感觉人数从招新赛的10个变到只有2,3个人了,俱乐部晚上长期只有我,mr, 毒胸,其他人一般仅在要比赛的时候才出现,那时是毒胸们的赛季,他们正在准备区域赛,那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区域赛,看着毒胸有时训练十分忧愁,因为队友都很少来。第一学期什么也没学到,因为大三的要打区域赛,往往就是他们拉题直接做,然后让我们也跟着做,所以暴零就成为了常态…这一学期我参加过两次区域赛,两次都打铁了,真是什么也没学,当时如果能学学二分,那在EC上也能拿铜了。

基本上从那次EC和寒假训练后就奠定了我和我队友组队的基础,在那时应该我队应该算是校内最强的吧。寒假基本就学了白书的基础算法,那时才是真正开始学习算法,也感谢毒胸当时还在,不然ACM真的得垮下去,大三的全部退役,而我们一学期啥也没学到,连二分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刷题不会超过100道…,大二第二学期是真正开始训练的一学期,这时我校就两队B(zb,ch,rx),A(me,mr,yx),还有一个女队。当时大家还是很有热情的,有时候我们训练的很晚,也打过1.35的CF,见过凌晨2,3,4,5点的JNU。不过当时我们大二的谁也不服谁,基本是群龙无首的状态,如果没有毒胸,训练还真搞不下去。那学期在5月份敝队拿了省1。不过训练完全没有章法,其实当时连白书和紫书也没刷完(其实现在也没刷完~),往往我们就是各自为政,各自学各自的东西,这样走实在太慢了,要稳拿银牌那是不可能的,往往遇到一个问题,连个交流的队友也没有,相当的坑爹。基本上只能是1+1+1 <= 3.

过后就是大二暑假了,这个暑假我队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我去参加数学建模那sb东西了,队友去NUS访学了,当时我个人的训练非常之消极,一是一学期后没有感到有任何成绩,CF连1900+都打不了,比赛依旧只能A铜牌题,而且我当时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我竟然觉得队友都没来训练,我为什么要去训练…,我全然没有想到这是个人的事情。当时训练的时候一遇到挫折我就这样想,训练消极怠工,而反观B队却训练的非常有效率。如果说大二上还兴趣盎然,这时唯一支撑着我的就是区域赛拿牌了,被虐的没有任何兴趣可提了。

大三上期为了打比赛,我队又好好训练了一下,这时毒胸已经去准备考研了,俱乐部少了一些欢乐,不过我感觉当时敝队有一点不好,就是对这些想法没有开诚布公的交流过,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这时的训练,我明显感到是很消沉的。完全不是积极的,大家都有点感觉就是能少来一天就少来一天吧,到点能快些走掉就快些走掉。没有全身心投入是最大的问题。然而我们看到的成果是我们在网络赛打进了更多的赛区(5个吧),比上一届(1个)还是要多很多的。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西安区域赛打铁之后。我发现这种消极是绝对不行的,我和队友交流了一下,主要是提高大家积极性和,认清自我吧,我们分了一下工,各自去解决一些不会的部分。有认真训练了一个月吧,虽然这时已经比不上大二下期的认真了,这时再也不会熬夜去解决问题了,太会算了,觉得这是不值得的,可是真正的兴趣可就是体现在这些吃亏的地方啊。这时训练的只有敝队,因为B队在CCPC拿Ag了,他们再也不训练了(所以后来所有区域赛都Fe了).我们终于在南宁拿了第一块区域赛铜牌,吃了西安的亏,这时我们都用上了一些策略。差了一点拿银(差点罚时),这场比赛后是真的萎靡了,完全认清现实,拿银是不可能的了,需要运气,敝队水平就是Cu了,当然如果再打一年应该是没问题的。最后一次比赛是在上海ECL-FINAL,那场比赛估计是发挥出最大实力了,感觉到银牌是真的很艰难。那场比赛后大家就完全退役了,当初一起训练的6个人各奔东西,后来我就和 ch还有在交流过ACM的事情了。两人都略带遗憾的退役了。我很想再来一年着,因为这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可是时间不饶人啊,考研的考研,保研的保研,大家都走了。

大三下还是刷过点题的,因为抱了这个蓝桥杯,这时刷题都主要是为了参加蓝桥杯和校招面试了,感觉自己ACM生涯还是学了一些东西的,应该说在工业界还是够用了吧(LeetCode 第一场周赛就AK了),蓝桥杯拿了rk2,还是有点意外惊喜。这一学期算是比较认真的学期了吧,可能是因为准备考研了,又重新找到了以前的那种努力学习的劲头,平时也经常思考自己的前途和大学生涯,就不可避免的想到ACM的经历。这次因为蓝桥杯意外拿了rk2,冷思考之后决定写下这篇文章,致敬我的ACM岁月。最后谈一点感想吧。

感想

  1. ACM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比赛,任何比赛身后的荣誉,附加值,都没有兴趣来的重要

  2. 拿银真的不需要天分,只需要努力刷题,就够了

  3. 类似敝校(弱校211) 想拿金是不太可能的,甚至拿银也得看运气,原因是:

    • 敝校ACM不受重视,本来计算机专业就不好
    • 敝校励志保研的学子中ACM不是唯一途径,甚至不是途径所以大多天赋还够用的基本不会完全投入到这里,因为只要认真算一算就知道这不值得,甚至直接工作的也会发现这不值得。这就使得敝校ACM选手中两类人不会完全投入,一是喜欢技术的,二是天赋还行的。(我看过我的下届中有同学因为这两个原因退役)
  4. 理解了ACM的标志的意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得到AC(气球),这里绝对没有想通过这种方式追求得到额外附加值的意思

留下的遗憾

  • 没能拿银牌: 这个遗憾再也不能补上了
  • CF没上1900+: 这个遗憾还是能补上的

ACM之外的思考

  • 积极的意义: 同样做一件事情,积极会带来至少 50%的收益。
  • 努力的意义: 其他事情(家庭,外表,地位,财富)都是已经定型了的,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努力,获得选择的权力了。
  • 认清自我的意义: 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很重要的,这决定了你努力的方向。比如我就没法拿金。
  • 认清现实的意义: 现实是不会看到你的努力的,现实甚至不知道你是谁,所以别指望努力就能成功,踏实一点,一步一个脚印踩才是走路的正确方式。失败是常态,失败后需要的不是消极怠工咒骂老天,二是需要认识错误,反思自我,哪些是能够拯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ACM算法竞赛生涯总结---ACM-ICPC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