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云智之旅

其实之前在团队里的其他人做离队汇报的时候,我就有想过自己做汇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但是此刻的心情还是跟我之前预想的有些偏差的。没有过分的伤感,也没有想象的平静。

初识潘老师

团队中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潘老师的选修课上认识的潘老师,我也一样。

那时候大一,想选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其他的课程光看名字就知道很没劲,所以即使有几个同学说这门选修没什么意思,还是想选。

第一次上课,印象深刻,老师迟到了,等了半个小时吧,还没来,看着有同学已经离开,我也有点坐不住了,走吧。心中有点小失望。(但后来听说好像刚走十分钟老师就来了)

第二次上课,真正见到了潘老师,那节课让我对潘老师有了极大的好感。讲课内容丰富,方式独特,拿着电脑现场做示范(其实最开始没觉得有那么厉害,但是后面的两年大学课程,见识了老师的各种念PPT,越发感觉潘老师讲课的好)。这让我对计算机的兴趣又有所提升。

初入团队

应该是选修课的倒数几次,老师介绍了梦云智团队,认同老师这个人,自然有加入团队的念头。到现在我好像还能清晰的记起进团队面试的感觉,假装淡定,其实早就一脑门的汗。

明哥,豪哥,甜姐,茜姐,媛媛姐,强哥,当时的成员,我开始忙碌学习,兼顾课程与团队,确实累的够呛。

离队危机

新成员入队一段时间会由大家评分,讨论去留。很清楚,当时有弃票:两票。虽然没有反对票,但还是知道自己出了问题。当时是媛姐和豪哥跟我说的结果,然后谈了谈。当时心里忽然就慌了。现在想想,可能就是潘老师常说的吧:别人只能看到我们表现出来的态度

徘徊在离队的边缘,然我及时做出了改变,更多的去向大家请教,更多的去提出自己的观点。

成长有时候必须要经理点痛苦。

团队危机

大二的下半年,原来的实验室不让用了,研究生的离开,成员的离队,团队只剩下4人。老师也是不止一次提过可能解散团队,但是最终好在我们还是挺过来了。

那段时间跟老师的交流更多了,好像也更能了解老师的想法。一起经历了团队重建,对团队的感情也更深了。

新人

有了学习的地方,但是只有四个人在空旷的屋子里还是有点冷清的。开始招人。

最开始的招人还是蛮顺利的,只可惜待两天就走一个,陆陆续续招了有将近10人吧,最终只有3个留下。

又经过了两三个月吧,团队才有了起色,基本稳定下来了。

组长

自己开始当组长了,开始带领新成员学习做项目,想过有困难,但还是低估了它。

尽管我做了很多改进,但到现在吧,还是感觉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

总之,组长的角色让我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开始让我不再只知道编程,我开始更多的以团队为为单位去思考。我也开始对未来的工作有更长远的打算。

离队

终于谈到这个话题了,不舍肯定是有的,我已经习惯了团队中的生活,习惯了团队的氛围,甚至习惯了每周的汇报。

我大学生活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团队中度过的,并且度过的很充实。

我也是很多次想过不考研直接工作,但出于种种原因吧,还是选择了考研的这条路,抗着也许会后悔的压力。

但是既然选择了,那就尽力走好吧。

就想最近潘老师常说的,我们之所有有回忆,是因为我们曾经努力过。所以当我以后回忆起大学生活,可能满满的全是团队的记忆吧。

致谢

首先,感谢潘老师。也许在我最开始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还是很片面的。而潘老师呢,打开了我的眼界,也给我带来了学习编程的兴趣,他让我知道编程到底有什么用,我们能做什么,什么是框架,什么是编程思想,潘老师的很多想法在深深的感染着我。

所以,即使我可能没有达到潘老师预计的高度,或者是我自己预计的高度,但是还是感觉自己收获满满。

我不可能一直在潘老师的带领下前进,所以,走出去可能是我下一个成长点吧。

最后,就不一一感谢了,所有在团队中层陪伴过我的兄弟,感谢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有了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