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能够创造奇迹的人,他(她)本身就是个传奇。
他,是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杰出代表;他,是从中国湖南省绥宁县山区走出去的跨国公司高管;他,每年和团队创造着数百亿元的骄人业绩;他,在美国工作、生活20年了;他,是“锂电池行业领军企业”——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球CSO(销售总监)。
最是奋斗动人心!身为“业界大咖”的他,有着怎样“与时代同频共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接下来,在回报“出生地”上,他又会有怎样的“惊人之举”?他是谁?本期的【出彩绥宁人】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编者按:
绥宁儿女多壮志,各写传奇有不同。在2016年11月底召开的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新当选的县长罗玉梅在政府报告中围绕“人才兴县”的发展战略做了重点阐述。
与此同时,绥宁县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唐国瑚所作的报告中提到要“讲好绥宁故事,发出绥宁声音”。为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按照“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讲好绥宁人在他乡的精彩故事、记录绥宁人在他乡的艰辛打拼、见证绥宁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不管你身在何处、过得如何,只要你是身在外面的绥宁人;只要你有故事、愿意讲、肯分享,我们将用心聆听、用情记录、用爱传播。将新时代的个人乐章,用最出彩的经历来写就。(有故事的您,请致电曾天逸:13713910465)
本期,《出彩绥宁人》十分隆重地推出以美国市场为主,业务涵盖亚太及全球范围;资深从事市场营销攻关、销售团队建设、重大项目管理,在全球锂电池行业内久富盛名的“专家级”领导人才——袁宝华CSO(英文名:Tony Yuan)。
这一次,专程从海外回国的袁宝华先生,是《出彩绥宁人》在异国他乡的忠实读者之一。他是新世纪、新时代里,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杰出代表;亦是一名“久经商战”的资深“销售奇才”、“谈判专家”、“商界精英”;更是一名十分罕见的“综合型”、“全能型”、“知识型”的跨国公司核心人物。
我们十分荣幸地请到,远渡重洋归来、富有家乡情怀、积极支持《出彩绥宁人》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美国市场(分公司)负责人、“锂离子电池领域专家”的袁宝华先生。
接下来,有请Tony Yuan与海内外读者一起,分享他一个寒门子弟在异国他乡,通过持续努力学习、最终用知识改变命运;书写商业传奇、勇敢追梦的出彩故事。(阅读后请转发朋友圈,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出彩绥宁人】“新能源科技”袁宝华:跨国公司高管,知识改变命运
本文采写:曾天逸
本期人物:袁宝华(英文名:Tony Yuan)
家乡地址:绥宁县红岩镇下坊(袁家坊)村
出生年月:1971年7月
毕业学校:华南理工大学(硕士)
现创业地:以美国分公司为主的全球市场
公司名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行业: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锂电池行业的销售与项目管理。
经营范围:开发、生产和销售高技术绿色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及以上述电池为核心单元的其他功能模块产品和超级电容器及其材料、配件,并且提供上述产品的售后服务。
最喜欢的英文名言:Stay foolish stay hungry。(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名言)
最喜欢的中文名言: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家庭出身:曾祖名扬绥宁,父母正直善良
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乡人。绥宁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美国的绥宁红岩下坊(袁家坊)人——袁宝华,很高兴接受《出彩绥宁人》的专访。随后,由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名农家子弟通过不断学习,最终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经历。
先祖留美名,后世有榜样。我生长在绥宁县红岩镇“下坊沈家这一条冲”,那里风光秀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我的公公(曾祖父)袁绍高,曾是我们绥宁县知名的“道士”与乡贤。袁绍高学富五车,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不仅是一名布道施法、道行高深的“道士”;更是一名学识渊博、修养极高的“先生”。
在当时,“只有上不了的天,没有过不了的河”。我的爷爷袁仕峰,中等身材、仪表堂堂、毕业于资源高等小学。生前为人忠厚老实、能写会算,后来因病英年早逝、令人十分惋惜。
奶奶向顺姬,活到95岁高龄。其名出自《尚书》中的“秦姬越女”典故。“姬”是古代对女人的美称,“顺”则取称心如意的意思。奶奶是肖家湾(现四清村)人,其是“向氏大家庭”里七、八姊妹中的老大。向顺姬自幼“聪颖能干、娴于辞令,虽身材比较矮小,但长得童女娟秀、心灵手巧,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倔强性格”。(此处一部分摘自绥宁县红岩镇四清村(肖家湾)乡贤、原黄土矿联校向光正校长所著的《四合院的记忆》一书,感谢向老提供史料参考)
奶奶虽个子矮小、但非常勤快,她很会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过日子。自己舍不得吃穿,也要留孩子们。生前受到村里人尊重,大家称她为“老婆婆”。向顺姬的娘家人,有“红色”的良好背景——先有参加过“远东军”、抗美援朝、任过李西区区长的亲人;后有在京仕途、教学科研、商海打拼的优秀后辈。在绥宁,包括肖家湾在内“向氏”宗亲,乃名门望族;其重视教育、培养后人的优良传统,已经开花结果延续至今。
记得1989年,我考上“西安交大”时,奶奶拿出了五元钱给我作学费。她对我这个“大孙子”,能考上名牌大学而感到脸上有光。“自强不息”一词,用在奶奶身上非常贴切。一生坎坷、历尽沧桑的向顺姬,留传给我们家族的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已经成为“袁氏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亲袁锡铭,现年75岁。他正直善良、心智较强。“不擅交际”的袁锡铭,以“害人之心不可有”为处世之道。因为爷爷过逝较早,袁锡铭多数时间是在肖家湾他外婆家度过的。受到“向氏家族”重视教育的影响,父亲一生非常尊重知识、敬重有学问的人。他从小学习成绩较好,考试基本上是拿满分的。
由于历史原因,虽然学习成绩好,但也未能走上求学、仕途之路。父亲很喜欢读书,特别是在历史方面,当年他在“杨家桥学校”(绥宁二职中)做出纳或会计时,还曾教过一段时间的历史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没能走上“学而优则仕”的袁锡铭,后拜下坊村一老木匠为师。天资聪慧、悟性极高的袁锡铭,很快便学成出师了。后来,他带人搞基建队、挣工分,时常在外面做事。我儿时的记忆里,跟着父亲到外面去做木匠活。看着他舞弄斧头、墨斗、划子等工具,亲手打造出人家想要的家具。近几年,父母跟着我在美国居住生活。他亲手为美国的家里做了一座凉亭,我们给它取名为“铭凤轩”。
我们父子之间,日常的交流不多,但彼此却很懂对方。我从小懂事早,父亲反而不怎么“管自己”。再说了,我从内心里“敬畏”父亲,我学习做事很主动,从未让其操过心。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无为而治”,采用“好鼓不用重锤敲”的教育方法。
父亲生活节俭,做事讲究“成事在谋”的方略。当年我考上大学时,他曾对我说:“你读大学的钱,我已经准备好了”。当听到这番话时,我感到十分地吃惊;为了我读大学,父亲提前将这事想了很多年。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姐弟,要做一个“正直、善良、守信用”的人,我亦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诚实为本”、“成事在人”、“不夸夸其谈”等优良品质。
母爱大于天。母亲唐秀凤,系我们“下坊沈家那条冲”的沈家村人。现年74岁的母亲高小毕业,外公很重视教育,不区分男女。虽然母亲读书不多,但也能识文断字。母亲这一辈子,是勤劳、能干、吃苦的一生。当年父亲在外面上班,她带着4个小孩在家,一个人还要种6亩田的水稻。母亲的为人,在村里有口皆碑。她能维护好各方关系,邻里亲友之间相处得很融洽。
父母20世纪60年代成家,婚后生下2男2女、共4个子女。我大姐袁竹云、二姐袁桃云都曾读过书,弟弟袁中华系广西科技大学一副教授。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四姐弟养大。当年她非常地不容易,从此身上也落下不少毛病。
曾记得我在武阳二中读初中时,学校组织放“农忙假”。那时放假回到家里,要去干“拔草”、“蒿田”等农活;拔了几天的草后,我“误会”母亲对自己“太狠心”。心里想,“竟然在休息时间,也要让我下田去做事”。
我的学生时代,种田、割草、打谷子等农事,让我至今记忆深刻。从那时候起,心中树立起了“自己这一辈子,再也不要当农民,一定要走出去”。
求学之路:考上西安交大,寒门终出贵子
“要想改变当农民的命,就只有拼命地读书”。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学习上也是这样做的。
1978年秋天,我在下坊小学上一年级。当时的启蒙老师叫向春凤,她也是我的亲表姑。记忆里,向春凤老师的普通话标准程度,在原李西区的老师中是数一数二的。那时,向老师的丈夫在邵阳市区工作,因此向老师经常去邵阳,她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小学的记忆中,向老师奖励优秀学生是用“吃不完的糖”——“口香糖”作奖品,那东西在当时闭塞的山村小学很是稀奇。我上小学后第一次考试考砸了,班上的成绩被张榜公示。记得全班的分数是公布在村口袁仁江叔叔家的墙上,我的语文成绩才考了33分。当成绩公布出来后,感觉太伤我的自尊心了。不是我没努力,是因为在誊抄试卷时,没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抄完,就将试卷交上去了。后来,我读书很用心,成绩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后来的1982年秋天,我去到桃坪中心小学上五年级。当时自己又矮又瘦,常被老师安排坐在第一排。那时候离家较远,跟初中部住在一起。住校的日子里,每天要早起跑步上自习,很快我就学会了到井里打水洗脸、洗衣服等。小小年纪,不仅生活要独立,学习也很主动。那时候,我们属于李西区管辖,我的学习成绩在整个李西区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到1983年,仅读了一年中心小学五年级后,就考上位于武阳的绥宁二中初中部。自己个头矮小,从初中到高中在武阳六年时间,一直坐在靠前排的位置。六年的中学生涯,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一些老师不会做的题目,我都能够做出来。我学习能力强,一个暑假下来,就能将下一学期的数理化给自学完毕。我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很强,早就明白读书是一件要吃苦的事,不会那么轻松的。
作为一名学生,他(她)现在不吃学习上的苦,将来就要吃够生活中的苦。我认为“勤奋是第一方法论”,自学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从小放牛,我都是拿着一本书在读。在家烧火,我也拿着一本书在读。我自律能力强,放暑假时早上去砍柴,上午则在家中学习。勤奋只是学习、干事、创业的基本素养,要注重培养自我的学习能力。
后来在读初中、高中期间,我获得过全校、全县多次奖励,几乎每个学期都能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1989年高中毕业时,拿到过邵阳地区的“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武阳读书时,常被老师挑去“批改”同学的试卷,能够“享受”那种待遇的学生,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当时的中专是国家公费生,考取读完后可以参加工作,国家是包分配的。那时父母很想让我去读中专,结果我自己不愿意去。
到1989年夏天,我和同学们参加了高考。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自己并没有发挥好。本来成绩还可以考好些的,结果并不是让我特别满意。那时候,记得湖南省的重点本科是510分,我考了556分,高出省重40多分。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我接受了化学老师吴才录的建议,填报了西安交通大学。考试完毕就有预感,自己一定能考上。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村里好像还给我放了场电影庆贺,家里面也宴请了乡亲们。当时,有人能够考上“西安交通大学”那样的名牌大学,是整个李西区、乃至全县的一件大事。在老家“下坊沈家那条冲”,我成了最有名的学生。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后,是小叔袁仁才亲自护送我去西安的。我叔叔袁仁才学习成绩好,他上过大学。我一直以叔叔袁仁才为榜样,他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位亲人。我们先从绥宁出发,后来坐了好几天的火车才到达西安。在大学里,第一次见到学校澡堂后很是新奇,那种淋浴的方式特别有意思。
读大学期间,同学们都很用功。因为有奖学金作“号召”,大家都在努力学知识、长本领。我四年大学没有偷过懒,拿了两年的全额奖学金。同学之间你追我赶,个个都很优秀。那时候,来自江浙一带的同学家里很有钱,可他们还是那么重视教育。在西安交大读书时,大学教会了我“方法论”,凡事多问几个“YYY”(为什么)。
自1992年底到1993年春上天,我做好了“两手”准备——考研究生和就业。那一年,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也如愿以偿。一方面,内心还是想继续读书,但也想早点出来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些经济上的负担。
打工生涯:改革开放亲历者,时代发展参与人
时代是勇敢者创造的。1993年,位于香港的“新科电子”公司到西安交大招人。
当看到打着领带的厂方代表现场招聘时,我从其打开的地图上看到东莞离香港较近。心想,这里机会肯定多。从一开始,我就不想去国企上班,愿意到有发展前景和挑战的外资企业去工作。对于当时“名不见经转”的东莞,我一眼就看上了。
记得那是1993年7月,同学一行人多人从西安坐火车到了广州,然后公司派车到接我们回东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东莞,还是一座小城镇的样子,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选择的公司是一家港资企业,户口落在“宏远集团”园区。当时,大多数的外资企业都是“三来一补”的性质。我任职的“新科电子”,是一家生产电脑硬盘磁头的高科技企业。在这家公司,我跟着香港的管理层和老员工们学到了很多。记忆里最深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港式英语”虽然说不上标准,但却讲得非常流利。
刚入职公司时,我的职位是“助理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工艺的研发、打样、生产等多道工序。公司是生产电脑磁头的港企,也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可是,我在大学里并没有学过这个专业——当时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到外企后,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总结。那时,我们这些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算是“岗培生”性质的职员。
由于公司是跨国性质的企业,当时有来自日本、美国、香港等外国职员和华人。大家聚到一起,工作上算是真正地开阔了眼界。“香港员工实用实际”、“日本员工相当敬业”、“美国员工擅于创新”,外资企业非常地讲究效率。当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处在打电话、手工绘图时,外资企业已经开始用电脑进行辅助设计和生产了。在这家企业任职,我和同学们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大家开阔了眼界和思维,真正从心灵上受到了启发。当时加班时间较少,但大家都主动加班。人人乐意在新环境下,主动接受挑战与历炼。
外资企业的良好环境里,教我学会了“主动工作、迎接挑战”。在1993年里,我在这家外企的每月工资,连加班费一起算下来,可以拿到700元左右的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对当时在国企刚就业的新员工来讲,已经是可观的了。
后来,当我知道公司的香港职员,像“经理级别”的工资有上万元的、也有几万元的、更有年薪高达40-50万元时;想一想自己才拿几百元,内心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差。心里就在想,“人家上厕所的时间,都比我们的工资高”——难道我们真得不如别人?
到了1993年11月底,根据香港公司的安排,要从大陆选派一些员工送到香港总部去培养。由于我自身素质高,加上一开始公司就有意在培养,后来以“劳务输出”的模式,将连我在内的十几个人,一起送到了香港总部。有机会走出去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时,我抓住十分难得的机会,学习人家的长处。
一天,当我来到位于香港新界的公司总部后,第一次见到地铁时;“繁荣昌盛”的香港,给我的第一印像是“这里机会多,花花世界的香港经济环境很好”。当时,香港员工的“优越感”很强,人家能拿到六千多港币每月的工资;可做得却是同样的事情,仅仅隔了一条“深圳河”。香港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几乎相当于内地职员一年的薪资。
在香港工作后,我主要是做技术活。负责机械的设计、研发、生产等,一系列的新样机试产工作。到了那时候,以前在大学里学到的“储备知识”就派上了用场。只有学习才能提高自己,当我自学会了电脑编程后,背着个背包到处去做调试。此时,我意识到了一点——“咱们大陆人,不比香港人或者外国人差多少”。从内地高校出来的员工,有着较强的逻辑推理与研发创新能力。当然,总公司里的香港员工,也是非常勤奋与肯钻的。
后来,我一边在香港工作,一边学习跨国公司先进地管理理念、制造技术和工艺流程。从大陆过去的同事们,也意识到了当时大陆和香港,在制造业上的差距。“并不是我们不行,是没有给到我们机会”。后来,改革开放给了大陆机会,我们中国还了全世界一个惊喜。
我在香港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不仅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胆量,还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从一名只会闭门搞研究的技术人员,慢慢接触到了市场开发、营销客服、项目管理这一块。在经历了多次转岗、轮岗锻炼后,心里明白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
时间走到了1995年底,在香港工作了两年之后,我又回到了大陆的东莞工厂。此时,我已从一名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外资企业的骨干。回到中国大陆后,开始负责东莞工厂技术部门的工作,自己手下有了20来人的团队。刚开始负责技术与工艺开发方面的工作,慢慢地在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测试、分析工作上开始独挡一面;不久便可独立承接工程项目了。
创业路上:远赴美国追梦,创造商业奇迹
市场变幻风云起,未来来得太快了。
从1996年至1998年这三年时间,跨国公司有意送我们这些优秀的职员,去攻读在职研究生。当年西安交大毕业时,我就做足了“两手”准备的。本已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后来因为参加了工作,到外企去就业了没有去成。数年之后,竟然又“冥冥之中”回到了学校。
那时在东莞工厂,每当下班或休息时,不是在去往华南理工大学的路上,就是走在学习的路上。有时候,老师从广州过东莞来给我们上课。当时约20人的“职员学生”通过刻苦学习,都拿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应用电子”研究生毕业证书。我一直在想,要将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一个人只要你肯学,有种学习的心态和劲头都是可以的。当时,我们公司在美国有五、六家大客户,像西部电子、西捷、IBM等都是我们的客户,而这些公司大都是在美国的硅谷里面。
后来,受美籍华人田宏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获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的影响与启发,我有机会到美国去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里,我都喜欢具有挑战性、开创性的新事物。当公司的日本职员与香港职员不愿意去美国的时候,我主动请缨前往美国任职。
没过多久,我就去到了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分公司。在那里,主要是做销售与售后、项目管理的工作。第一次在美国工作时,与客户交流、探讨过程中我一点都不怯场。接下来又去到不同的州,见了不同的客户。在“电子飘移”领域,与客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出差美国,将客户的难题解决后,我又回到了东莞的工厂。我在美国的表现,让美国分公司的老总感到了“惊讶”。其想不到一个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大陆职员,初到美国工作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
后来我受美国分公司林总的邀请,起程前往美国工作。1999年8月,在办好了“跨国公司内部调动”的手续后,顺利去到美国。后来才知道,是美国一家大客户的老板,见识了我在美国“与其共事”的优秀表现后,向香港总公司点名要的人。
前往美国之前,我好好规划了一下未来的生活,先行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初到美国时,生活比较清苦,工作待遇不高,我是以“出差补贴”形式发放工资的。当时2千美元一个月的生活费,自己还要租房子住,妻子到美国读书后,也要一比不少的学费开支,加上我们的生活开销,日子算是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我每个月的房租就要花费600多美元,除去其它的生活开销和日常费用,身上真没有几个钱。好在当时开车、打电话是不用钱的,原本没有想过会去到这个国家,有一段时间我在美国,拿到的是公司给的“基本生活费”。
我们美国的分公司,是以销售和客户服务为主的。到了美国后,我在公司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性质从“工程技术”,转变成了“销售服务”。个人从原先与机械、图纸打交道,变成了与大客户、跨国公司的高管们“过招”。一开始学习销售技巧与客户维系方法,在产品的项目管理、市场定价、交付售后等方面,这一切是那么新鲜,都得重新学习。
年轻人在工作中,多做一点没关系。做事不要太计较,多做一些工作更有益自己成长。当一名合格的员工、与做一名领导型的员工,成长过程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其开阔了眼界、拥有的格局也不一样。没过多久,我从刚到美国时的销售助理,到一人负责多个大客户,很快就能独挡一面了。
到2004年时,我在美国工作几年后,终于拿到了“绿卡”。那时,我是以“跨国公司经理”的身份去申请的,所以很快就拿到了。从此之后,我便以“美国销售经理”的身份,开始拿美国销售经理的薪资了。随着经济收入的好转,对自己的定位也从一名纯粹的“销售人员”,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在电脑硬盘磁头行业,我从1999年做到2007年,从业长达8年之久。
要想引领时代,就需要敏锐的洞察力。2007年,当时锂电池市场开始迎来转机。彼时,我原来的老板和同事、朋友也在涉及锂电池的研发、生产领域。我在全球各地奔跑的同时,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由于我在美国,以前的“老朋友们”也有意要开拓美国及国际市场。在充分评估与做足了前期“调研”工作后,我欣然接受其邀请,加入了“新能源”这个新兴的骄阳行业。
一脚踩进新行业之后,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行业,算是一个“电化学”的领域;当然也是材料与化学的混合领域。为接触和学好这一全新的行业,和妻子商量决定后,我要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于是将年仅2岁的女儿带回国内,托付给岳父岳母帮忙带。自己则一头扎进了东莞的工厂,沉下心来潜心学习了半年多时间,后来慢慢搞懂了锂电池的设计、工艺、生产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各个领域。
当时的国际锂电池市场,是以日本索尼、东芝、松下的产品为主。咱中国人自己研发的产品,则根本入不了主流。锂电池行业的形势是,“别人已在路上,我们才刚刚起步”。后来我们找准MP3行业进行切入,那时全球的MP3产品电池,很大一部分市场是我们做的。慢慢地,我们以优秀的产品质量与高效的售后服务,敲开了美国苹果公司的大门,开始进入到苹果公司一系列产品的电池领域。
往后的日子里,随着中国在电池行业技术的成熟,特别是在锂电池行业技术上的突破与更新换代;最终致使松下、索尼、东芝等日系的,原产电池的相关工厂关了门。而韩系的两家企业(LG、三星)的电池技术与市场,也慢慢竟争不过我们中国智造的产品。目前,中国人在锂电池行业的水平,已经撑握了技术话语权与市场主导权。
商场如战场,销售也是斗智斗勇地“厮杀地”。后来,我们公司的锂电池产品,先后打入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惠普、戴尔等美国本土企业,以及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中去。销售领域,不仅是一个充满硝烟气息的战场;更多地需要互相依赖、共同生存、多方共赢,价格仅仅只是一方面。“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能做得到“双赢”、甚至“多赢”才是销售的最高境界。
近十年来,我们打败了日本人与韩国人“独霸世界”的锂电池技术,迎来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智造的电池行业新格局。随着CATL(动力电池)这种独角兽企业的上市,以及未来广阔的ATL(CE)消费电子市场。中国企业及企业家走出去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和外国人打交道、做生意要懂得“入乡随俗”——人家有人家的玩法。
处在锂电池行业的潮头,我们不仅是一个瞭望者、参与人,更要做标准的制定者、规则的执行人。作为新能源行业代表的锂电池,其有很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能源行业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我们中国更是将其视为核心竟争力来重视。
在2017年里,我们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营业总额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我和团队负责的美国市场,仅苹果公司一家销售就达到10多亿美元。
对话本人:注重“方法论”,永爱“出生地”
问:袁总,您好!作为您的“粉丝”,我们很期待、也非常欢迎您能从美国飞回来,积极参与到《出彩绥宁人》大型人物专访活动中来。
据悉,您在2019年里,将为老家绥宁县红岩镇下坊村(袁家坊)捐建一座“老年人活动中心(暂定名)”?这是真得吗?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故土难离,乡情最重。虽然我生活、工作在美国,可我永远是中国人、我的家乡在绥宁。自2017年以来,就一直关注着《出彩绥宁人》精彩系列报道。因为它的出现,为游子缓解乡愁、加深故土情结、了解在外优秀的绥宁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也打开了一扇“关注家乡”的大门。
绥宁老家处于山区,其地理位置的相对劣势,决定了其发展较为缓慢。回老家,看到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内心感到欣慰。如今,村里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红白喜事没有一处可以集中办理的地方。当年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4姐弟,在家里还要种6亩田,一些村里人是帮了不少忙的。再说,老人们多数是看着我长大的,能为家乡做点事也是应该的。
生我养我的地方,骨子里有着浓烈的亲近意识。当你拥有了一定的能力时,应当要主动回报“出生地”。有了这个想法后,70多岁的父母很是支持。那方亲不够的山水,乡亲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问:袁总,您所在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她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有着什么样的企业使命和宏大愿景?
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ATL)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高新技术型的跨国企业;其目前在福建宁德、广东东莞等地开设了分公司和生产工厂。ATL是一家致力于可充式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封装和系统整合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在全球专业锂电池制造商中,其技术、产能与销量均处于领先地位。
ATL生产的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数字播放器、数码相机、便携式录像机、电动工具等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与此同时,ATL正在积极拓展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市场。
“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一流的整体解决方案”。ATL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形状,提供配套的锂离子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如方说:方形电池、圆柱形电池、聚合物电池等。
公司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引领下,立志做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为人类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将为全体雇员的精神与物质福祉而努力奋斗。
问:与其它行业的销售比起来,您这一行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答:“销售”简单一点地说,就是“你在为对方解决问题”。锂电池行业,是高新技术含量极高的科技行业,我们的销售自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
我们不仅是商业销售,还要加上技术上的销售。这一行门槛高、科技含量也高,有一定的特定客户群体,不会轻易入得了门。我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全能型”人才,即要懂技术、研发、销售、售后,又要主动做好“多数人只愿意做销售后端,我却要主动踩到前端去”。只要这样,你才能获得更多地机会。
问:采访中,您多次提到“自学能力”、“成长与挑战”、“锻炼身体”等“流行词”,一个人要在某一行业取得成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与综合能力?
答:我上小初、高中乃至后来到西安交大、华南理工读书,一直认为“方法论”很重要。学习,其实是教会我们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大学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除上好专业课外还选修了中西方音乐、体育、物理电子等其它的“业余课程”。
除此之外,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休息之余靠脑力与体力去挣钱养活自己。我曾做过家教、搞过培训、当过英语翻译等,事实上大学就已经进入社会实践了。一个人要想获得“持续性成长”,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
在美国生活与工作,包括小孩的教育,与国内有不一样的地方。工作之余,我不是在去社区大学的路上,就是在前往运动场上。看书、打高尔夫、游泳等活动,早已经养成了习惯。
拥有一幅好的身体,是你人生成功的保证。商务谈判中,一个人面对20个精英的“唇枪舌战”;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外,连续几个小时的持续“作战”,还要有一幅好的身体才能做到。
问:青少年成长时期,谁给你的影响最深?对比中美之间的教育,你应为我们应该加强什么?
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时我们读初中、高中、大学期间,不像现在的教育资源这么丰富,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辅导机构、辅助教材。
曾经在绥宁县人民医院当过科室主任退休的小叔袁仁才,一直以来是我心目中的榜样。他不仅读书厉害、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好,且为人和善友爱、医德医术高明。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讲先后顺序,其次才是专注度、快速有效反应、以及持续努力。做事与学习有相通之处,归根起来就是“方法论”。在美国的高层及精英中,一本名为《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很受欢迎,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读。
家庭朋友:和为贵兴家,重情义交友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基础,从小到大,我没有见父母吵过架、斗过嘴。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都是平时的为人处世。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是“以身传教”为主。父母日常中的所做所为,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你。他(她)们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是子女最好的榜样。
关于我父亲,有种天生的敬畏。加之,我是家里的长子,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我现在教育小孩也一样,要让他们懂得勇挑重担和有颗责任心。父母非常看重亲情与乡情,要是谁家有困难,父母知道后会出手相助的。小时候家里困难时,亲戚与乡邻们帮过不少忙。后来,他们宁愿自己吃些苦,也很少去麻烦别人。
我大部分时间,是在美国与世界各地来回飞。一些家乡的事情,自然就无法顾及到。但我愿意在能力范围之内,给家乡人一个机会。再说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好。
我妻子谢玲丽,她是重庆万州人,出身革命军人家庭。1998年10月,我们在东莞经朋友介绍相识。当时,妻子大学毕业后在东莞一家外贸企业从事外贸工作。妻子非常优秀,除英语本科毕业外,其工作能力强,长得漂亮贤惠。秀外慧中的妻子,还做得一手好饭菜。当时心想,一个女孩子家,能够做得一手好饭菜,那肯定也很会生活。
记得1998年11月初,我们第一次正式吃饭,是在东莞南城的“银城酒店”。当时,这是一家档次较高的五星级酒店。面对眼前这个“白富美”女孩,虽然自知长得不够高大帅气;但除了专业知识好之外,我还真是一位阳光、健谈、有追求的“有为”青年。后来谈朋友了,当说起我要去美国,问她是否愿意一同前往时,她很爽快地答应了。
1999年7月30日,这是一个我们夫妻间值得铭记的重要日子。我买了一束花与她吃了早餐后,一起去东莞民政部门登记结婚了。当年10月,我先行去到美国“打前战”。那个时候,我在美国与国内的沟通还是通过座机、写邮件为主。可做外贸的妻子,已经拥有了“大哥大”——做外贸工作的她,拥有这个便利条件。
日常生活中,妻子是“从简主义者”。没有过多物质上的要求,对于金钱、财富与名利,她看得不重。我给她买的品牌包包和衣服、手饰等名牌产品,她都很少穿戴。她是一个“生活从简”的提倡者,也是一个拥有大爱的慈爱人士。在妻子的影响与带动下,我家俩个小孩也很懂事、有担当;兄妹俩人都拥有一颗慈悲友爱的心。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湖南绥宁老家的亲友,以及我在重庆的岳父母及娘家人;是他(她)们给予的坚强后盾,让身在美国的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朋友或亲人之间相处,双方真诚很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从小我就是一个重情有义的人,现在不管是国内的亲友,还是国外的朋友与邻居、同事等;我们都是能帮则帮,帮人于急难之中。
采访手记:
当今时代,能够创造奇迹的人,他本身就是个传奇。
从12岁开始走出“袁家坊”的Tony Yuan(袁宝华),一路走来都是传奇。他身上有着太多的神秘色彩,笔者从记事时起,多次听到关于他读书时、在美国生活、任跨国公司要职等“非常厉害”的事情。当年他考上西安交大时,点燃了农村孩子走出大山、用知识去改变命运的希望。
笔者的学生时代,听多了关于袁宝华的“传奇”故事,自然成了袁宝华的忠实“粉丝”。Tony Yuan自幼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赋。袁宝华出类拔萃、业绩显著,在学习和事业上的建树,在我们原李西区、老桃坪乡乃至整个绥宁县内,是极少有人能够达到的。
Tony Yuan是个十分爽快的人。2018年春上天见面时,他就答应接受《出彩绥宁人》的专访。后来因为Tony Yuan工作上的原因,一直未能如愿。2019年3月,笔者突然收到Tony Yuan从美国发来的微信,当时深感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袁宝华是一个长期生活、工作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与外国朋友、客商打交道久了;养成了“重时间、守契约、讲信用”的良好习惯。“他应承过的事,一般能做到”,一位熟悉袁宝华的“发小”如是说。
2019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们在东莞一家酒店内,采访从当晚十点半左右开始,一直进行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多才休息。紧接着第二天,又从上午九点半左右,进行到下午四点才作罢。此前一天,他刚从美国飞回广州。一整天的应酬,使袁宝华当天休息了不到5个小时。
为表示对《出彩绥宁人》专访的重视,袁宝华全程配合积极支持。采访中,他讲得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Tony Yuan一流的口才、与出众的才华,加之他于细心处待人的礼节,让人肃然起敬。
好学上进的袁宝华,其变通、适应能力非常强,他每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岗位,都能很快适应。采访中,他的信息量非常大,多次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从转换岗位到变换角色,从擅于自学到向身边的同事、朋友学习。袁宝华的持续学习、自我提升、强化本领的能力确实很强。
Tony Yuan有着高瞻远瞩、谋划在先的做事习惯,这使得他职业生涯成长的道路上收获良多。袁宝华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他有很强的全盘统筹能力、全局把控能力。当多数人还处在一个岗位上时,他早已多方历练,能领导一群人打天下了。
《出彩绥宁人》注重讲“有温度、讲情怀、重奉献”的绥宁人故事。“出彩绥宁人”不是绥宁在外人士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不以钱多钱少来论、不以资历深浅排辈、不以名气大小选角、不以收入高低轮序。欢迎有打拼故事,讲创业精神、重家乡情怀的绥宁人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精彩人生。(专访创作不易,请尊重作者劳动,阅后自愿打赏、并转发微信朋友圈分享给身边的人)
本文采写:曾天逸
联系电话:13713910465
敬告: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作者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载、摘抄、文本下载该文图作品,此举将涉嫌侵犯原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本独家专访版权所有,未经作者授权请勿对外传播,如有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