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一周过的,是有感受的峰谷的。
类似一段抛物线,周一是低谷,周六是高峰。周而复返,循环着这个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感受呢?
大体是因为,有些内心抗拒,不喜欢,不情愿的工作或者事情,需要你去面对或处理,而你却存在不确定性,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准备好。
人对喜欢的东西会有趋同性,对不喜欢的东西会有排斥性。
而感受是最直接的应答系统,你的感受会告诉你答案。
面对这种感受上的抗拒,我个人是有如下几点建议。
01 感受当下,顺其自然
例如,在需要会议演讲前,坦然接受自己当下的感受。
首先,要先察觉自己的感受,无论感受是亢奋还是排斥,坦然接受。
然后,带着这样这样的感受,集中注意力在目标上,不断暗示自己,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好好接纳这一切,并要越做越好。
例如,在接手一项繁杂的工作时,不要慌乱,先深呼吸,然后思考怎么把工作分解,然后一步一步的解决,直到目标完成。
例如,在度过舒适的周末后,一想到周一的挤公交、赶上班打卡、接手工作Task,各种繁杂的事情时,想想都头大。
要想转变这种感受,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极端。
就算是假期,可以稍微放松点,但也要保持一定的有意义的工作内容。
我觉得工作的时候狂加班,放假的时候放纵熬夜狂看剧,然后第二天睡到中午,这些都不是健康稳定的输出系统。
一个好的输出系统,应该是稳定的。
02 努力从工作中吸取养分
对于工作,我是觉得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等级之分。
只是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职责,要有不同能力范围的人来支持。
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你把工作当成一坨狗屎,那实际上,你就在和狗屎打交道,输出的成果也会是一坨狗屎。
无论是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看到它存在的意义,努力榨取工作背后带给我们的养分。
例如,一份很枯燥的工作,那就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一份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预研和思考,那可以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受益。
另外,尽量把工作做成有复利效应的,要有这样的思维意识。
前面的工作成果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增益作用,并且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好。
03 要有自己的工作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职场中,一定要有工作计划的意识。
我自己就很喜欢把当天要处理的工作,列出来。并且会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阶段性的冲刺任务等。
工作计划,只是一个记录,但是在对目标的导向上,会有暗示和引导作用。
工作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工作的进展,有补充或删减。
工作计划在汇报工作内容时也有好处,不用煞费苦心的思索上周我做了什么,有哪些重点等等。
并且,对后期接下来的工作也会有参考意义。
当天列的工作计划不宜过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一般不要超过5条,重要的工作先写,其他的排后处理等。
最后,如果公司有类似jira这样的协同系统,可以在上面记录主体工作框架。
另外,也要自己有一个云笔记,用于记录和补充主体工作计划里面的琐碎内容。
养成记录工作计划的习惯,是工作素养的重要一环。
04 有机碎片化时间
碎片化时间,是相对平时被占用了大块的时间,而导致效率低的一种处理方式。
了解电脑的朋友,会知道电脑的cpu是随时切换,以调配资源来处理不定时的任务。
我们平时工作也可以借鉴一些这种多线程切换的处理方式,使得你的时间即是碎片的,也是整体的。
例如,你在做饭的时候,可以把日更打卡的任务完成。在照看孩子的时候,也可以写作思考。
不要抱怨当下大块的时间被占用了,我们要知道这些时间都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可以通过碎片化时间的方式,让自己拥有无限多的时间。
想看更多内容,我在公众号等你。
![](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405826-460fca0407ba061e.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