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平字驰腾,笔名石逸,甘肃天水秦安人,在读书法硕士,现任教于秦安县刘坪乡墩湾小学。擅长书法理论、书法创作、文艺评论、文学写作等。先后结业于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北兰亭张旭光书法强训班,中书协培训中心等。
中国书法艺术教育学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具备资格)
甘肃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天水市市书协、青书协会员
天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书教甘肃青少年书画院院长
秦安县娲皇故里书画院院士
甘肃林学院书法社团外聘指导教师
甘肃工学院书法社团外聘指导教师
鸿程教育特聘书法导师
书法作品入展获奖:
第三届“四海同春”中,日,美,韩国际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第五届少年“中国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中获“金奖”。
入展秦安县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
入展宁夏省纪念红军翻越六盘山80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
入展“红色两当,圆梦陇南全国书法美术典藏展”。
入展“首届天水信怡常弘化书画展暨名家邀请展”。
入展天水青年书法家协会,甘南书法家协会交流展。
入展 秦安县庆祝建党95周年既廉政书画展。
入展岷县32个教师节书画作品展等。
入展岷县全县书法作品展。
岷县第四届临摹创作展获优秀奖。
入展秦州区第三届干部职工书画作品展。
入展甘肃省第十三期书法创作提高班结业作品展等。
入展秦安县“庆五一"干部职工书画展
入展秦安县“女娲颂•关陇情”书画作品展等。
临池絮语·书法篇
~马太平
鲁迅先生杂文里有这样一句话:"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然而在生活中我无力地用这句话来安慰着自己。
在现实生活里常常有人将一个我不大喜欢的词"感性"冠以我。当然这也是有依据的,因为我总喜欢用流淌眼泪的词语去宣泄内心的动荡,起初我认为这种动荡是不安,是无奈。后来才慢慢地理解这种动荡是"激情"。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是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人,无论从追求,还是从所谓的"随流",都被人理解为内心的"孤傲"。在不愿交往的人群里,总是用傲慢与较真去迎合别人的接受,以至于无论从上级眼中,还是在同龄人中,我成了一个傲慢无礼的典型。
当然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不太爱听恭维的话,更不喜欢去做恭维的事,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了几分"古怪"与"狂野"。
唯独在书法的学习中,我并没有由着古怪与狂野蔓延。而是走着较为老套的路子,从上小学写颜体大楷,到上初中,师范跟着老师学书法,依旧是颜体楷书和行书《圣教序》。而并没有由着自己的傲慢去直接进入草书。与草书的结缘也是在后来渐渐熟知了几位草书高手后,在他们的开导与鼓励下才开始的。
我比较喜欢草书中圆滑,有动感的线条。也许是源于学过音乐的缘故,在书写时总喜欢跟着节奏去律动,这种律动正如一支悠扬的旋律,将自己带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这种"忘我"时刻吸引着我,以至于每天不去书写时总觉得心痒痒。也正是有了这种心痒痒,让我鼓起勇气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有人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起初不大明白,现在渐渐才有所熟知。学习书法最怕的便是"走弯路"。几次到京学习,才确诊自己以前或多或少也走了一些弯路,但庆幸的是中毒不深。所以赶紧回过头来,一点一点地去治疗。在众多的学习期间,旭光先生对我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他所谈的欣赏与道路问题,到位与味道问题我尤为深刻。这也就使得我的书写又多了一些"乐趣"。
我喜欢去扑捉大自然里所有美的事物,从上师范开始接触音乐知识,到大学重点学习音乐。学欣赏。学创作,学乐器。这种对律动的喜好与对写作的偏爱也就一直陪伴着我。经常写散文与诗,有时候也经常带着写一写评论。虽然见解浅薄,但也一直学着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眼里所谓的艺术家被一些不是艺术家的伪艺术家所掩饰。正如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所言:"不是艺术家的,把自己收拾的比艺术家还艺术家"一样。形象的浮华被他们所发掘,却并没有扑捉到艺术家们深邃的思想。也许艺术家并不希望后人去学他们浮华的装饰,可能更加喜欢人们去欣赏他们的作品,领略他们的思想。相比这些而言,我喜欢晋人"率真、肆意、豁达"的风度,我把这种风度理解为"自然、洒脱"。并不断地去实践表现这种自然。
我理解的草书是天真、浪漫、充满乐趣的,它不同于其他书体的表现形式。正如同欣赏今天的书法一样,它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从实用的舞台退出,逐步步入纯艺术殿堂。这也就要求我们欣赏者要用现代审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然而这种美正好是一种震撼与阔达。这种美如同山川一样别致,这种美如同险峰一般雄伟。这种美有仙女散花的柔情,更有壮士拨剑的豪情。这种美既有方转的秀丽,又有圆转的开阔。
一直寻求着一种洒脱,无论是漫步田野,还是游荡山川。试图放下心里的浮躁,沉浸在一种空荡,烂漫的世界中。尽管每天面对的依旧是为生活奔波,但也尽量用书写的形式,用文人的矫情嬉戏着时光。
为了让自己像一名真正的文人,我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石逸",并鼓起勇气用它来署名,将自己一些不纯熟的书法见解,文学认知分享了出来。
二、孤独地吟唱·诗歌篇
《诗人,剑客》
沉浸在文字中
寻找着仅剩的尊严
不断地去翻阅
试图忘掉所有烦恼
跟大诗人饮酒
被他的豪迈所熏陶
穿越到古时候
学一学古代的侠客
潇洒作替代词
与兄弟们畅怀开饮
铸造一把利剑
为不平挥洒着豪情
我愿做个诗人
用诗歌记录着悲愤
我愿做个诗人
用诗歌彰显着风度
我愿做个诗人
用文字抒发着情怀
我愿做个剑客
利刃斩断沧海桑田
我愿做个剑客
仗剑走遍天涯海角
我愿做个剑客
用鲜血捍卫着尊严
可惜,我不是诗人
没有诗人般的似水柔情
可惜,我不是剑客
没有剑客般的碧血丹心
可惜,我不是诗人
没有诗人般的舞文弄墨
可惜,我不是剑客
没有剑客般的万夫不挡
《乡土》
大山给了我一种平静
似乎一下子回到家中
闻着深秋泥土的气息
那是一种质朴的味道
像是纯情,又像是淡雅
如孤魂野鬼一般伤秋
也曾回眸失去的流年
沿着肆意嚎叫的风声
落在飘满野花的秋里
像是放荡,又像是悲伤
犹如月影叹息的少女
思念梦里远方的郎君
泪里写满空虚与无助
寻着阶前愁杀葬花人
多了凄凉,也多了寂寞
在洒满落叶的季节里
你悄悄地来到了案头
翻开我那杂乱的书籍
寻找已经失去的梦想
多了认真,也多了可爱
《假如》
假如生活如诗一般
有一个艰苦的开头
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有一曲欢快的旋律
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假如爱情如诗一般
有一个妙龄的少女
有一个浪漫的情景
有一个不朽的守候
有一个不厌的陪伴
假如生活如诗一般
没有了冷漠与孤寂
没有了孤独与无助
没有了恐慌与担忧
没有了苦痛与无奈
那么,
我愿选择如诗一般
生活
《孤寂》
时钟敲打着心绪
随之而来的是黯然
亦或是销魂
恍惚不定的身影
微微颤抖般地呻吟
已若隐若现
那首遗忘的旋律
仿佛已经彻底窒息
如死尸一般
沉寂在黑暗角落
静静地仰望着星空
感受着孤寂
《如诗一般》
铺一页素笺
试着写出豪迈
抖动着笔锋
打算丢下孤傲
一抹光袭来
洒在我身影上
渴望着温暖
更期待着灿烂
你缓缓走来
那犀利的眼神
刺透了心灵
温暖我的怀抱
久违的孤独
霎时不知去向
昔日的冷漠
顿时无影无踪
静静候着你
到我心灵深处
绽放着笑容
全因你的美丽
丢弃了冷漠
与那孤傲告别
跟你一起哭
随着你一起笑
你如同天使
温暖着我心灵
你如同暖阳
滋润着我血液
回头去仰望
那有你的星空
静静地瞩目
诗一般的生活。
三、故土的呼唤·散文篇
《有关文人那些事》
在生活中,每当有朋友问起写书法为了什么时,我总是吞吞吐吐,没有给出一个合理而又掷地有声的答案。直到最近对这个问题专门去做了思考,才有了一些感悟,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忙完教学的事便足不出户,只有用阅读来打发这酷夏的闲余时间。在某种机缘巧合我同时温故了两本有着巨大差异的书籍,一本是王墉先生所著的《中国书法简史》,另一本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
对于王墉先生的《中国书法简史》,以前断断续续地读过,但总是囫囵吐糟,马马虎虎没有带着思考去读,也并没有读出自己的一些见地来。而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情节的获悉大多数来源于电视剧,以及与舍友茶饭之间的闲论,最近将这两本不同类型的书放在了一起而读,也就毫不疑问地勾起了年少时所经历的一些事,也读出了一些感悟来,趁着雨天闲暇就把它整理出来,以供各位书友斧正。
伯通引我悟书道
父亲是一位朴素、勤恳的农民,但他最大的愿望确是让我做一名“文人”,起初因为年少,我对文人的理解是模糊的。只知道父亲在我上学前班时,总不停地督促我去写字,他每天都要下地干活,而督促我是他的必修功课,每次出发前总会把我和姐姐叫到一起,用“铁煤棒”让我俩在院子里的水泥板上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那时我并没有去关注,其实父亲也没上过学,但他却会翻到生字表上,给我们示范写生字、写数字。记得姐姐老把数字“7”反过来写,所以父亲经常提醒她说“7就是镰刀把”,至今谈起这些父亲都会放声大笑。那时的我是无知的,父亲却是无所不能的,但这个无所不能的背后却暗藏着一份伟大的爱,那便是父亲一边自己学,一边教我们学习。
有了父亲的督促,无疑我所表现出最大的兴趣便是写字,最喜欢的作业就是写生字,每天早晨把生字本交给语文老师,老师总会给我一百分,夸我字写的整齐,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喜欢写字的爱好也就理所当然地愈演愈浓。
记得有一天,父亲不知从谁家拿来了一本已经暗暗发黄的字帖,上面写着柳公权《神策军碑》几个大字,还让我照着字帖去描,于是我把这本字帖经常装在书包里,在课后的时候拿着铅笔在包苹果用的那种纸,被我们称为“苹果纸”上去描。在一节自习课上,我正描的起劲,却发现陈老师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了我的身后。我低着头跟他来到了办公室,他俯下身子从一个木箱中翻了好久,找出了一本写着颜真卿《勤礼碑》的米字格字帖,并微笑着对我说:“喜欢写字是好事,把这本字帖送给你,回家拿毛笔练”,我欣喜若狂地回到了家,美美滴向父母炫耀了一番。自此之后我也多了一项任务,就是每天为我们班同学在黑板上抄题…………
许多那个年代的学生都有写大楷的经历,但也许是因为贫穷的缘故吧,我们那个16个人组成的五年级,直到毕业的那天也没有写过大楷,只是在一间带有“危房”标志的教室里,在陈老师的呵护下,略有遗憾地完成学业,升到了初中…………
初中在离我们家十五里路的镇上,只能选择住校,每周星期天备足了馒头、菜跟面,再拿一个小瓶子灌满煤油,便开始一周的学习生活。尽管初中生活是苦涩的,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快乐的”,因为有了美术课,有了音乐课,更有了另一个认可我写字的老师,也就是我的初中班主任(这里暂时不作介绍)。
父亲要求我做个“文人”的想法从未停滞过,但由于奶奶的高龄,已变得神志不清,往往不能辨认家里人,外加母亲常年有病,家庭生活似乎陷入了困境,父亲尝试做生意,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只能待在家里照顾奶奶,和母亲下地干活。 为了生计他们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但他从未忘记督促我的学习,时常会来学校给我送馍,送菜,送面,不时地关心我的学习状况。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悄然而去。那是零七年腊月十八,在我初三的寒假里,姐姐已经技校毕业,疼爱我的奶奶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父亲为了不影响姐姐工作,将奶奶去世的消息并没有告诉她,一家人在悲伤中度过了一个新年。而紧接着在经历汶川地震之后的中考中,我并没有如愿地考上高中。父亲并没有选择让我如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外出打工,而是把我送到了师范。也从此刻开启了我对书法的热追之情。
师范师生对书法的“挚爱风”在当地可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投其所好,我也就瞎忙活了起来,每天晚上不可或缺的事就是临帖写字,利用假期报班学习书法,以至于到了今天回想起师范的学习生涯就只记得一幕“白天站在七楼写通告,晚上坐在灯前临曹全”。
写到这里可能有读者就会骂了,说你写书法就写书法,夸自己就夸自己,瞎扯一圈干什么,关人家周伯通鸟事,我想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喝杯茶,待我给你慢慢道来有关周伯通的事。
话说神雕最后章节华山之巅中,周伯通忽道:“昔年天下五绝,西毒、北丐与中神通已然逝世,今日当世高手,却有那几个可称得五绝?
”黄蓉笑道:“一灯大师和我爹爹功力与日俱深,当年已居五绝,今日更无疑议。你义弟郭靖深得北丐真传,当可算得一个。过儿虽然年轻,但武功卓绝,小一辈英才中无人及得,何况他又是欧阳锋的义子。东和南是旧人,西和北两位,须当由你义弟和过儿承继了。
由此东邪、西狂、南僧、北侠四绝以定,当然这不是我所谈的重点,重点是中间哪位中神通?
众人推小龙女,黄蓉二人原本只是想和周伯通开开玩笑,说到武力之强,黄药师、一灯大师都自知尚逊周伯通三分,所以一直不提他的名字,想逗他发起急来,引为一乐。岂知周伯通天真烂漫,胸中更无半点心机,虽然天性好武,却从无争雄扬名的念头,决没想到自己是否该算五绝之一。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自然又比众人高出了一筹。
这就无疑让我对学书法为了什么而恍然大悟,何不学学周伯通,来它个天真烂漫,来它个任凭世外多欢腾,我心自在醉墨中。
书法简史聊神雕
聊武侠就不得不再次闲扯几句了,我真正带着思考开始读金庸武侠是在大学,在舍友王焱的影响之下,开始研究金庸的武侠世界。在我眼里王焱是比较奇葩的,这主要源于他对武侠的痴迷,要说我的师范,大学整天跟“书法”打交道,那他的高中、大学必定跟金庸武侠动真格。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侠客之旅,在茶饭之余,跟我们的高手聊武功,和我们的才子聊佳人,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生活的一大乐趣……
言归正传,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史,在书法的发展历程中贯穿始终的无疑就两个字“文化”。对如此漫长的里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书法现象,还是书法家成长集,以及对书法走向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耐心的梳理,进而能够揭示内外关联,以及成熟发展的关键,便是书法背后蕴藏的中国文化,它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关于书法演变较为清晰的脉络。
那么武侠,是不是也同样如此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武侠里的文化。
首先,我们说说金庸武侠里武功与传统文化。《神雕侠侣》小说中的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艺和传统文化精神是融合在一起的,例如黄老邪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形成了“雅化”的武功碧海潮生曲、玉萧剑法等。但最让我暗暗称赞的便是在武林大会上,朱子柳与霍都的那场打斗,他一阳指与书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龄碑》,笔势圆劲流丽,出招外柔内刚。每次看到这里我会想要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写不出朱子柳此时的心境。
遥想当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削平群雄,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战,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气节。他以此帖开笔,意仿贤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挥洒出一战定鼎的决心,叫人不得不暗赞好一个金庸,好一个朱子柳。
也许有人说:“人家金老爷子可能当时没想那么多”,我说金老爷子那可不是你,那不仅搞武侠,文化没得说,人家书法也不赖。
有点扯远了,在随后的打斗中,朱子柳笔锋更胜,草书之轻狂不亚于怀张,篆鼓之古朴,铁钩银划丝毫不逊色于李斯,只杀得霍都狼狈不堪,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后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笔,于霍都扇上题下“尔乃蛮夷”四个大字,更是酣畅淋漓,让人胸怀为之一舒!好一个厉害的朱子柳,好一段精彩的书法。
当然书法人聊书法就有点扯的多,夸的大了,不过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金老爷子写武侠都把书法研究的这么通,我们写书法是不是也得聊聊武侠,这也是触类旁通……
聊完武打戏,我觉得还得聊聊《神雕侠侣》中的爱情,毕竟“娃还年轻,对爱情充满期待”哈哈。谈到神雕里面的爱情,不得不说金老爷子估计在没改革开放之前思想就已经很开放,就拿故事的主人公杨过、小龙女二人的爱情来说,估计放到今天来说也有许多人是不能理解的。有违道德的师徒恋,以及一个在那个把贞洁当回事的年代,小龙女不幸失去贞洁,外加杨过意外断臂,就今天这个大时代来说,他也是一个残疾人,但他们俩还是相爱了,如此强烈地冲撞这当时的社会风俗,这注定他们要经受众人的反对、唾骂以及重重坎坷,但这在他们眼中只是众人不解风情罢了。到最后,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开始了他们的二人生活。这也许才是真正一段经得起考验的爱情…………
有关文人那些事
聊完了神雕我们接着聊聊文人吧,文人是父亲对我的寄托,也是我着手此篇短文的引子。每次回家父亲都会送我搭车,并在路上给我嘱托一番。尽管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也开始筹谋组建自己的家庭,承担应有的责任,但在父母的眼里我依旧只是一个孩子。
记得前段时间回家,父亲送我到车站,路上叮嘱我:“刚刚工作,教学一定要认真,不要耽误了别人家的孩子,教师这个职业穷是穷了点,但是一份考验良知的工作。”我一直将它牢记在心,也正是父亲这么多年来的告诫,让做个文人,一直激励我前行。也许他所说的文人并不是有多少知识,并不是多么有出息,只是能够“识大体,不偷,不抢,不违心而已”。
“文人”无疑很多人的理解就是有文化的人,但父亲却不这么认为,有一次他讲起了祖上,说他的曾祖父是村里唯一的一名秀才,但到了祖父这辈却成了一名戏子(当地方言指唱秦腔的人),当然父亲早些年也跟着唱过皮影戏,二爸他现在还在唱。但父亲之前确是极力反对我去爱好这些的,从起初学钢琴,到后来学二胡,说实话他都是不大赞同的,但往往碍于对我的偏爱,所以也就只用那句:“没事干了,我给你买了纸就练字吧,那些可以放一放”来向我稍稍表达他的不满。
当然他这么说是有他的看法,因为父亲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皮影戏子是没有社会地位而言的,可以说不是一个让人可以看得起的职业,他还是希望我能在空闲时间里多读读书。
他眼里的文人是质朴的,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虚影,而是“不违心”的虔诚。父亲的教诲无不影响着我的每一天,写字对于我来说也正就应了父亲的那句“不违心”就好。不为挣多少钱,更不为有多富裕,只为能够朴实与虔诚地过好每一天,这也便是我斋名“崇文堂”的由来。
前不久回家,父亲欣喜地拿来从村里读书室借来的几本字帖给我看,并分享他发现借到帖的喜悦,翻开粮食房放的整整齐齐的四个纸箱子,里面有小学,初中,大学的课本,也有一些微微皱起的作业本,也有近几年拿回家的字画……他无疑都收拾地整整齐齐,并时常告诫母亲,“别拿那些换碗,孩子有用”……
那刻,我的眼角再次湿润了起来……
《回听乡音》
静谧的小村庄,没有来来回回走动的身影。远处的山脚下,一抹灵秀的倩影,如天使般出现。也许是下过雪的缘故,也许是本身的缘故,总之她的出现,使原本寂静的小山,霎时增添了光彩。
或许是因为她喜欢阅读的缘故,或许是她总喜欢咬文嚼字的缘故。她的那股文艺气息,总能让她在人群中,在小山中显得与众不同。
看着她对生活的向往,我轻轻转过眼角,似乎看到冬日的那抹暖阳已缓缓升起。怪不得我看见她露出了微笑,原来她是在向着太阳奔跑。
生活总是有意无意地歧视着我们,它多么喜欢看着我们趴下,多么希望看到我们落泪,多么期待我们承认失败。然而总会有一些狂妄自大的家伙,自豪地告诉它“我有梦想”。
生活在糟乱的都市中,很难体会到乡音的深深告诫,它告诉我们每个奔跑的少年,理想的含义不仅仅只是一份渴望。
她早就厌倦了霓虹灯的苦闷,于是才有了今日的光彩,原本无人问津的小山,却因为有她的出现,顿时显得热闹非凡。她轻轻地挥动着衣角,拿出装在兜里的手机,用一次次拍摄告慰着这个美丽的清晨。
那一张张大自然的写照,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记录了她的行踪,更宣誓了她的梦想。
也许是因为喜欢写作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喜欢书画的原因,亦或是因为喜欢戏曲,音乐的原因。中国文人的“穷酸”与“空想”,早以腐化了我的心灵。梦想如诗一般地生活,渴望如剑客一般的豪迈,更遐想才子配佳人的似水柔情。
于是,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在孤寂与惆怅中徘徊,在观光与写作里飘荡。
貌似中国的文人都有字号,更有笔名。如若没有字号,就如同店铺没有了招牌一般。我也毫不例外,学着那股穷酸样,给自己起字“驰腾”,寓指如侠客般奔驰飞腾于宇宙之间,也算是过了一把侠客瘾。自号“书雅居士”,寓指自己劲健的书风,与优雅的隐士品性。因为偶尔试着写写小文,所以也就大着胆子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唤作“石逸”,寓意自己保持石头般爱恨分明的顽强品格,又勿忘失掉飘逸,洒脱的君子风范。
有了这些,似乎可以挺直腰杆的做个穷酸的文人,但我却是一个贪心的家伙,经常有朋友开玩笑地说“你是属于自己吃着牛肉面,还想替别人请碗炒面的人”。的确,我不甘心只做一个满嘴所谓圣贤,酸溜溜的文人,因为在我脑海中文人都很悲催,而且很懦弱。这也正是我无论是书法,还是写作都拼命为自己申辩的一点。
遐想终归不是现实,收到好友发来的摄影照片甚是喜欢,本来处于感冒的我,似乎一下子来了精神,头脑中不断回听乡音的告诫。也许是想家的缘由,也许是触景生情。慌忙地写下此文,不知能否配得起这些美图,只能说凑合着看吧。许多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书友多多雅正。
《秋雨绵绵似我心》
绵绵的秋雨下个不停,打在屋檐上,似乎并没有冲洗掉酷夏的郁闷,反而让心灵开始动荡了起来。
大雾笼罩着山顶,让我看不到远处的景象,门前那一棵棵东倒西歪的柳枝,似乎也开始朝着我耀武扬威,生怕我没发现他的得瑟劲。我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息着,因为那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姿态,已将我永远定位在不懂世俗的框架之中。
我开始变得自卑起来,甚至不在人前去议论关于书法,关于写作的话题,因为我生怕他们又开始向朝着我耀武扬威,我这桀骜不驯的性格难免会跟人家较劲,但我往往是“螳螂挡车,自不量力”罢了。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因为我往往处在孤掌难鸣的处境。总幻想把生活过成一首诗,但却把诗过成了生活。
处在混浊之中,老在幻想保留一分纯真,捍卫一分洁白。因为不愿意与狼为伴,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把我的理想埋在了心中。
年轻时也做过许多梦,梦里想成为一名政治家,有一定的决策权,这样就不必受别人的欺负,不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因为贫苦家庭出生的孩子,总是向往自由的曙光。期待着走出大山深处,找到自己的落脚点。生活就是一个矛盾体,同样感情的世界也是在矛盾中徘徊。每当远出的时候,总是放心不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得父母,尽管我对他们的关怀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渴望离他们近点,给他们少一些牵挂,少一些担心。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当我们成年后,站在高处,仰首四望时,往往明白了生命中,最应感恩,最应该守护的正是站在我们身后愈来愈孤单的那两个身影。人世间的善恶时难辨别,可父母之善,却是善感动天,无人可否。此时我的眼前被大雾弥漫着,是一片漆黑,只有雨滴散落在身边,大雾弥漫的小山,若隐若现,成就一种冷淡的美丽。爱意绵绵,来到我的世界,温暖我无力的躯体。这世间,若没有他们的支撑,很难想象我的生活将会变得如何寒冷?走过了人生的二十几个春秋,偶然之间,总有秋雨绵绵的寒意,在不经意间,去摸滚打爬从而变得遍体鳞伤。在暗夜中,在潮湿与幽暗里,在孤独与惆怅中,也许你曾独自哭泣,也许你曾对人生暗自叹息,哪怕是昔日肆意挥霍到无度的笔,此时也变得无力了起来。
我从来不会去否认人性中的那一丝阴暗,正如我无法去否认阳光下也会有阴影的出现一般。但秋雨的嚎叫声告诉了我,只要世间仍有驱寒温暖亲情在,生命中就注定不会缺乏温暖。
那淡淡的、轻轻的几乎不被你觉察的亲情,会在你最无助的时刻,温暖你的人生,激起你的人性,在几度阴霾的音符里,加入了温暖的旋律,那柔和的陪伴,会拉动你心底的琴弦,导入曾经的意念,奏响温暖的赞歌,在阴霾里悄悄的将你唤醒。让你不经意间放飞出感恩的心,那将会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悟,是一种心领神会的顿悟-。更会将感恩说的如此简单,就如同大地养育了草木,而草木就会回报绿荫一样,而人非草木,岂能不如草木?
三、 肆意呐喊·评论篇
《捍卫书法家的尊严》
大约一个月前,朋友请我去做一次讲学,因为他知道我沉迷于书法,便让我谈书法家这个概念,推辞不过,斗胆讲道:“学识,修养,造诣”,是书法家的标志,也是这伟大称号的尊严。
所谓学识,不用说自然是书法家的知识体系,没有一定知识广度的书法家,就缺少了作为一名书法家应有的尊严。就像金钱豹子,虽然勇猛,虽然也彪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我当然也知道许多书法家其本身的力量和价值,是对文字应用的技巧与驾驭能力,这也胜过某些臃肿的负面知识,我当然也知道许多书法名篇为何成为经典的意义所在,但那种犹如长江大河一般的波澜壮阔之美,却是那些没有知识广度的学书人所不能具备的。书法家就得有学识,没学识算什么书法家?当然要想有学识不容易,灵活,多变地驾驭学识更不容易。我们惯常看到的是把学识丑化的呼吁,我却在这里呼吁:书法家的学识就是弘扬正能量!当然,除过前些日子流传很广,写“闲的蛋疼”的那种学书人,不对,他们不应该称为学书人,应该是拿书法逗乐的小丑,他们很无知,也很无聊,无聊到拿着中国最优秀的书法艺术来开玩笑,不知道书者是拿着多大的勇气,来挑战书法家的尊严。
书法家并不是玩弄汉字,丑化汉字的操纵者,而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那些能够营造高雅的艺术师,便是书法家,那些营造低俗的便是小丑。这就如同战争中,有的人适合当将军,为捍卫军人的尊严战至最后一刻,有的人却适合当汉奸,在金钱,欲望的诱惑之下,胡作非为,不惜丢掉军人的本色。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写高雅的称为将军,把写低俗的称为汉奸,这里正如著名作家莫言所说一般,比喻都是笨拙的,请原谅。
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有了学识固然是好,但没有修养,也只是跟学者挂钩,万万不能以书法家自居。这里的修养既有狭义的修养书法的基本功,技巧,也有广义的修养人格,人品。一个学书人的成长,并不一定要走基本功-技巧-学识,从书内功到书外功,尽管许多成功者,包括不成功的我自己走的都是这样的道路。也有许多成功者是从书外功到书内功,但我认为一个学书人能被称为书法家,书内功,书外功必须得兼修,而且要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笔挥龙蛇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的书法家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艺术外在表象也。高超,有力的文字驾驭技巧,大苦闷,大抱负,大手笔天马行空般的大精神,结合生活中干净的大感悟——这些都是书法家之修养也。
作为一种大手笔,对于以书法为职业的书法家来说,算得上是一件难事,因为必须得具备建立在书法艺术基础之上的造诣,这种造诣绝不是通过网络,媒体肆意地宣传为* *书体第一人,* *书体第一家,* *大学教授,* *协会主席,这些虚有表象的空洞之美。也不是凭借某种手段编造出来的权威,这种无耻造就出来的权威,绝对不是所谓的书法家的造诣,这只是一种袒露自己心中名利欲望之心的恶,不是悲悯,只能是无知。只有通过书法艺术的魅力,彰显中国书法文化的多姿与多彩,从而用自己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这才算得上是一个书法家真正的造诣。
在当今物欲纵横的时代,欣赏者大多数追流行俗气之风,不愿意动脑子思考。这当然也没什么不对,真正的书法家,本来就寥寥无几,纵观中国书法史,追求者颇多,流下足迹的也就那么几十位而已。书法家的尊严,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也没有必要像恶狗一样结群嚎叫。它应该像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着高兴着,血水浩荡地生存着,与成群结队的大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书法家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书法家不能为了适应某些欣赏者而与江湖俗气所接壤,从而减少自己的高雅,学着去扮演小丑。我就是要追求传统的高雅,就要这么大胆地去追求经典,勇敢地追求高雅,愿意欣赏就欣赏,不愿意欣赏就不欣赏,哪怕只剩下一个欣赏者,也要沉浸在高雅的殿堂之中。
注:(写这篇文章时,正在阅读莫言的小说檀香刑,在读到他的序言时,突发构思而写下了此文,只是以我个人的观点去谈论书法家这个概念,如有不对之处,还望谅解)!
《何时?人人都成了书法家》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当下的书法圈?我默而不语,他却一再追问,便随口应道:“何时?人人都成了书法家”。他一时不解,便引出了我今日所谈的话题。
平日因为爱好书画的缘故,也就结识了许多书画朋友。每日工作之余,都会翻翻微信朋友圈,看看书友们的动态,但不知从何时起,朋友圈刮起了一阵怪风,人人都成了书法家。起初觉得网络信息时代,有一些宣传与推广,也是理所当然。但后来才发现,此风越刮越厉害,甚至到了不管是鬼画符的,还是乱涂鸦的,都成了书法家。这也就不得不让我提出来谈一谈了。
前不久,网上有位朋友加我为好友,开口便道:“我是某县十大书法家之一的**,听朋友说你喜欢书法,特此前来与之交流”,原本有同仁一起探讨学习,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却因他这放不下的大家身份,以及一系列的头衔,让我觉得寒风刺骨。 聊了半天,我一句书法相关的知识,作品也没看到,只是所谓的“会员证书”,“一级美术师”,“与某某大家的合影”,“某位领导人的接见”照片发来了一大堆。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忆起了年前的那一幕,正逢伏羲庙有庙会活动,在一处挤满人群的角落,一位买字的老先生正在向一位小伙介绍着自己的光荣历程,一会说让小伙百度搜索书法家找他,一会拿出证书比划,满口自称书法家,就是一句不提他所写的那件作品。
我就有点纳闷,难道“书法家”靠的就是这些所谓的权威,还是这些宣传与推广,亦或是网络媒体给你炫耀的“十大家”。 难道书法家都是固步自封,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估计就连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他老人家也不会自己说自己是书法家吧。真不知道你们自称“书法家”的底气从何而来,反正我觉得你们真的好勇敢,勇敢到竟然不知道这个“家”从何而来。
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因此,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试问你自称书法家的代表作是什么尼?你真的把书法推至到了艺术高度?
如果没有这些,我们能不能安安心心地写字,别跟着瞎起哄。别半瓶水老冒出来可好?
说到这里,有朋友就会说:现在是网络社会,宣传一下也属于很正常的事情,又何必大惊小怪。我想说:那是你没把书法当回事,中国书法的魅力之所在,绝不是仅仅的写好字,写好字的是“书匠”,不是所谓的书法家。
想要成为书法家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有着全方位的素质要求。首先当然是文字的基本功,文字的基本功便是写书法的基础部分。
其次,就是对前代书法论作,书法墨迹的研读与学习,付出大量的练习与实践创作,除此之外我认为真正的书法家对书法有深刻认识的人,必须做到所谓的“博深”,这样就少不了对文史哲的广泛猎取和对外界美感的获取。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他们为什么往往同时是文学家,诗人,画家,或者学者了。
如果大伙跟我一样,那就不如暂称个“学书人”吧,至于你能不能成为书法家的那件事,就把作品给大家,交给后人,让给你去做评估吧!
《试问?你真的会欣赏书法》
近来,朋友圈转发着一篇关于“《楷书委员会写的楷书是狗屎?你怎么看?》”的命题文章,有朋友便问我怎么看,像这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论,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傻小子,我本不该妄加评论,但貌似这种所谓的评论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大抒己见,抱着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大肆攻击当下时风,说这些人在乱写,这就让人有点看不过去,所以斗胆为心目中的这些高手,来一遭抱打不平。
首先,在这里向大伙申明,我不是他们之中任何人的弟子,也并不是你所辱骂的协会会员。因为我的水平还达不到那个标准。所以也就不存在偏向于谁,攻击于谁,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如果你觉得谈论有误,大可避而远之,不必为之计较。
有人说:“这些人不懂楷书”,那我试问你懂楷书嘛?研究过楷书发展史嘛?也许你看过楷书,而且就看了唐楷,认为所有的楷书就应该整整齐齐,就应该是欧,颜,柳,赵。认为楷书发展就定格在了唐代,除了唐楷其它的都不算楷书了,试问?难道楷书不该发展嘛?
你会不会觉得你很搞笑,不懂还大声喧哗,未免有点夸夸其谈了吧,有空多翻翻楷书发展史,看看它的发展……
魏晋时期的鈡繇,王羲之,王献之都在思考,他们以平和自然,清丽婉约,含蓄典雅来塑造这种美,为此他们在那个时代获得了“绝顶”之誉。到了北朝仍沿袭东汉以来树碑立传的风气,楷书也以骠悍朴实的秉性,呈现出粗犷雄强,因此魏碑楷以其自由,变化大的特点,在楷书史上有了毫无逊色于唐楷的另一流派。后来到了唐代,有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思考,加上时代的特征,才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森严的法度,创造出楷书的不同风格,垒作了一座楷书的高峰。自宋代起,有人对唐代楷书持批评态度,便将兴趣转移到行草书上,这也就使楷书走到了衰途的命运。但这并没有说明我们没有对楷书进行思考,艺术它总是要发展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息,以及这个时代这门书体的面貌。因此不能偏见唐楷,也不能盲目的舍弃其它,而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你们所辱骂的这些楷书作品中,既有魏碑楷书的峥嵘,也有唐楷的严谨。不一样的只是这些优秀的作者们,能够巧妙地运用对这个时代楷书的理解,来展现当代楷书的不同风貌。如果你真的懂欣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奥妙,以及他们对未来楷书发展的设想吧!
有人说:“他们不会写唐楷”,我真的笑了,只能说估计你真的没有见过他们写唐楷吧,见了你就不会这样说了。如果她们不会写唐楷,又怎么会将唐楷中的精华,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他们只是不想原模原样地复制罢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不懂得欣赏他们楷书的原因,他们已过了你那个原样复制的年代,他们是带着思考与理解去写。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当代的大书家,不想平庸,想推动这个时代楷书的发展…………
谈到这里,我就不免要说说某些欣赏者了。别老拿你半瓶水的审美,去欣赏人家一瓶水的艺术,那样会闹出笑话的。
跟书友们一起闲谈,总有人会说:“中书协怎么,怎么的”,往往说到这里,我都会故意避开。当然,我也不否认里面有南郭先生的存在,但我所接触的老师们,觉得他们都很优秀。因为他们不会给你传递负能量,他们对书法有着很认真的思考,会告诉你临帖的重要性,会告诉你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糠,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正宗。别一味用嫉妒的眼光欣赏别人,多去看看他们的优秀吧。
你认为你的炫技表演是书法,人家的获奖是侥幸。你认为你的江湖体是书法,人家的创作是瞎搞。我想说:瞎搞要有资本,你瞎搞一个试试,多去提高提高你自己的审美吧,别总闹出笑话了。
最后,忘了告诉那些自认为本事很高的大家们,临帖是每个书家都承认的基本功吧,2017考验你们真本事的时候到了。
注:因排版量有限,此处文章为一部分,如有兴趣了解可关注其他文章。比较凌乱,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同仁不令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