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让你日趋完善

产品思维,让你日趋完善_第1张图片
Screen Shot 2018-03-28 at 3.50.28 PM.png

”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成为了现今很多人的写照,从小学到大学16年的学习生涯,一路过关斩将,披襟斩棘的度过了独木桥,到了社会上之后,发现原来真实的世界和想象中的不一样,继续被迫于现实的压力,使用出从小培养的惯用的技能-学习,期望通过看更多的书籍,理解更多的道理来让自己摆脱焦虑。但往往事与愿违,知识学习了很多,但生活依然没有任何改善。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如果你准备创业,现在需要选择自己的合伙人和员工,这个时候你的选择标准会是怎么样的? 你会去了解对方平时都看了多少书,参加了多少学习营吗,我相信肯定不会。你真正关心的是对方所拥有的能力和能够交付的产品。例如,当你选择一位产品经理的时候,你就会要求他懂得产品的设计框架,并且能够交付最终的产品设计说明。也就是说,你最看重的东西就是对方能够最终交付的产品。

所谓的交付产品,就是你的输出,你的学习,阅读都是输入,输入就算再多,如果不能体现在输出上,不能让输出变得更好,那你的输入就不能得到他人的承认,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也就变得毫无价值。例如,国人的英语都是从小学到大,16年的英语学习,说起来真的是不少了,时间量上应该也达到了1万小时,但大部分最终都无法做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阅读,沟通,那么这16 年的努力一点用都没有,没人会因为你学了16年而就此买单。

因此,当你在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之前,可以考虑下你将交付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要对别人有什么价值。当你明确了需要交付的产品后,再按照完成此产品所需要的技能,信息去学习,去整理,一切围绕着最终的交付产品来努力,这样能够让自己更有效率的完成产品。

确定好产品目标,计划好如何完成产品,接下来就是尽快实施了。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执行的重要性,但仅仅从理智上知道是没用的,真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明明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但当他刚准备进入工作状态时,一定会有件其他什么事情导致他分心,然后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有些人把这种情况叫做意志力不够,有些人则把这种现象叫做拖延症。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是受到两套系统控制的,理智不断的推动我们为了某个目标而努力,但情绪却未必认可,如果这件事情从情绪上来说,并没有感觉那么有意思,它就会处于消极怠工的状态,而驱动人的根本动力在于情绪,情绪不认可的事情,理智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做的很好。

那如何能够顺应情绪,让情绪与我们的理智能够形成合力?想想当你做喜欢的事情时的感受,例如打游戏,你可以抛开所有其他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并且不知疲倦。而游戏之所以能够让人上瘾,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够给到你及时的激励,它通过不断的正向反馈让你乐此不疲。而在现实生活中,你往往缺少反馈。例如,你今天很努力的学习了一天的英语,但你的英语并不会就此有一个大的飞跃,没有反馈的日复一日的学习,当然就会导致很多人中途放弃。我们羡慕那些能够为了远大目标而坚毅前行的人,但羡慕归羡慕,我们未必能够成为那样的人。但别着急,办法总比问题多,如果我们不能被远大目标所持续激励,那就想办法形成短期反馈,即时激励,把产品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足够的小,当每完成一个阶段就拿出去炫耀一下,做得好,肯定会得到激励,做的不好,也得到了朋友的反馈,可以快速完善。当你渐渐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时,你就不会再拖延了。

具有产品意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你不断自我提升。当你准备秀出产品的时候,其实你的品味,你的能力就和这件产品关联起来了。如果产品太差,我估计你都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这种压力会督促你不断的把事情做的更好。

另外,我想说的是所谓产品,未必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他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更加强调的是要有产品意识,至于产品本身,能够输出并得到反馈的事情都可以称作是产品。例如,很多妈妈把在朋友圈晒娃就当作一个产品来做,她们会找各种好的时机给娃拍照,然后合成很有意思的图片,视频动画,再配上很应景的文字,一个作品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等待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了,通过这些反馈,很容易知道哪些内容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然后不断修改,不断提升,从而把这个产品越做越好。

最后,我再来帮大家总结一下。为了学习能够更有实效,我们应该建立产品意识,以输出产品为目标的学习才更有针对性。确定产品后,还需要建立即时的反馈模型,形成短期激励,从而彻底摆脱拖延症的干扰。产品意识的目标是为了把事情越做越好,因此,你在完成产品的过程中,也要时刻考虑如何能够做的更好。当你了解了这些后,可以立刻开始着手你的第一个产品了,所有有输出,有反馈的事情都可以作为产品来不断完善,JUST DO IT。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思维,让你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