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两年「得到」我得到了什么

不知不觉已经使用得到APP两年多了,从刚开始追一个专栏,到后来陆续订阅多个专栏,买各种各样的精品课。使用时长也积累了几百小时。在这个APP上,以学习的名义花了这么长时间,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刚开始使用得到,专栏都是用读的,十分认真,每次还完成老师留下的每日思考。一般不听音频,就算听音频,也是精神高度集中,一字一句边听边想。每次读完听完一个内容,都有一种收获了知识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慢慢的,得到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早晨醒来要打开,听着才有力气起床刷牙洗脸。洗澡的时候也要找好一个内容。跑步、骑行、乘车的时候也要打开得到,就好像吃饭要有下饭菜一样,得到成了生活里的背景音,下各种活动。有时候为了找一个“下澡课”都要耽搁上几分钟,不找到感觉都不会洗澡了。

这时候听课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激情与专注,刚开始时那种获得新知的喜悦也慢慢减少,再加上有了“倍速播放”这样的功能,很多东西听完就忘,但却始终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去打开它。这种力量应该就是罗胖说的“时间的叠加”,在做一件事是同时,“完成”另一件事,这件顺带完成的事竟然还是学习,是认知升级,我相信很多人都抗拒不了这样的诱惑,以及它所带来的“充分利用时间”的感觉。

我真的充分利用时间了吗?答案是没有。很多时候,自己其实都在消磨、浪费大把的时间,通过各种各种几乎没什么收益的方式“杀时间”,比如玩游戏,刷手机,看剧、看综艺。正因为对这些有自知之明,才会在另一些不得不进行的日常活动中打开得到“充分利时间”,以减轻浪费了其它时间的罪恶感。

仔细想想,自己因此失去了很多东西。

因为不是在用各种消遣方式杀时间,就是在进行“充分利用时间”,我失去了最宝贵的发呆时间。过去我经常以“一个喜欢独的人”自居。以前的我可以这样说,因为我独处的时候会发呆,会深度思考一些问题,会自娱自乐找一些事情做。而现在只要是闲暇时间,就会找各种各样的信息填满自己的大脑,不管是视频、音频还是文字,不然就会感觉有点无所是从,这恰恰是一个人无法独处的表现。以前我经常在发呆时间想出来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理论”“思想”,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很久没发生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它让我的大脑麻痹。一条或几条信息可以叫信息,但大量的无法一下子处理完的信息就是噪音。同样的,当大量的无法消化的知识或者说知识点冲击你的大脑,它也就变成噪音了。为什么刚开始使用得到会有满足感,而现在没有了,因为刚开始学到一个新的东西,自己会回味很久,消化成自己的东西。但现在上一个还没消化完下一个、下下个就接二连三来了,到头来一个都记不住。

失去了这些,就可以说得到不好吗?当然不是,我得到的更多。

总结起来,我从得到获得的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常识”。这种常识不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常识,而是各种领域,各行各业,最前沿,最新的、有权威性的常识,这种常识并不只是可以作为谈资。有了这样的常识,很多事情就算你没做过,一听就知道靠不靠谱,能不能行,可以避免很多坑。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思维方式。同时,它潜移默化的降低了我理解各种新事物的门槛,能让我更快速的熟悉一样我之前没接触过的事物。因为我听各种老师讲过。就算记不住了,也可以在得到里搜索,很多关键词都能搜出一大堆,这里又不得不佩服罗胖想把得到做成“最大的知识搜索引擎”的野心,这件事的确很有价值。

其实很多人应该都能看出来,我失去的那些东西,不应该由得到来背锅,只是我的“打开方式不正确”。

我需要给自己“留白”,让自己有发呆的时间,有思考的时间。同时也不要再一味追求量,为了虚幻的“充分利用时间”的感觉,让大量所谓的知识冲击自己的认知带宽。不要心浮气躁,让知识消化、沉淀下来。少即是多,慢慢来,会快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使用两年「得到」我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