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读后感

时间管理是老生常谈了,有没有用?用处有多大?个人有个人体会。最近这几个月,我最深的感受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觉得精力不够用,虽说每天的重要待办事项全部完成了,但在回顾复盘的时候,发现很多事做的并不满意,因为没有投入原有的精力,仅仅是做完的“量”达到了,但是谈不上可圈可点的“质”,没有满足感和喜悦感。

《精力管理》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再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无法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每一件事。”亲身经历让我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我的时间管理顶多算是熟练。

什么是精力?什么又是精力管理呢?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要点:

《精力管理》读后感_第1张图片
书籍封面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精力管理就是对做事情的能力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和平衡。有技巧的精力管理是高度表现、健康和幸福的基础。如何能够保持最佳表现、同时又不损害健康、幸福和对生活的热情呢?一定要全情投入。全情投入需要身体活跃、情感联动、思维集中,并且达到超出个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它意味着你在早晨对工作充满期待,晚上高高兴兴地回家,能够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画上清晰的界线。它意味着全心投入手头的事务,不管是应对工作挑战、陪伴所爱之人,还是娱乐消遣。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力的消耗与恢复。精力处于波动状态,精力消耗导致储备减少,精力恢复带动储量上升。过度消耗而恢复不足最终将导致精力衰竭崩溃,恢复超出消耗则导致萎缩和衰弱。

人需要顺应消耗与恢复的节奏,运动与休息的交替进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表现。

“张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维持机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保持“效能金字塔”的节奏,跳出舒适圈,系统性承受超过现有限度的压力,来增强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有效达到精力消耗与恢复的平衡。前期都会感到不适甚至乏累,但是为了长期回报而承受短期的不适是值得的。

《精力管理》读后感_第2张图片
来源于网络

一、精力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1、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体能:健康最重要。建立体能消耗和恢复的节奏性平衡,能够确保精力储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走出舒适区,调整呼吸和饮食、增加锻炼,然后等待恢复,是拓展体力的方法,适用于体力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呼吸和饮食是基础,而了解生理周期和睡眠同样重要,从这几个方面采用间歇训练法,逐步提高体能,为精力源提供基础保障。

情感:将威胁转化为挑战。正面情感可以更效地支配个人表现,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从更实用的角度看,快乐本身便是奖赏,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情感再生的深度或质量取决于活动本身的吸引力、丰富程度和生动性,情绪恢复的来源越丰富、越有内涵,我们越能补充自己的精力储备,恢复力越好。正面情感精力的关键因素是自信、自控、人际关系与共情。学会倾听、给自己安静的独处时光、每天联系重必要人物、定期和家人及重要的朋友聚会、对周围的人更加诚恳等等都可以锻炼我们的正面情感。在与人相处中,“三明治批评法”会带给你全新的体验——先给予真诚的积极评价;双方沟通过程中意见是讨论而非训斥;用鼓励的话结束反馈。

思维:专注和现实乐观主义。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因素包括思维准备、构建愿景、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了解自己,构建合理目标,不必太高也不能太低,每天用愿景目标提醒激励自己,学会高效利用时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去做,通过思维锻炼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如冥想、增强生活体验等等。

意志: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意义。意志精力是一股掌管所有维度行为的独特力量。它的关键动力在于性格品质,按照价值取向生活的勇气和信念,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在所不惜。意志精力的支持部分包括激情、奉献、正直和诚实。

2、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消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要想保持生命的跃动,我们必须学习如何有节奏地消耗和更新精力。体力的首要特征由力量、耐力、灵活性和恢复力组成。这些也同样是情感、思维和意志的特点。

身体层面的灵活性指的是肌肉可以适应大幅度的运动,拉伸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情感的灵活性指可以在多种情绪层面中自如恰当地转换,而非僵硬或防备地回应外界。情感的恢复力是指从失望和沮丧中恢复的能力。思维的耐力可以衡量保持专注的能力,而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人们可以在理智和直觉间切换,并接受多重角度的观点。意志的力量反映在一个人最深层面的价值坚守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甚至当坚守价值观会导致个人牺牲。精神的灵活性则表现在对不同价值观和信仰的包容,只要它们与人无害即可。

3、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压力并非是我们生活中的敌人,相反,它是我们成长的关键。采用钟摆式运动锻炼方法,周期性补充平衡消耗,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锻炼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采用的是与锻炼体能相同的方法。通过突破极限和休整恢复,我们可以在各方面获得成长。

4、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经理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变革是艰难的,难点在于,有意做出的改变常常无法坚持下去。逐渐成为自然的积极仪式习惯,扎根于我们的深层价值观。“仪式习惯”指的是定义明确、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毅力和自律将人们推向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而仪式习惯自动会把人们拉向某条轨道。仪式习惯的优势在于,确保我们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让它可以节省下来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为了确保全情投入,建立良好的仪式习惯是精力管理的最有效的方式。养成精力仪式习惯需要在具体时间发起明确的行动,有深层价值观驱动。

《精力管理》读后感_第3张图片
精力—情绪矩阵图

二、精力管理的三个步骤:

目标——事实——行动

1、明确目标:如何依照我们最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分配精力?梳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并以此在人生和工作方面构建切合实际的愿景。

2、面对现实:切实评估自我管理方式带来的后果,从收集可靠的数据开始,接纳承认现实中所作抉择对精力的储备、质量、力量和专注力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3、付诸行动:用实际行动缩小“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目前的精力管理方式”与“为达目标所需要的精力管理方式”之间的差距。此过程需要建立以良好精力仪式习惯为基础的个人发展计划。

《精力管理》读后感_第4张图片
效能金字塔

从效能金字塔可以看出,如果成长和发展是自下而上的,那么改变则是自上而下的。意志精力是核心,体能精力是基础,情感和思维精力需要不断的锻炼。精力管理不是单方面的某一点,而是这四种精力源交替消耗与恢复的平衡管理。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的区别。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事件,通过优先级排序,运用各种技巧安排事情,讲究实践操作,属于行动技能;而精力管理的核心是人,通过间歇性(阶段性)的休息恢复精力,以确保在做事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和高效的工作效率。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除了情感和人际问题外,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的问题,都归咎于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不断把事情积累成堆,导致各方面无法协调平衡,出现种种问题,因此只要把时间管理好,就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改善生活、工作和学习了。大部分时间管理类的书籍也是跟读者这样宣传的,认为只要精通它,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体现了我在认知深度上的狭隘。要知道,时间是时刻流动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

虽然时间管理确实能帮助我安排重要事情的优先顺序并聚焦目标,提高效率,但无法确保我能在工作学习的那一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精力。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工作或是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开小差、昏昏欲睡、断片、脾气暴躁、情绪不佳等等。遇到这些状况,如何处理?这正是需要精力管理的原因。

体能:一周运动3-5次,每次保证在30分钟左右,逐渐增强运动;调整饮食结构,拒绝高糖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保证睡眠,早睡早起;保证工作周期,90-120分钟之间进行调整休息;学会抓住片刻间隙闭目养神。等等~~~

情绪: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有意识的调整人际圈子结构,多接近自己羡慕的人群;等三秒或停五秒,语言暗示控制脾气;培养阅读习惯及兴趣爱好。等等~~~

思维: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体验多样化、多尝试;多听多观察。等等

意志:通过不断的梳理,认清、明确自己的终极价值取向和现阶段价值取向,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前行。

个人认为,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均属于自我管理范畴,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成长需要具备马拉松的耐力、毅力和坚持,同样需要短跑冲刺的速度、爆发,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力管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