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人、上海话

楔子

最近这几天,我想说的一些话,会被别人“抢先发言”。今天又看到当说起上海,到底在说什么,从题目到内容第一段,发现,我又要有话说了。在上海这么多年,有些话就是我这几天构思后想去说的。

上海

“上海这个城市,号称中国“最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这是我回家乡,同学还有朋友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上海还在不停的发展,还在“变”多大?

碰到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回答:“你把XXX区、XXX区、XXX区以及XXX区的一部分加起来。然后中间都填满了房子和道路。就是上海了。”我说的这几个区都是我们家乡最主要的也是面积最大的3个区。这时候,他们一般都发出惊奇,原来这么大啊。

我曾经带我的高中同学,去游览一些上海不光鲜的地方。那种残破的屋子,一些留着臭水的街道,各种散乱的人群。我在上海的10年现在这些地方在逐渐消失。虽然时间久了些,但该整理的地方,都在有序的整理。

上海人

其实在我眼里上海人分为几种。不过也要按照何种标准去评判。按年龄评判,则是: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噗,这不是废话嘛。但我为何这么说?这就是上海的发展历史造就了这三代人的一个迥异。

20岁出头我到上海,以我的年龄,让我接触的大部分都是上海的年轻人。但有机会也接触到了一些上海的老人。从看大门的,到离退休的。这些上海的老人收入真的不高,2004年的时候,他们差不多才只有700块。有些收入不高,才去给一些地方看大门增加收入。有个老伯看我刚来上海,就指点我地方怎么走,去哪里买早点吃。

我很“幸运”的是,在刚入上海的时候,没有接触到上海的中年人,特别是老城区的上海中年人。所以我对上海人的印象一直都很好。

我曾经在37路终点站碰到过这么一个情景。大家都在排队上车,一个中年男子,插队到了一个中年妇女前面,然后这个妇女就用普通话说:“不守规矩,肯定是外地猪。”然后该男子回头用上海话和这名妇女争吵起来,我不懂上海话。不过赶快上车才是硬道理。

回到宿舍,我找到我那位“土著”且“纯种”上海人的同事问他,怎么会有这种人?他给我说:“碰到这种人,特别这个年龄段的女人,你就不要理就是了,我们这些年轻人,见了都躲的。”

他懒得说原因,上海人那么多,我可以问别人啊。一起工作的上海同事那么多。问胖胖的上海同事老缪,他说:“这些中年人特别中年妇女,都是经历过70~80年代上海最好的时期的。看谁都高人一等,就是看上海的‘乡下’,都瞧不起,在他们眼里除了他们,就是‘外地猪’和‘乡下猪’两种。其实这种人没多少的。”我问老缪:“我另一个上海朋友说见了就躲,你怎么看?”,老缪说,“其实也没那么夸张,这种散发着生人勿近的中年人,其实很好认的。”

但上海中年人这么多,都这样?哪怕未必!只不过被一些片面的恶心人的场景再加上外部宣传给误解了。就算用脚趾头想,都是不可能的,上海这么大,要是这种“趾高气扬”的人这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都这样,那上海早就变的大乱了!其实上海有现在这个规模,成为世界都知名的城市 ,大部分就是这些中年人的功绩。

我在闵行区住的时候,我的房东就是一个中年人。看他的精气神就知道,健谈,勤奋,性格开朗,他以前是干电工的。我请他吃过几次饭,谈的很开心。我持续问了我对于上海中年人、中年妇女状况的疑惑。他就给我解释了诸如为什么上海“小男人”小气?为什么我奇怪的某些上海妇女瞧不起“外地猪”、“乡下猪”?总体来说他说的细节很多,而且还有不少故事。不过核心原因来讲,其实和老缪讲的大同小异。

在兰州路散步,看到旁边有个老太太唱戏,一个比她稍年轻的,在拉胡琴。老太太唱得是越剧还是沪剧,我听不懂,但这份恬淡的情景,看着就很温馨。

在普陀区,看到好多人在下象棋。噢!我自以为我下象棋蛮好的,网上下棋也胜率蛮高,但跟这帮上海大老爷们下棋,几下我感觉算了,上海这边象棋的水太深,我玩不了。

多接触些上海人发现上海这个城市,真的很有趣。

上海话

上海话的神奇,其实全国都有耳闻,毕竟是大城市嘛。在来上海之前,我在浙江待过一年,浙江的慈溪、余姚、还有宁波,在浙江待的期间,宁波待的时间最长。浙江话……就不多说了,每个地方的都不一样,就余姚和慈溪这么近的地方,我在慈溪住的能听懂一点慈溪话,跑到余姚瞬间我就凌乱了。特别宁波话,让我北方人无法直视。但语言就是这样,有群体在说,交流就不成问题。

我在杨浦待着的时候,听到的上海话。噢,哇哦。亏得我在宁波待过,怎么这么像宁波话?我是听不懂说什么,但就像听唱歌一样,你听不懂歌词,怎么也能听懂一点调调吧。回头一查,果然是有很深的渊源。但我并不深究,而且也不打算学上海话。

不想学,但并不代表真的不学“一点点”。因为某些时候好奇心战胜了一切。经常路过的一个联华超市分店,每天都有个喇叭在不停的重复:“联华超市特价,蒙牛牛奶XXX一箱,光明牛奶XXX一箱。”每天都在说,每天都在说,最后忍无可忍,我就去问了录音的那位阿姨。这下,捅马蜂窝了,上海妇女的七嘴八舌的性格,我一问,旁边的阿姨们就开始给那个我解释啊,好了,想学不会都难了。我学到的第一句上海话,就是这么一套广告词。而且包括一系列发音,上海话该怎么发音。

有些时候学习,有兴趣、有需求才有动力。兴趣可以说第一大动力了。一次和上面提到的舍友,那位“纯种”且“土著”的上海人去买东西,正好花了220多块钱了。我突然感兴趣了上海话怎么说数字的。就222这个数字为例,这位“纯种”且“土著”的上海人室友就给我说了上海人说数字的一个习惯。尤其是在说222的时候,用的是一个基本废弃的汉字:廿,上海话发音和标准发音没多少区别。上海222是这么说的,两百廿二。那瞬间吾辈就明白了,其实学方言,最难的不是那些发音习惯,这个习惯就好。麻烦的是一些地方化习惯用语和用字方式,特别某些习惯用语,会和你家乡话里面的同义惯用语冲突造成思维混乱。我记得我的家乡话就在用一些古字,其实都称为古字也不确切,确切讲是逐渐被淘汰的字,普通话早就不用了,出了我们方圆200里就听不到的。不管南北方,各种方言,多少都会用一点。

老缪和小王在聊天。他们都是上海人,就上海话聊天咯。但偶尔会蹦出几个普通话词。我很不解,就“瞬间插入”,问,“我说你们为啥会迸出几个普通话的词?”小王就解释道:“其实这也是上海话流失的地方,我们这一代人,因为上学后,才学真正的上海话,有些词其实是普通话先入为主的,后来学的上海话说老实话也不全,因为有些生僻词,知道意思,但不知道上海话怎么说了。就用普通话。”老缪补充道:“其实,要想学也不难,就是去跟一些老头老太太一起生活,慢慢就会了。”

在问过老缪和小王后,我咨询过我那位舍友,没错!那位真正的“纯种”且“土著”的上海人。他给我解释:所谓的“上海话”,在他们眼里是“市区话”,他们上海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我这个北方人无法理解的差别。所以他上高中之后,有老师专门教的,才“真正学”上海话,或者称之为“市区话”。我问过前台的那位漂亮美眉,还有其他人,大都情况类似,他们系统的学上海话其实很晚。

BTW:那位前台美眉说上海话非常好听!这也是上海话最大的魅力,听不懂,但当听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上海人、上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