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n 徒步中国
2014年,2015年,2016年,
连续三年进藏去阿里,三次朝圣冈仁波齐,
下面所说都是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人生某个时刻,有机会就义无返顾去有信仰的地方行走,这可能会把我们带向觉悟的道路。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冈仁波齐是一块神奇的地方,怀抱不同经历的转山人,这里每时每刻发生关于信仰和虔诚的故事。
转山3次,有缘遇到形色各异转山人,
他们或坚持,或执着,或虔诚。。。
2014年4月29日凌晨,我们到达塔钦,川菜馆,一位来自江苏的汉族中年男人,衣着破旧,正狼吞虎咽吃着素面。
他到塔钦已半个多月转山15次。
刚刚转山回来,凌晨3点出发晚上10点回到,一天转完57公里。
有时不休息第二天接着转,有时累了休息一天后再转。如此周而复始。
转山108次,才回老家去。
脸上写满平静,好象什么没有发生过。他不愿意说为了什么要转山108次。
在这块土地行走5个多月,漫长孤独过程,半年的生活就是不停行走。
一定发生过不为人知故事,才让他决心千里迢迢来到冈仁波齐,不停的转山、行走,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转山路上,不同肤色、年龄、民族、宗教的信众,络绎不绝。
2014年,转山第一天,刚开始不久,一个中年妇女步履极为缓慢,脸色惨白,异常辛苦,明显高反严重。
走上前递上巧克力和葡萄糖,告诉她高反厉害最好下撤,安全第一。她点了点头,表示感谢,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让人震撼的是,一路上,她顽强坚持,一天竟然见到她4次,每次遇到,好象一只蜗牛在蠕动,慢的不可思议。
坚强勇敢的蜗牛,一步一个脚印前行,顶住严重高反,克服重重困难,就这样向前走着。
她那一小步一小步,真的就是蜗牛在移走,深深印在我脑海,多年后想起依旧会感动不已。
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战胜无尽艰难险阻,顽强走下去?
止热寺到卓玛拉一直都是爬坡,陡峭山坡让人痛不欲生,每走一步异常艰难。
在海拨5000多米行走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亲身经历更能透彻领会那种感受。
虔诚的藏族老人双手撑着登山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刺骨寒风鞭打,
他在休息,以对抗稀薄空气带来的苦与累。
为我们开车的藏族司机师傅扎西,1985年出生,康巴汉子,烟瘾重,每天抽烟1包。
2014年是他人生第一次转山,走的很辛苦,晚上高反头痛,要吃头痛散。
面对冈仁波齐,他决定戒烟。就这样,十几年的烟瘾戒掉了,他老婆惊叹这是不可能的事。
有信仰有承诺,人就会改变很多,扎西师傅就是如此。
神山的力量进驻了人们的点滴生活,总会以某种形式改变你,不得不信服。
有人说过,难以忍受的高反是神灵和自然对于试图接近她的人们一种残酷考验,也是一种眷顾。
只有经历了无尽痛苦和磨难,才足以让你去认真思考一些东西。
对着神山,默默祈祷。
我们遇到一群信众,领队是一个在拉萨做生意的藏人,他花钱雇请40多个藏民与他一起转山,每人300元,所有的功德属于他。
据说,如果无法来冈仁波齐,你可以花几百元请藏民代你转,功德属于你。
这种方式在电影院《冈仁波齐》也有专门提到,拉萨旅店女老板不能去神山,请杨培他们代转,免除住宿费。
司机扎西师傅花了300元,请背夫代其家人转山。
藏人说,为了众生祈福,只要心诚,形式不是最重要的。
生活在发达的商业社会,什么东西都可能异化庸俗化。藏民却是如此朴素简单看待这个世界。
2016年8月,正在休息的转山女人,她们必须一天完成这冈仁波齐57公里艰苦行走。
几人来自阿里地区狮泉河,在那里打工上班。她们说,凌晨5点的班车赶到塔钦,下午6点必须回到塔钦,赶上往狮泉河的班车,否则得扣工资。
人人为生活奔波,都不那么容易。
2014年5月,转山路上不少年轻人结对而行。
路上遇到一对刚毕业的上海男女青年,背着大包。
路上休息时,问他们,为什么来转山?转山会给你带来什么?
他回答,转山是来体验,挑战。转山或许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回去上海依旧可能过着平淡的生活。
女的回答,转山是一种信仰,千辛万苦都得转。
转山会带来丰饶的收获,坚强的心和豁达的爱,回到现实生活,更加平和清净和这个世界相拥。。。
转山路上最大的主角和最亮丽的风景线就是藏民虔诚的跪拜。
他们磕长头一圈需要20多天。
在艰辛的冈仁波齐转山路上,在海拔5000多米的石子路上,在5700米的卓玛拉山冰天雪地爬山路上,他们用虔诚胸怀和坚硬额头与自己对话。
2016年,来自阿里地区狮泉河的扎西平措,正在读高中,他和姐姐、侄女三人来转山,已经转山多次。
一路上他们仨无私帮了我很多,真心非常感谢。
这世上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扎西平措和他的姐姐、侄女。
我一直和他们三人并肩前行翻越卓玛拉垭口,分享快乐。
冈仁波齐,卓玛拉山口,窄小的下山路,乱石铺满山坡,磕长头者众多。
我欲布施,竟为一汉人女子,江苏人26岁,想问为何磕长头,她淡然一笑并婉拒,我想这个二十几岁女孩该是经历了多少人生故事。
只能财布施多点,转过头,已是潸然泪下,耳边只听见额头叩击土地的声音在卓玛拉山口与慈悲湖畔回荡。
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五体投地,便无朝圣之途。
遇到匍匐前行跪拜者,看过这些感动场景,有谁不会平静内心,放下欲望,消除杂念。
用虔诚胸怀和坚硬额头丈量转山之路,
用五体投地诠释最高境界之虔诚。
多少次擦肩而过,满头满脸尘土,每根发丝每寸肌肤都是灰黄尘土。
眼里漾满喜悦和幸福,透着光,水晶一样流光四溢,所有快乐都被收集起来,小心翼翼放进了他们心里。
转山途中,总会遇到磕长头的信众从乱石坡匍匐着一段一段往上爬。
每年来神山朝拜的世界各地信徒成千上万。
来冈底斯朝圣,是佛教徒、印度教徒、苯教徒、耆那教徒一生最大夙愿。
对于那些来自西藏各地、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藏民,冈底斯朝圣之途,神圣而光荣、遥远而艰辛。
有人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启程,数千里遥途,或穿越无人区,或翻越喜马拉雅。
电影《冈仁波齐》的11名藏民就是一年前从2400多公里外的芒康出发的。
我两位亲密战友,从珠峰东坡到阿里神山,一路勇敢走来,双脚丈量信仰。
熟悉的背影,顽强的意志,坚毅前行。。。每一步都是一场修行。
这个藏族奶奶背上的小孩只有1岁,来自藏北那曲。信仰从小在血液里流淌。
人类许多苦难来自我们自身肤浅和对自然的藐视,没有象藏民一样坚持前行,永远不会有他们看世界的视角。
打磨、油漆六字真言的工人,面带淡淡微笑。
看到会油然产生一种内在舒心——很多人一直在孜孜以求却无法拥有。
这对来自四川甘孜的父女,父亲携手小孩经过刚刚下过冰雹的门曲河谷。
小朋友说,他要和爸爸转山10次才回家。
2016年8月冰雹大雨寒风中,我来到一个帐篷点,遇上来自措勤县两位年轻人,帅帅的小伙,一个名叫扎加,专门来转山。
他们请我吃糌粑,好美味。 感谢扎加亲手做的糌粑。
专门从措勤而来转山的扎加两人。
措勤县去过几次,一个海拨5000多米的地方,十分艰苦。
扎加这些年轻人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简单、纯粹、充实。
迎面而来的是苯教信徒,
他们必须逆时针沿着冈仁波齐转道。
靠在石头上休息的藏族老人次仁,他来自塔钦,今年70多岁。
他说,忘记自己转山多少次。转山早已是他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暑假,小朋友在家人带领下,多次转山。
回到学校后,他们该是多么荣耀和开心。
两位来自拉萨的兄弟,他们每年都要来阿里转山。
和自己隔空对话,真心投入才可能发现最真自己。
离自己越远,心灵才会靠得越近。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说,
轮回是你心,涅槃是你心。
一切苦乐和无明都只存在于你心。
必须控制,你自己的心。
2016年考上大学的藏族女孩卓玛,来自日喀则,和邻居奶奶一起转山。
转山10次后,8月底她就要一个人坐上火车去几千公里外的内地读大学了。
塔钦街巷的一家转山客栈,一只黑狗安静地凝望着转完神山的人。
傍晚6点,其时塔钦电闪雷鸣。
一定有好多人在转山客栈住过,踏上艰难转山征途,千辛万苦回到这里,最后依依不舍告别,回到几千里之外的家乡,继续过着现实生活,却偶尔总会想起转山的日与夜、人与事。
2016年,219国道2016公里处。
如果你要去冈仁波齐,请记住,不要带着太多企图去触摸感受这条转经道,也许是最好方式
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神圣非凡,或者带着美好回忆和若干快乐心情回家,就是很大的收获。
冈仁波齐朝圣路上所撷取的点点滴滴,对于每个人来说,已经足够。
三次转山的所见所闻讲完。
神山冈仁波齐,在路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关于信仰的故事。
电影《冈仁波齐》在神山转山时,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
让行走刻画你我的样子
那梵歌总会在梦中唱起
诉说一些往事
不变的你我总是伫立在茫茫尘世里
那里的心跳更激烈,喘息更猛烈,笑容更灿烂,步伐更坚定,信仰更虔诚。
高旷峻奇的土地,可供灵魂歇脚的地方,无数疲惫之心想要抵达的归宿地。
一场自己和自己的隔空对话,真心投入才可能发现最真自己。
离自己越远,心灵才会靠得越近,就会有机会更加清楚看到真实自己。
或许一辈子没有机会来冈仁波齐,
但是你心里一定要有一座山,
一座支撑你信念的山,
使你总有个奋斗方向,
在任何时刻抬起头都能看到希望。
如果你不是佛教徒、苯教徒或者印度教徒,
无论什么时刻,那些对于解脱、洗尽一生罪孽的许诺可能不会影响到你。
许多人到冈仁波齐转山目的,
其实就是期望体验神圣和深奥的事物,挑战自我的感觉。
转山途中,
你会发现,
看得见的冈仁波齐,看不见的冈仁波齐。
转山途中,
你更会发现,
看得见的自己,看不见的自己。。。
“你为我引路,掌着灯
我怀着不安地心情走进你洁净的小屋。
我赤着脚走得很慢,很轻。
但每一步还是留下了灰土和血印。 ”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心为灯,无畏前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