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

本文来源于张卫健读书分享,有增删。张卫健,王明夫先生弟子,武汉大学硕士,和君商学院八届学员。原文链接:http://t.cn/R6k14cM

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_第1张图片
管理思想史

一、作者丹尼尔雷恩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全面梳理西方管理思想演变历程的经典之作,作者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管理思想的演变,将管理思想分为四个部分,即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社会人时代、现代。

丹尼尔雷恩先生,1932年,雷恩出生在哥伦比亚市的一个零售企业之家。他18岁考上密苏里大学。在大学期间,他主修工业管理与人事管理

1954年,当雷恩22岁时,没有修完本科学业的雷恩参军了。服役期间,他任美国空军上尉。1958年,雷恩从部队退役,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你说这跟比尔盖茨他们差别多大,后来获得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雷恩回到家族企业经商。

1960年获得劳工关系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拿到硕士学位后,雷恩离开了自己的家族企业,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霍尔马克贺卡公司任生产主管。任职不久,雷恩又毅然离开这个公司,弃商从学,来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主修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并于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雷恩找到一份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助教职务,正式成为该校员工。

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雷恩教授管理入门课—管理思想史,积攒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的基础上,1972年,雷恩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管理思想的演变》。在他的书中,他首次以史学的眼光对管理思想进行分类梳理。正是这本书,奠定了雷恩在管理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者地位。

二、从人性和秩序的角度去看《管理思想史》的结构图

接下来我对这本书做了一个构解,对于本书的内容有一个简单的画像,这张图可以解释我今天的主题——从人性和秩序的角度去看《管理思想史》,我想大家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要从人性和秩序的角度去解读这本书呢?怎么去理解这个人性和秩序?所以我有必要花一点时间来给大家分享人性和秩序的这样一个模型。

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_第2张图片
秩序·人性角度

1、模型的基本假设: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谋求人性与秩序的平衡、半平衡、不平衡,无论是宗教、哲学、科学、管理等,最终都不得不回归到人性和秩序这个话题中去。

其实大家从这张图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借用了太极的模型,我们都知道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震,摩荡而成六十四卦。结合我对于宗教、哲学和科学的理解,我大胆做了一个假设: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谋求人性与秩序的平衡、半平衡、不平衡,无论是宗教、哲学、科学、管理等,最终都不得不回归到人性和秩序这个话题中去。当然这个假设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就目前来看,可以解释一些问题。所以我是希望用这样的一个假设模型来解读《管理思想史》,同时用《管理思想史》来验证这个假设。

所以回过头来看,雷恩先生将本书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社会人时代、现代四个部分,其实可以理解为在早期管理思想时,一直处于对人性和秩序的摸索阶段,到了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人类通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完善了秩序,但是这个阶段并没有去考虑人性的问题,或者说考虑的较少,所以在第三阶段,社会人时代,开始对人性进行了思考,直到现代,两者才达到一定的平衡。

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_第3张图片
管理思想发展的四个部分与“秩序·人性”的关系结构模型

(1)泰勒说,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伟大的心理革命;王阳明说,心即理。宗教讨论了人性的解放和对于人自己外身秩序的统一,而心理革命是思想的革命,但是思想的革命总是会表现在文化和教育上,最终一定是以工业革命而表现出来。

那么为什么要从人性和秩序的角度去解读这本书呢?这要从泰勒对于科学管理的本质的解读开始,泰勒曾经说到,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伟大的心理革命,我突然惊讶的发现,原来明朝的王阳明居然早就发现了,阳明心学的“心即理”,莫非就是在说心理革命即科学管理的本质?当然这是一句笑谈,但是我们从这个思路出发,沿着人性和秩序的角度去看,我们看一看历史就会发现,人类一直希望解放人性,但是所有的包括统治和管理在内,有人类形成的秩序都是反人性的,人类就在这两者之间一直斗个不停。这些都是人类形成组织后,有了管理的需求之后发生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宗教,基督教讲人性本恶,所以圣经是合律法及圣录先知书与一体,要向善,也要禁止做恶。佛教讲自度成佛,心即佛,强调每个人都要找寻内心的佛之所在,同时又说,一定要持戒,戒能生定,定能生慧,而后方可自渡。儒家讲内圣外王,正德厚生,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的天人合一。包括我们现在提倡的读书和健身,细细想来,都包含了对于人性的解放和对于人自己外身秩序的统一。所以到此刻,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泰勒所说的,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伟大的心理革命。而心理革命是思想的革命,但是思想的革命总是会表现在文化和教育上,最终一定是以工业革命而表现出来。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现在名誉天下,但是早期的时候,德国制造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当时整个欧洲很多国家拒绝进口德国的产品,后来英国居然名目张胆地侮辱德国,要求德国的产品进入英国必须打上“made in Germany",民众自己判断还非要买,那就跟政府没关系了。大家可以想象德国的心理阴影,所以德国决定改变,但是德国并没有从制造业改革,而是进行了教育改革,大量地建设职业教育学院,技术教育学院,高中生毕业后很多人不去读大学,而是直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而后直接去企业工作,经过几年的变化,德国的产品质量直线上升,最终成为国际上制造业的顶级标准之一。大家就可以发现,工业的变革,居然是从文化和教育开始的。实际上,工业革命从下层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文化和教育,并最终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2、空想主义家罗伯特欧文关注人性,查尔斯巴比奇推动工厂体制方面使用了系统科学的方法,关注秩序;中国的墨家和法家,一个过于强调人性,一个极端地使用酷刑,极其相似。美国工业革命之后,大规模生产成为企业标配,秩序也慢慢在管理中逐步体系化科学化。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早期的工厂管理先驱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下,一个就是罗伯特欧文,就是被称为的空想主义家的欧文,欧文本身是一位成功的企业主,通过管理获得了成功,并在管理方面有心得,但是欧文一直关注人性问题,希望能够建设一个新道德社会,而这个社会的建立是以人性的道德和伦理来限制的,而并没有建立外部的法律秩序,最终以失败告终。

另外一个人就是查尔斯巴比奇,他在推动工厂体制方面使用了系统科学的方法,比美国更早使用。也就是说,可以理解为他关注的是秩序,而欧文关注的是人性,但是两个人都没有去统一,只是在片面的平衡。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时期,墨家和法家,一个过于强调人性,一个极端地使用酷刑,何其相似。到了美国工业革命之后,从美国的制造业开始,大规模生产成为企业的标配,而秩序开始慢慢在管理中形成体系化科学化。

3、19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效率成了关键词,而这个时代被雷恩称之为科学管理时代,泰勒先生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传递到了北美,而北美的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但是系统的管理最先在铁路系统进行,随着19世纪后半叶的到来,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效率成了关键词,而这个时代被雷恩称之为科学管理时代,一个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佛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泰勒先生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出生于1856,在1915因患肺炎在费城逝世,终年59岁。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1)泰勒励志的一生

1856年泰勒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在接受中学教育后,就去了专科学校学习。是不是觉得不怎么地,接下来泰勒在1874年直接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如果他在中国,估计也就跟哈佛无缘了。但是泰勒先生很不一般,因为他在1875年,进入费城的一个水压工厂当模具工和机工学徒。这个让人费解,一个法律系的高材生居然去做了学徒,非常意外。但是真实的原因是泰勒因为过度学习导致眼睛痛,他放弃了学业。

到了1878年,他转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从机械工人做起,历任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等职,1881年,泰勒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为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1883年,通过业余学习,获得新泽西州霍肯博的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位。1884年,担任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1886年,他加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1890年他到费城一家造纸业投资公司任总经理,三年后辞去投资公司职务开始了创业,放在现在那可是PE和VC争着给送钱的大咖,他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此后,他在多家公司进行科学管理的实验。

到了1898年,泰勒以顾问身份去了伯利恒钢铁公司,此后在伯利恒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实验得出了工作定额的原理,铁锹实验得出的是工具标准化的典型事例。此外泰勒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1901年,离开伯利恒钢铁公司,不再同任何工业公司来往,只从事不收取报酬的管理咨询、写作和演讲工作,推广科学管理。

1903年,正式出版《工场管理》。同年,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09年之后,这年冬天,泰勒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邀请,到哈佛讲授科学管理,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_第4张图片
泰勒的一生

将泰勒先生和雷恩先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很有意思的是,会发现,二者居然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二者都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都经历了企业的实战后又去读书获得博士学位,最后都在大学任教。或许这种相似才让二位管理学的大家,在相隔80年后居然有很多的共鸣之处。

(2)泰勒认为的管理四原则:发展真正的科学;科学地选拔工人;工人的科学教育和发展;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合作。

泰勒先生认为管理是心理革命,有四个原则,一是发展真正的科学,二是科学地选拔工人,三是工人的科学教育和发展,四是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合作。可以说泰勒先生是已经说出了管理的本质,但是由于环境和发展阶段影响,他还是更多地关注在秩序层面。那么随着科学管理的发展和成熟,影响到了全世界,在整个欧洲掀起一股浪潮,连列宁都说,科学管理是实现经济进步的最先进的方法。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苏联工人的高生产力并非来自工作分析和更好的管理办法,而是来自无私的辛勤劳动和对于苏联的奉献精神。

4、社会人时代,霍桑试验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社会人时代,霍桑试验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地突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前面这个模型里说的,从秩序转向了人性方面。

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_第5张图片

那么霍桑实验的结果是四个方面,一是职工是“社会人”。社会人是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经济人”相对。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二是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是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四是存在着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科学管理思想时代正好在经济周期的上升期,而到了社会人时代,却进入了大萧条,面临经济危机,而在这个时候霍桑研究将人际关系运动推向前台,并提出了社会人的主题,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而美国政府需要帮助企业和个人,战后的繁荣产生了对最高管理层视角的需求,但是当时的经济环境及科学管理时代对工人造成的过压,使得人们竭力想找到归属及与他人和睦相处来获得认同,而这种背景造成了社会人时代对于人的更加关注,霍桑研究在此时发扬光大恰逢其时。

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_第6张图片
大萧条后对人的关注

5、二战后管理开始复兴,百家争鸣,惹事管理演变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理论完成了循环。从个人特征到权变特征,最后又返回到领导者风格和领导者成员关系。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十个美国后勤军人被他们的上司桑顿上校打包送到了福特公司,给福特二世带来新的思路,这十个军人用在战争中的统筹学为福特带来了数字管理,拯救了衰退的福特事业,成就了哈佛商学院,开创了全球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先河,这十个人被称为“蓝血十杰”,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说他们呢,二战后,一般管理开始复兴,各种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确认了所谓的管理理论丛林的多元化,进入了管理的百家争鸣,而后人与组织的理论再次迎来了新的高峰,人事管理演变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理论完成了循环,从个人特征到权变理论,最后再返回到领导者风格和领导者成员关系。

管理中的科学与系统在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兴起中,重新寻找另外一种秩序,而秩序又被重新打破,与人性的追求形成新的模型,而这个模型,居然与产业发展模型是如此一致。可以看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若想持续获得成功,一定是在前一轮增长达到衰退之前,开始布局下一个增长,同时市值增长的曲线会随着逐渐变的陡峭。每一次人性的解放,都是伴随着秩序的打破,打破的是旧秩序对于人性的压制,而解放后的人,在效率上的提升无与伦比,同时人的幸福感反而会越来越强。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假设,是否正确或准确,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验证。

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_第7张图片
人的解放与秩序的打破及重建

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都是历史过程的产物,而这个过程跟人性的需求相辅相成,不能够单一的去看,所以既是哲学,又是思想,每一次秩序的瓶颈,都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造成的,而本质上是人性的释放。所以我最后又回到我的假设中去: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谋求人性与秩序的平衡、半平衡、不平衡,无论是宗教、哲学、科学、管理等,最终都不得不回归到人性和秩序这个话题中去。至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时间和案例来证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人性与秩序的角度看《管理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