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

向来在小长假出游就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真的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呐。但,我觉得比起七天待在寝室发霉,出去走走,这都不算事儿。心血来潮的我,受《欢乐颂》的影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魔都为首站,扫了下地图,苏州离上海好近,就这么定了。

从盐城出发,订的中午的汽车票,一直下着小雨,汽车晚点了近6个小时,晚点和小雨已经将我出行的心淋得湿透。车出发,雨停。在黑夜里行驶4个多小时,到上海青浦已经接近22点半。和室友一起去她同学那里住下。问过室友同学后发现原来没有做好攻略,略微觉得不靠谱,开始自己设定行程安排,用小本子写下乘车路线。来上海之前看了一些攻略,大致确定了几个必玩的地方: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外滩——老城隍庙——田子坊——东方明珠电视塔。


Day 1: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市博物馆———上海戏剧院——上海外滩——外白渡桥

早晨6点40起床,室友同学为我们炒了三个菜,烧得不错。从青浦坐公交去地铁2号线再转10号线就来到南京路东。

10月2号9点的南京路步行街没有太多人。记得那天的天空是瓦蓝瓦蓝的,吹着凉爽的风,花坛边上坐了好多人,一些商铺还没开门。在南京路步行街的石碑前拍了一张合照,就开始散步了。阳光略有刺眼,有点小晒。走到另一头的石碑路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路变得拥挤。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品牌店,银楼和黄金楼一个接连一个,随手买了一瓶上海老酸奶,白橙色,味道比汉口老酸奶醇厚,15块大洋,是汉口老酸奶的近4倍。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张图片

南京路步行街适合购物,倘若不shopping,吹着微风,漫步也是极好的,高楼大厦遮挡了部分阳光,不那么热。到了路口,看了下指示牌,我说想去上海书城和上海戏剧院。过马路,走上天桥,能看到好几栋高耸入云的大楼。前行看到一大堆人聚集,原来是上海博物馆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我提议,既然恰巧走到这儿,就去看看吧。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2张图片

太阳底下,排了近1个小时的队,入馆。没有按照参馆顺序从一楼看起,而是径直上了4楼,挑几个感兴趣的馆逛了逛。明清家具馆是以前没见过的。才知道了什么是红木、乌木、檀香木、黄梨木、铁力木,陈列的一些椅子和床还有桌子算是在电视剧和生活中见过,屏风比较精致。接着去了明清瓷器馆,看到这些通透晶莹的玉器,繁琐的雕刻图案,鲜艳多彩的配色,不禁感叹先人的智慧。少数民族艺术馆里陈列比较多的是他们的服装,跟以前见过的一些有点差别,每件衣服都很硕大,我都有些怀疑他们都长得很壮实。再就是藏族的一些面具,比较狰狞,大概是祭祀跳大神驱除魔鬼用的。还有一些是青铜和衣帽用品,很有民族的典型性。雕塑馆里更多的是佛像和观音像。书法馆里能找到几位大家的作品,苏黄米蔡,王羲之,赵孟頫,欧阳询,赵佶.....还能识得不同的字体和里面的一些字,偶尔浅浅点评。画馆也是看个皮毛。雕塑馆里多是佛像和观音像。

从博物馆出来,馆前的人民广场的音乐喷泉吸引了好多人,特别是小盆友。随着音乐节奏的变换,泉水时而猛地向上喷出,时而缓慢落下,时而连续喷薄。靠近喷泉一点点,就能感觉到清爽的水轻溅在身上,很清凉。调皮的小盆友,用肉嘟嘟的小手去浇水,一不小心被淋了个湿透。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3张图片

到附近的地下商场吃了碗面,小憩片刻,很满足。沿着路,不知不觉来到上海剧院,楼前是一块儿草坪,石碑上刻着”上海大剧院“几个大字,侧边是莎士比亚的石像,以及他的几部经典的作品的石像。进到馆内的一楼展厅,有好多莎士比亚戏剧的邮票的展板,2楼跟3楼是演出厅。去的那天没有演出,所以没能上去。

走走停停逛逛,绕着一两条路走了好几遍,想找鞋店买双舒适的鞋,在商场里逛了好几家,都有些贵,放弃了。倒是在一些比较老的街道转悠了好久,看到上海繁华之外也有朴实的一面,农贸市场与其他地方无异。上海书城没找到,看了看时间,不早了。快5点了。路上的行人摩肩接踵,好多道路都是单行道,兵哥哥们用自己的身体做成一道人墙,来分截人流,疏导交通。像沙丁鱼似的人群涌向外滩,我们完全是被动地被推向前面,跟着前面人的脚步,缓慢地挪动。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4张图片

东方明珠电视塔离我们越来越近。终于,踏上外滩这块土地,天未黑,都是嘈杂的人声。我们开始拿着手机对着黄浦江对岸狂拍。对岸是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海关大楼,彩灯点亮,流光溢彩。有座楼上连续滚动着我爱上海,爱我上海,爱我中华。在那一刻,我心潮澎湃。吹着江风,看着游轮一艘艘地从眼前开走又开来,对面不断闪烁的灯,使整个上海都被点亮。很陶醉在这样的外滩。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5张图片

走向外白渡桥,偶见人民英雄纪念塔,想起侵华战争的种种,将脚迈向前方。外白渡桥不长,很多新人在这里拍照。可能都有些情深深雨蒙蒙的情结在里面吧。听说这座桥是当初依萍跳河的那座桥。当年爱恨交织,又无比勇敢执着的依萍深入人心,她和书桓之间的情爱纠结打动无数人。如今,行走在这座桥上,犹记得,依萍穿着一条红裙子,头上装饰的轻纱微微遮住脸,穿着高跟鞋坐在桥上高歌.....


Day2 城隍庙——田子坊——东方明珠电视塔

上海老街是一条老街,虽然有好多房子是青砖石瓦,窗子也是木质的镂空花纹,但是,满满的商业气息已经将它的历史感席卷殆尽。小吃店、奶茶店、特产店、服装店、品牌连锁店布满整个街道。依然是沙丁鱼似的人群,跟着人群涌动,偶然看到湖心亭,想起张岱的那篇湖心亭看雪,想起杭州的湖心亭。亭中有睡莲有许多观赏的鲤锦,还有一尊古代美女的雕像,短短几分钟从九曲桥走过,湖心亭也就是这么匆匆走过。

城隍庙居然收起了门票,10元,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庙小供奉的神不少。我诚心诚意地磕了几个头,拜了拜几个神。到一个大殿门口,看到跪拜的礼仪,发现自己错了,观察下大多数人都错了,有点西方基督式的祈祷。不管怎样,心诚就行。仪式也只是一个载体。

拜完庙里的神仙,被周围的美食的香味所诱惑。小吃广场里挤满了食客,找个空座位是个艰巨的任务。种类繁多,价格不菲。吃了份荷叶饭填了肚子,味道一般。实在受不了巴掌大的地方,有这么多人挤来挤去,就打算直接去田子坊。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6张图片

来上海之前,我就知道田子坊是个文艺气息满满的地方,而我又比较喜欢这种style,自然对它期待满怀。的确有好多文艺的小店。无奈人太多,街道和店面都太狭小。奇怪的是来田子坊的老少不少。不该都是文青嘛。剪纸和捏泥人挺有意思,其他的店与我在昙华林、乌镇、西塘看到的大同小异。气味图书馆吸引我走进去。拿起城市瓶闻了闻。选择了上海、北京、香港、东京,现在大体不记得当初的味道,但对上海的气味蛮喜欢。还有泉水、森林、彩虹、阳光的气味。田子坊有些兴败而归。

对东方明珠电视塔期待起来。匆匆赶去陆家嘴,在天桥吃饭后又匆匆去取票,没来得及在桥上好好感受下吹着风,远眺。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7张图片

2个小时漫长的排队,登上263米的主观光层向下俯视,所有的等待都值得了。在这么高的地方,从透明的窗外望去,整个夜晚星光璀璨,黄浦江好似一条银色的带子,霓虹灯闪烁不停,车川流不息,红的、绿的、紫的、蓝的、黄的、白的,这些光在律动,我的心加速跳动,我想知道那些人之所以向往大城市的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喜欢这样的夜晚,华灯初上,却是座闪闪发光的城,你不禁陶醉于此。我在内心大声呼喊,我爱上海,我要留下来。原谅词穷,无法形容它无与伦比的美丽。259米是悬空走廊,透过它可以看到塔下面的大厦,街道。也是璀璨闪亮。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8张图片

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赶紧下到0米大厅,发现这0米内的这个历史博物馆也是大写的赞。无奈,我只草草拍了几十张图片。透过这个馆,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看到上海的建筑、生活、外滩的变化历程,超级超级有意思......


Day3: 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复旦(邯郸校区)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9张图片

总听到别人说”清北复交“,那么来了上海,这两所学校是必不能少去的。误打误撞就走到交大的老图书馆门前,听说这个图书馆前身是南洋图书馆,1919年至今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欧式建筑风格。南洋公学馆在门外瞄了瞄。感受比较深的是,道路开阔而平坦,树高大而挺拔,比较多休闲放松的地方。交大向来以治学严谨闻名,看来他们也比较重视劳逸结合。而复旦则是文人气息扑面而来。从校徽的篆文开始,到燕园,熙园,周边有些小亭,亭的名字大多文雅,还有涧、潭。每每走在这样的校园,都会觉得是件美好的事情。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0张图片

时间总是很紧,路程总是很赶。

从上海到苏州的距离很近,动车也就50分钟。踏上苏州这片土地,江南水乡的味道将我包围。

从苏州站到汽车北站,沿途是一条长长的护城河,两岸种满了柳树,坐在车上,公交疾驰,这树这水在飞快地倒退。住在吴江区,路过很多电子厂和人力资源公司。苏州经济已经跃居江苏第一,大概是工业园区和电子产业比较发达吧。


Day4:拙政园——苏州历史博物馆——平江路——山塘街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1张图片

中学学了苏州园林这篇课文,对其假山池沼的配合、亭台楼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略有些印象。入园买了个导游机,走到哪儿讲解到哪儿,挺好。框景,移步换景,深有体会,这些设计师和工程师真可谓独具匠心和巧夺天工。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或是一潭,或是弯弯曲曲的一条水带,或是一池......非得亲自来园中走一走,看一看,你才能领略到其博大精深。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2张图片

博物馆里让我赞叹的是苏绣,历来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亲眼见过后,也挺震撼的。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深厚的江南气息和底蕴。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3张图片

平江路和山塘街都是千年历史老街。去的时候依然人山人海,小吃叫卖声不绝入耳,游客手中拿满了小吃,从臭豆腐到大鱿鱼、大香肠、鸡爪再到各式冰淇淋、汤圆、糕点,还有一种新式的果饮,有一种红色被称作冷血,蓝色被称为无情,也是蛮新奇的。沿河两岸除了小吃店就是连锁的木不子、猫的天空之城、绣娘、上海女人、摩登女人、路上海等,还有一些差不多的特色店。没有了新意。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孩儿的吵闹,行人的摩肩接踵,喇叭洗脑广告,垃圾桶里塞得慢慢的食品包装袋,地上散落的竹签,卫生纸团,让我觉得几分窒息。偶然看到一家花店,名叫”花无缺“。进店后,很惊叹插花师的创意,惊叹花的鲜艳,喜欢满天星(有太多叫不出名字的花......)。我想在这里工作的人应该很幸福吧。出门看到很有意思的是,门外放了招人的招聘启事”花无缺,缺人,这个字正好把人字挖掉,超有创意。后来在前面一家花店给自己买了一小撮的满天星回去。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4张图片

在写这个杂记得时候恰看到老师发了一个链接说戴望舒的《雨巷》的那个百年老宅被烧了,好遗憾,当时确实有经过丁香巷却没去那雨巷看一看老宅,遗憾。

山塘街夜景没有想象中好,商业化太重,又加上我已经见识了西塘和乌镇,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Day 5——Day 6 同里古镇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5张图片

同里是中国六大古镇之一,也该是保存比较好的一个镇,商业化没有很严重。

这里真的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地方。好多好多桥,水都是活水,从太湖流出来的,沿河住了一些人家,小巷里也是当地的人。坐在小手摇船上,摇船听大妈说,以前日子挺苦的,现在好多了,但留在镇里的多是中年人和老人,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拼去了。船依此经过同里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这里依然保存着古老的习俗,结婚的时候新人一定是要“走三桥”的。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大妈说我们既然来了,一定要走走三桥,“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工作顺利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喜欢这样安静的小镇,很安逸,很清静,我喜欢有水,有桥的地方,喜欢马头墙。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6张图片

进到景点里,有一些都是明清时代的私宅,前庭后院,或者前厅中花园后牌楼,再或者前厅中间是宅邸后面是后花园。碑刻上有祖传的家训,有暗八仙,屋檐的讲究也不太懂,有龙首龙尾什么的(原谅无知小白),牌楼木刻花纹十分讲究,有一家是御史,刻了九层花纹,每一条都形态各异,窗子镂空的花纹精致。从楼上向外眺望可以看到院中或园中的景,园里有很多古树,也有假山,有小池,院里狭窄的角落也会有一棵古树倚墙独自开放。每一个景点都让人惊叹。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7张图片

余秋雨先生在《江南小镇》中写道:“周庄对于我,是乐于参观而不会想到要长久驻足的,而同里却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奇怪心愿。”

虽然陶醉在这样的江南水乡里,但也有担忧。景点里我们可以很近距离地接触到一些东西和文物,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去了魔都上海,一个让所有青年向往的繁华的大都市,去了水墨苏州,一个让所有文青憧憬的风情如画的江南,我都是喜欢的。

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_第18张图片

但,上海适合打拼,苏州小镇适合闲适的时候安放心灵,适合养老。

                                                                                                                 写于2016年11月2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向繁华之都,心留宁静之乡——上海苏州旅行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