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

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

没记错的话,这句话出自于几年前,一篇对陈佩斯的采访稿。

那会的陈佩斯已经开始在舞台喜剧界崭露头角,那篇报导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陈的确是一位喜剧大师,他知道人为何会发笑。

人发笑,其实是在表达一种优越感。

当我们在看到一个人或一件事后感到了差势,就会发笑。简单说来就是要有人倒霉!

每一部经典的喜剧作品都在充分展现着这一点,卓别林的滑稽,憨豆的糗事,被Jerry各种蹂躏的Tom猫,坐在轮椅上不愿起来的范伟,简直不胜枚举。

每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_第1张图片

相同的道理,幽默的核心为什么是自嘲?

因为自嘲便是以一种低姿态来激发你的优越感,以便博你一笑。

“每一个引得观众发笑的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

陈能精炼出这句话,证明了他在喜剧上的天分和造诣。

反观现在春晚上那些索然无味的小品相声,皆是一副高贵的姿态在表演,还企图在笑点里夹杂人生哲理来传授给观众,真是逼着人换台。

你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看到有一男的在求婚,单膝跪地手捧玫瑰。你就算是个乐天派,也只会觉得温馨浪漫而已,不会哈哈大笑。

而这时,女方突然接起玫瑰一把耍在男的脸上,拂手扬长而去。你看着他错愕的脸上挂满残枝败蕊,顿时捧腹大笑。没想到笑声被他听到,他恼羞成怒向你冲来,你顿时慌了神。可他却在冲到你面前时摔了一跤,你刚凝固的笑声又一次爆发了出来。

看到这里应该再不难发现,笑点的产生的确是基于悲剧的开始

可惜的是,那些优秀的喜剧人,纷纷因为太习惯于轻贱自己而有了些心病,却并没有得到世人的理解。

每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_第2张图片

喜剧是旁观者的消遣,是当局者的悲惨。

如果你不觉得好笑,那么你也是某种形式的当局者。

喜剧演员贾玲终于火了,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大碗娱乐,新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品《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献给母亲的作品。

但是这个作品确实她一辈子的心痛。

大学第一年,贾玲的母亲和父亲开着小翻斗车去搬稻草,母亲不慎坠下车,抢救无效死亡。她没来得及见到贾玲拼出头的那一天。这是贾玲心中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在小品里,贾玲穿越回去,和年轻时的母亲隔空对话,说出了一直来不及倾诉的深情:

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

妈,我给你买了一件皮大衣。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我想你!

妈,你看,我终于有出息了,我终于成为了自己和你们想要我成为的人。

我过得很好,只想让你知道。

可是,你去哪里了?

灯光暗下,贾玲站在舞台中央失声痛哭,她仿佛回到刚进大学得知母亲死讯的那一瞬,无助、绝望。

贾玲说:母亲去世后,再没有一件事情让我真正开心起来。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么怎么样,我都觉得我始终……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会想着,我妈不知道。

若不是贾玲将自己10余年不曾揭开的伤疤呈现在大众面前,也许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爱大笑,有着两个甜甜酒窝的姑娘,内心有如此沉重的悲伤。

贾玲用这种在自己伤疤上撒盐作践自己的行为,只是为了尊重她的职业,尊重她作为一名喜剧演员的身份,只为了作品。

喜剧到头来还是悲剧的衍生品,只不过是以一种”我觉得好笑就行了“的方式,加点荒谬而真实的手法,化个妆,再一次揭开在观众面前。

每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_第3张图片

都说创作源于生活,可生活哪有这么多开心值得捧腹大笑的事情,还不是自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所以说,喜剧演员是伟大的,他们也”功利“,追求你吝啬的掌声,乞求你难开口的笑声。

喜剧源于对荒诞与错位的展示,而造成荒诞和错位的往往是悲剧。

这使我想起《人间失格》里的叶藏。

从小便竭力在旁人面前扮演一个滑稽的角色,滑稽之下却是不能被他人理解也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面目,狰狞而又颓然。为了以某种方式融入世界,他扮演滑稽,“某种方式”有多畸形,他不介意,但貌似也找不到其他出路。这就是内核,被阴郁的黑与灰裹挟,隐匿在他一个又一个滑稽的动作和表情里,在旁人的发自内心的哄笑声里顿生悲怆。

每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_第4张图片

叶藏所作的那些努力,本身就是悲剧,这更是导致他悲剧人生的一大诱因。

喜剧一旦被撕开就是悲剧,喜剧只存于表象,大多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来初步判断,而一旦抛开这些东西不谈,从表演者表演桥段的目的出发,从心理动机,故事背景考虑的话,你就会发现事实上表演不是很搞笑,反而让人很难过。

就好比星爷的大话西游,一开始以为是喜剧,看的次数多了,理解的角度变了,发现不再是一部单纯的喜剧,而是彻彻底底的悲剧,所以悲剧有一个喜剧的外表,喜剧有一个悲剧的内核。

欢迎关注公众号:三分烧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