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柯玉升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1张图片

核心提示: 60岁开始学写字,76岁开始出书,如今80岁高龄的她已经出版了四本书.她就是传奇奶奶姜淑梅。她说,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说她传奇一点都不为过:

60岁开始学写字,76岁开始出书,如今80岁高龄的她已经出版了四本书,她就是传奇奶奶姜淑梅。

姜淑梅,1937年出生在山东,历经民国、抗战、新中国,经历过战乱也感受过饥荒,在一个工厂当了二十多年的临时工,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我60岁以前的小目标就是活着。”

十几年前,如果有人告诉姜淑梅: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她一定觉得那是玩笑话。她没读过书,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2张图片


然而,这并不是玩笑。

60岁,识字

1996年,一直陪伴姜淑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在儿女面前总是很坚强,但精神还是不可避免的变得差起来,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为了让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女儿艾苓提出让姜淑梅学习认字写字。

虽然没上过学,但姜淑梅心里一直有学习的想法,想记些有趣的旧事新事,在女儿的鼓励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

姜淑梅怀中抱着的是她的外孙女,也是她后来的识字老师。

姜淑梅将字编成快板,让孙女写下来,自己照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遍再一遍;

别人看电视是看剧情,她就看上面的字,一边看,一边学;

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

认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哪怕从零开始,也决不放弃。

虽然学习生活常常被各种事情打断。

没有了爹,娘就把自己变成一块大补丁,哪家的生活出现漏洞,她就把自己及时补到哪里:表弟开小吃店人手少,她听说了就去打下手;小妹生孩子,她就帮着带孩子;二嫂病倒了,她又过去照顾二嫂照顾那个家;大家都忙的时候,她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但姜淑梅从未想过放弃。没时间就早上起早看书,做饭空档也可以学习,带孩子就一边哄他一边念字,总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时间。

一一艾苓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3张图片
姜淑梅读莫言的《檀香刑》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点一点地学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从最开始看幼儿认字图书,到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后来看莫言的《蛙》《檀香刑》。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75岁,写作

写字比认字难得多。

对于姜淑梅来说,写字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事情。刚拿起笔时,手直哆嗦,横也写不直,竖也写不直,一天都写不出两句话。

连着练习了一段时间,一天也只是能写上三五行字。

三五行字,对于我们来说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对于姜淑梅来说却要耗尽一天的功夫。但即使很难,她也总是大清早起来用废纸写作,各种说明书和废纸壳的背面都不放过,只要能写的地方都可以拿来练字。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1999年,姜淑梅在女儿艾苓出版的散文集上,一笔一画写下了两句话: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

那一年,姜淑梅62岁,学写字刚满两年。

慢慢学会写字后,在女儿的鼓励下,75岁的姜淑梅开始写作,写自己经历过的和听说过的各种故事。

“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

一个字还写不好的老太要写故事,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连姜淑梅的哥哥和儿子都对她表示怀疑。姜淑梅也不过多辩解,只是安安静静去写每一个故事,写得不好就重新再写,今天写不好就明天继续写。

外孙不在家,她在卧室起来就写。寒假外孙回来,她就悄悄起来去客厅。每天早晨起来,我都看到客厅的小桌上放着台灯,旁边放着小凳。

——艾苓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4张图片


76岁,出书

主要作品

《乱时候,穷时候》《乱时候,穷时候》《长脖子女人》《俺男人》《俺男人》《苦菜花,甘蔗芽》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5张图片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6张图片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7张图片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8张图片

我们离梦想很远吗?

不过就差了一个坚持而已。

通过自己的笔,姜淑梅将一个个心底的故事写下。

一开始写得总是写得磕磕绊绊,有时候一天写不到一句话,一天就写几个字。写出来的故事没什么意思,病句倒是不少,甚至很多字都不会写。但这并不能阻挡姜淑梅写作的热情。

“只要睁开眼睛,只有吃饭耽误我的事,上厕所耽误我的事,剩下我都用在写作上”。

渐渐的,姜淑梅的故事写得越来越流畅,也越来越生动。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她不做判断,没有抱怨和痛诉,只是将故事原原本本的讲出来。

女儿艾苓将母亲的故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立刻收到很多人的回应,他们都被姜淑梅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所打动。

2013年,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

“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对面,泡上一壶土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传奇。”

“姜淑梅女士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从一个字不识到出版自己的书,不可不谓之传奇。但姜淑梅的传奇却不仅如此。

一年出一本书,姜淑梅的“雄心”

姜淑梅曾口出“狂言”:我一年出一本。

而她确实做到了,从第一本书开始,到今天,姜淑梅已经出了4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

十多万字一本,本本动人,篇篇精彩。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姜淑梅就到各个地方去“上货”,姜淑梅说:作家出去叫采风,记者出去叫采访。俺没文化,跟人家不一样,出去找故事,俺说是“上货”。

姜淑梅爱和各地的老人交流,听他们讲述那些已经快要被遗忘的事情,有真实的经历,奇妙的传说,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各种怪谈,谈狐说鬼,再用文字向读者娓娓道来。

“我写出来让年轻人看一看,知道老辈子人是怎么活过来的,以前的人都过的什么日子、经过哪些痛苦。大家都知道知道,一代一代传下去。要是我要不写的话,那些老事不都失传了嘛。”

2014年姜淑梅成为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一员,2015年,她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作家。

而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姜淑梅显得很淡然: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写作唱歌弹琴画画,余生全是精彩。

除了写作,姜淑梅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这是姜淑梅的座右铭。

她去学唱歌,不知道歌词,就让女儿在网上找,找完让女婿打印下来,没事就拿着唱。开始气短不够用,后来越唱气越足。唱起《沂蒙山小调》韵味绵长,很是动听。

学着弹琴,照着简谱自学电子琴,慢慢也能弹出调来,如今已经能弹出好些小曲来。

她还坚持一天两次出去运动,每天都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带着邻居一起做老年回春保健操。80岁的人了,精神气儿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好。

80岁姜淑梅又开始学着画画,为自己的新书画插图。她还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要是老天爷能给我时间,我的梦想是90岁之前成为一名画家。”

从文盲到作家,学着弹琴唱歌画画,这位80岁的传奇奶奶,就这样把人生过成了诗般模样。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样事,你就下定决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去,别三心二意,它就能做成了。”

《读书》栏目的主持人说:"我曾经很害怕变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想起来都觉得很恐怖的事。可是在读完姜淑梅的书之后,我对于老年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勇气。"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除非你已经放弃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生命的全部热情,并且拒绝迈出往前的一步。



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_第9张图片


作品评价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

姜奶奶的书中,让人惊讶的段落比比皆是。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在她笔下,历史变得如此真切,几十年国家民族的风云变幻,化为了普通人身上的普通事。姜淑梅老人把传统朴实的价值观融入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最基本的文化传承方式。老人家一辈子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如今写书也没有技巧可以仰仗,但是她却把传统中国女性的美德融入到了写作当中,让那些故事显得温柔、善良。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中央电视台"读书"主持人李潘:

我曾经很害怕变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想起来都觉得很恐怖的事。可是在读完《乱时候,穷时候》,认识了作者姜淑梅老人之后,我对于老年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勇气。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新周刊》杨杨:

人命关天,但在乱时候、穷时候,人命脆弱到仿佛一根指头就能捻碎。姜淑梅60岁那年开始学写字,75岁那年开始尝试着将这些故事写出来,76岁时,这些故事结集成书,读过的人说:每个字都"钉"在纸上。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乱时候,穷时候》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翻开书页,听听姜淑梅老人的故事。

马国兴(作家,《读库》特约审校):

姜淑梅的文字面世后,好评如潮,为她赢得了很多"姜丝",一些外地读者甚至慕名登门拜访。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也与她联系,拍摄制作了一个时长约十五分钟的专题片。

阅读姜淑梅的作品,除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场景,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身上的精气神。如今,她又将这股劲儿用在创作上,不到一年,竟然累积了十余万字,让我汗颜。

《读库》之外,她的文字在《北方文学》《新青年》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个人作品集《乱时候,穷时候》也新鲜上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忽然想起老家俗语:"不怕起点迟,只要起点高。"这已不仅仅是老有所为的故事了,更是一个励志的传奇。

【新浪微博网友】故作冰天跃马行:姜淑梅的作品"摆事实不讲道理",平铺直叙,清似流水,文字浅白,如话家常,却读得我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好文字,好故事。

【新浪微博网友】Summerlovers:出差的末尾,总感觉累得要死要活。上了高铁也睡不着觉,看了姜淑梅的作品,看得我眼泪哗哗往下掉。文章最后说:人啥时候最有劲?人穷的时候最有劲。不累了。明天醒来,继续奋斗。

【新浪微博网友】石头Avatar:看第一遍时,我不明白,为何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子,可以有这种胸怀。再看后,才明白,娘对女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娘传授的经验帮助女子度过了一个个坎坷,娘赋予的智慧与态度,让女子一次次从困难中走出。母亲的伟大,超出了想象。

【新浪微博网友】依然fantasy2012:从姜淑梅的作品,看到一个勤劳、坚忍且不乏智慧的中国传统劳动妇女的形象。《挨饿那两年》看得人心疼,《卖碱》看得可有劲儿。从《挨饿那两年》到《卖碱》,看到人不甘命运,心存希望的挣扎与奋斗。突然想认识一下这位老阿姨呢,也听听她讲别的时候。

【新浪微博网友】不是徒有虚名的事儿妈:《闹黄皮子》看得心惊肉跳的,难不成真有这回事儿啊?!

【新浪微博网友】看风景的猫:我很讨厌老师整天让小学生抄写背诵的那些所谓的"好词好句",姜淑梅的作品正好可以作范文,让四年级的儿子明白:好文章可以一个成语都没有!

【新浪微博网友】孟强Face-Demon:前天晚上看的时候就在想,作者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吗?还是作者在以第一人称写着别人的故事?语言平实,就像母亲在述说她的陈年旧事一样,着实让人感动。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着他的伟大。

亚马逊编辑特别推荐:

姜淑梅的作品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对面,泡上一壶土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传奇。在某个瞬间,会恍惚回到那穷乱不堪的世道,体味人与贫穷、生存、动荡、命运抗衡的惊心动魄。

这本书以极为质朴的方式在讲故事,通篇都是简练的大白话,甚至连第一人称用的都是"俺";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丰满复杂,人物事件真实有力,貌似简陋的讲述方法,反而能激发出故事的质感,还原出时代环境的样貌,让人能闻到泥土的味道,听到背景音的噪杂。

那些大时代下偏居一隅的小人物,或可爱,或可怜,或可笑,或可恨,都是那么真实。作者虽然在裹脚的年代中长大,但是对那些笔下之人身边之事,并不作一丝评判和嬉笑怒骂,简单的勾勒让所有悲喜触手可及。但是读过的人,却能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触动和震撼,开始体会出:美与丑,爱和妒,温暖和冷酷都根植在人性之中,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年代,都将不断上演。


姜淑梅经典语录


一家儿子在山西挣回很多钱,爹娘都高兴。爹说:“儿子都二十四了,俺找媒婆去,得给儿子说个好媳妇。”娘说:“儿子的事不用你管。”家里有个女儿没嫁人,十八岁,老婆子想把女儿嫁给儿子。从前的女孩不念书,多数女孩都听娘的。到了天黑,老婆子就叫女儿钻到她哥的被窝里,哥俩成了夫妻,小日子过得有滋味。老头看出来了,劝两个孩子:“你找你的媳妇,你找你的婆家,咱中国没这样的,你们这样太丢人了。”两个孩子不听爹的,就听娘的,爹就骂他们牲口,骂老婆子不是人。老头总骂,把他们骂烦了,赶上连阴天,他们把老头灌醉,整死了。

《乱时候,穷时候》


前两年,俺考三个儿子:“人啥时候最有劲?” 一个说胖点儿的时候最有劲,一个说三十岁的时候最有劲,一个说吃饱的时候最有劲。 俺告诉他们:“人穷的时候最有劲。”

《乱时候,穷时候》


洋槐叶子软,没味儿,吃饱了不难受。 桑树叶子硬,也不难吃,就是吃下去难受,扎心扎胃,想吐吐不出来。以后也不敢吃饱了,顶多吃到八成饱。 臭椿叶子还没吃到嘴里,闻着就臭,吃它的时候得闭着气,不敢使劲呼吸。 榆树叶子最好吃。一九五八年吃大锅饭散伙,家家没吃的,庄上的榆树皮让人扒光了,那些榆树全死了。

《乱时候,穷时候》


先是骑木驴游街。木驴是木头做的,驴蹄子上有四个轱辘,驴后背上有个三寸长的铁钉,尖儿朝上。这家的闺女坐到木驴上,铁钉子插到屁股眼里。她娘推着木驴,她哥拉着木驴缰绳,边走边吆喝:“俺不是人,拿自己的亲妹妹当媳妇,搂着亲妹妹睡觉。”他要是停下来不吆喝,当兵的就过来踢他。

《乱时候,穷时候》


点天灯就是在犯人的两个肩上挖洞,放上粗灯捻子,倒上豆油点着,把人慢慢烧死。

《乱时候,穷时候》


“刘大当家的,铁匠炉是俺庞三一家人开的,是咱两家打交道。俺有对不住你的地方,你对俺来,不用连累百时屯。你要是在百时屯做出那种事来,百时屯的人都得说俺把你们引来的。”

《乱时候,穷时候》


一九一九年,百时屯前街有家姓庞的,开铁匠炉。有个胡子叫刘二恶鬼,常去铁匠炉修枪,他说:“把枪修好,办你们百时屯的事。”

《乱时候,穷时候》


散集的时候,太爷公公就把粮食布袋放到集上,绕着布袋画个圈,下个集再去卖。赶上下雨天,谁的铺子离粮食布袋近,谁就给拿到屋里。不下雨了,再给放到原来的地方。

那时候,只要画个圈,人们就知道,这粮食是有主的。

《苦菜花,甘蔗芽》


人啥时候最有劲?人穷的时候最有劲。

《乱时候,穷时候》


闺女叫丈夫把切菜刀磨快,两个人提着灯拎着刀去看爹。爹脸朝上睡得正香,当闺女的一刀就把爹的脖子砍断一半儿,血滋得闺女身上脸上全是。当爹的睁开眼,两眼瞪得滴溜圆。她叫丈夫抬爹的头,她抬脚。丈夫抬了几步,尿了一裤子,把爹撂在地上。闺女好像一点儿都不害怕,她破口大骂:“你这个龟孙,你真熊!”


百时屯的人都知道,来云他娘是女老缺。

老缺,就是胡子。

她爹就是老缺,家住孙官屯,出去弄钱,让人在东湖里弄死了。东湖里在巨野东边,听说就是现在的微山湖那片,湖很多。

那年,来云他娘十八岁,大辫子过腿弯。听说爹让人弄死了,她把大辫子往头上缠了几道,骑着马就去了东湖里,给爹报仇。

《苦菜花,甘蔗芽》


俺胆小。老伴死了,俺就怕黑天,一夜一夜睡不着觉,睡着了就觉得老伴在俺身边躺着呢。还不敢说害怕,怕吓着孩子。两个侄子在大庆开饭店,承包食堂,俺去帮忙,白天干活累,晚上睡得可香了。

《苦菜花,甘蔗芽》


俺上面有仨哥,大哥比俺大十七岁,二哥比俺大十四岁,三哥比俺大五岁。俺爹跟别人不一样,他喜欢闺女,仨哥他都没抱过,就抱过俺。

俺奶名叫小四,都叫俺四妮儿。

《苦菜花,甘蔗芽》


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

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

俺这辈子跟弹花槌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苦菜花,甘蔗芽》


第二册书没学完,俺家搬到城里。把家安排好了,二哥把俺送到女子学校,叫俺上二年级。教俺的女老师一个姓宋,一个姓商。俺没书,还啥都不会,天天挨手板,有时候打得手肿起来好高。

《苦菜花,甘蔗芽》


六十岁那年,老伴死了。大闺女让俺学字,她想叫俺消愁解闷。她爸刚死,俺学不进去。当时她在北京读书,俺知道她心里难过,心想:要是俺会写信多好,能安慰她,逗她开心。再想:闺女叫俺学字,那俺就学着给她写信吧。

《苦菜花,甘蔗芽》


过去平平常常的事,打仗啊、挨饿啊、批斗啊,现在都成了好故事。第一本书出来以后,俺跟辣椒似的,老了老了还红了。

《苦菜花,甘蔗芽》


那时候,俺也自己编歌,让大外孙女写出来,俺学写学唱。唱熟了,俺也到台上唱。

这样用功不到一年,就泄劲了:俺又不考大学,学写字有啥用啊?以后,就放松了,光认字,不写字了。光看书,也有长进,越认越多,孩子的小人书都能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奇奶奶姜淑梅: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