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欺幼主恃强朝纲 选秀女谋增皇权
(14)
康熙四年六月,各旗选送的秀女陆陆续续地抵达北京城,安置在各旗住下。
明珠把户部送过来的各旗最新的抵京秀女名单和最早的秀女名册对比检查之后,秀女基本上已到齐。离皇皇上定的阅选日子也不远了,各旗的参领、佐领、族长各级官员每日都去给秀女们说明和训练阅选的事宜,如形态、仪表、宫中礼仪、如何回禀帝后的问话等等。内务府根据旗序和应选人数制定的阅选排单、阅选安排,已经分发到各旗都统衙门,等待宫里的通知。
夕阳西下,斜阳把城墙的影子拉得老长,地安门的城墙外,驶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和车,这是第二日送选秀女的两旗车队。穿过地安门,来到神武门外。车队以神武门为界,分列在神武门外的左右两侧城墙下,左边是正黄旗的,右边是镶黄旗。两边又各分三路,由城墙向外按满、蒙、汉顺序依次排开。城外所有人等便在此等候入开启宫门后,接入宫内。
太阳渐渐落下地平线,天空换上夜幕。进入紫禁城的时辰到了,神武门终于打开,内侍太监从宫门走出来,吊着鸭嗓子说道:“入宫时辰到,各秀女下车随杂家步行入宫,正黄旗在前,镶黄旗随后。各位大人及族人们请回吧,明日晌午再回此处等候接回。”
众人皆把女儿请下车,几番叮嘱后,交由佐领、参领按顺序编排入队,再有序走进神武门入宫。
“入宫之后,禁止大声喧哗吵闹,不可擅自离开,一切听从宫里头的安排!”公公在秀女队列前作入宫前相关事宜的交待。
此时,镶黄旗那边响起了小孩子的哭闹声。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小女孩坐在车上撒泼哭闹,几个家人轮番哄着;其中一个年纪大的见众人看过来,忙不迭的小跑过来,在族长身边耳语了几句后,便退到了一旁。
佐领下尚有骁骑校、领催及族长:“每佐领下,每设族长,管束同族之人,其独小族,即令兼管”。
“公公,可否再等一小会子?”镶黄旗的一个族长说道。
“大人,那边怎么回事?”公公说道。
“那是鳌大人家的格格,这会子听说要独自进宫,就闹起脾气哭闹不肯下车走了。”族长说道。
听说是鳌拜家的格格,公公犹豫了。当年吴良辅被诛杀后,裁撤内十三衙门,鳌拜可是力主的辅政大臣,对太监们下手可没有手软过;如今鳌拜在朝廷的势力几乎一手遮天了,连皇上都没放在眼里,公公在这点小事上一点都不想得罪了鳌拜。
“大人,这入宫时间是有规定的,耽搁了时辰,杂家也担不起责任。”公公说道。
“有劳公公稍等片刻。”族长悄悄的塞给公公一个荷包,拱手再施了一礼。
公公把荷包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重量后,左右光顾了一下,见无人注意到,便若无其事的收入袖中,对族长说道:“再给你一刻时间,时间一过,杂家也要回宫复命了。”
“多谢公公。”说完,族长转身回到鳌拜家眷的骡车旁,帮着哄着这位大小姐。
好不容易把小女孩哄得不哭了,强行把她插队现在镶黄旗秀女队伍的前头,鳌拜家人的霸道之势溢于言表。
太监们带着一些秀女从神武门带进顺贞门,便已处于紫禁城的内宫之中了。宫内早有宫女等候着,见秀女们到来,根据安排把这些秀女引入各自的临时住处安置住下。
第二日清晨,宫女们把秀女们从睡梦中唤醒,梳洗打扮,送膳进食,等候皇上和太皇太后在御花园的阅选。
阅选过程暂且不表。明珠得到太监回报接迎秀女入宫情况时,得知鳌拜之女耍泼哭闹耽搁了些入宫时辰。第二日一早,入宫请安时顺带提了一下,太皇太后默默点了点头,便让明珠按计划进行秀女阅选。
几天过后,八旗秀女第一轮阅选结束。鳌拜之女被撂了牌子,鳌拜甚是大怒,感觉被人扇了耳刮子,入宫问究竟。
“太皇太后,我鳌拜之女有何差错,竟在第一轮阅选被撂牌子?”鳌拜面对太皇太后,出了仅有的臣子之礼数外,更多的是质问。
“鳌大人,这宫中有宫中的规矩,这选秀女有选秀女的规矩,谁适合安守后宫,哀家统管这后宫数十年,自然是分辨得出的。”太皇太后看着鳌拜盛气勃然的样子,不紧不慢的缓缓说着,“鳌大人之女,果然有鳌大人的风范,说话、行事都带着凌厉之气,鳌大人平日里很是娇惯着吧……”
“太皇太后之意,是说鳌拜跋扈,教女无方了!”鳌拜听了此话,甚为不悦。
“鳌大人为三朝元老,功勋显赫,自是有领袖众臣的资本。当年鳌大人追随太宗南征北战,又与索大人力保世祖皇位,对我大清有建国治世之功劳,可世载青史。”
“太皇太后说鳌拜有领袖众臣的资本是在罪臣!”鳌拜抬头双眼如炬的看着太皇太后,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他的周围,“鳌拜为大清之臣子,为太祖太宗基业而为,岂敢论功载史。”
见鳌拜被激起了愤怒之情,太皇太后并不想现在就与之闹翻,点到即止。
“鳌大人,你与哀家相识有三十多了,哀家知道鳌大人为国尽忠的赤胆之情。只是这选秀女为内宫之事,皇上没有看上鳌大人之女,撂了牌子,哀家也是爱莫能助。”太皇太后料想鳌拜不会跟小皇帝去理论,索性拿康熙帝来搪塞了。
其实,以鳌拜的显赫家世,其人的赫赫功劳,小女孩的那点小脾气根本不足以成为撂牌子的理由,只不过鳌拜的日益的恣意跋扈让皇室及整个朝廷感到威胁,一旦让鳌拜之女有入宫的机会,鳌拜在朝内朝外的权势将会超越皇室,一发不可收拾,这个结果是不能容忍的。
鳌拜感觉自己吃了个哑巴亏,合着血把牙咽了下去,憋着一肚子气回去了。
八月的一天,从皇宫中传来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康熙帝赐予了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如意。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整个北京城里传开,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大事。皇帝在阅选秀女时赐予如意,代表着皇帝选中此女,并确立此秀女为皇后的人选,这说明皇室选择了与这个家族联盟,新的权势组合形成,这对当今的朝局会形成怎样的改变,众人都在猜测,甚至在京城的赌坊里开了地下赌局,吸引了大量的赌客下注。
第二日在朝堂之上,鳌拜就递了奏折反对册立赫舍里氏为后。
“启奏皇上,老臣听说昨日阅选秀女时,皇上赐给赫舍里氏如意,老臣以为皇上此举不妥。赐予玉如意,等同于选立皇后,皇后要贤德淑慧,有母仪天下之德,皇上在选立皇后上应该更慎重!”鳌拜直言反对康熙皇帝选立皇后,令众臣面面相觑。
“鳌大人,朕自然知道赐玉如意,赐予赫舍里氏有何不妥?”康熙道。
“鳌大人所虑是为大清着想,哀家甚表赞同。赫舍里氏,知书达礼,贤淑大方,在今年的秀女当中,甚为出众,哀家也甚是喜欢。再者,索大人是我大清的四朝众臣,追随太祖起兵创业,建立赫赫军功。论品德与门第,赫舍里氏是符合的。”太皇太后接着康熙皇帝的话说道。
“秀女年龄尚小,品性尚未能定,品德如何岂可轻易定论,且我大清尚无成婚立后的先例,老臣建议这册立皇后之事过几年再说!”鳌拜道。
“我大清立朝时间尚短,无此先例不足为奇,即从本朝开此先例。阅选时赫舍里氏的表现,足以可窥见她的秉性和教养,假以时日的培养,必能造福天下。”太皇太后对于鳌拜的质疑早有准备,对鳌拜的问话一一拆招,“我大清根基未稳,早立皇后可让皇帝专心于国政大事,民计苍生,稳定百姓之心。”
“即使如此,皇后绝不能是满洲下人之女。”鳌拜此话一出,满堂哗然,当着满朝文武百官,鳌拜讽刺首辅大臣索尼为满洲下人,不可不为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了。
“鳌拜,你什么意思!”索尼怒目而视,如此无理和侮辱的话语,是神都会愤怒。
“哈哈哈哈,老夫以为索大人年纪大了,失了脾性。皇室选立皇后,当立我满洲名门望族,方能显大清之贵,皇室之尊;赫舍里氏是巴克什出身,身份低微,何处有显族之尊贵,不为下人又是什么?”鳌拜言语中的嘲讽和侮辱变本加厉,令索尼脸上更是难看。
巴克什,后金时期对文职人员的通呼,是一种赐号,并非官职。
索尼父亲硕色、叔叔希福在努尔哈赤吞并哈达时归附,因二人精通满文、蒙古文、汉文字,被努尔哈赤命入职文馆,赐号“巴克什”。故鳌拜有此一说。
“鳌拜,你……你欺人太甚。!”索尼听完情绪异常激动得,几乎欲上前动手,被身边的大臣拉住。
“放肆!”只听太皇太后见鳌拜气焰嚣张,激怒了索尼,朝堂之上各派系大臣暗地里剑拔弩张,此时必须制止下来。
太皇太后一声呵斥,整个金銮殿里鸦雀无声,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的沉默着,生怕自己的呼吸声打破了这凝重的气氛,就连鳌拜顿然间也愣在了当场。
“鳌拜,你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首辅大人,你有把皇上放在眼里吗?”太皇太后此言一出,众大臣方才重新站正了身子,低下了头。
“启禀太皇太后,老臣只是不同意立赫舍里氏为后,请皇上收回成命。”鳌拜很快回过神来,向前肃然施礼回道。
索尼毕竟是身经百战、历经了四朝的老江湖,在短暂的调息后,马上恢复了理智。
“鳌大人。”索尼此时开口说话,有胆大者偷偷侧头望向索尼。
“索尼虽是巴克什出身,但并不表明赫舍里氏就是满洲下人。”索尼为首辅大臣,位列众臣之首,只见他向皇上鞠躬施了一礼,走前一步,转向鳌拜继续问道:“你可知道纥石烈氏?”
鳌拜没有说话,索尼继续说道,“纥石烈氏乃金国白号之姓,是金国的尊贵之族姓。我赫舍里氏实则是金朝的纥石烈氏。我大清入关前,太祖建国之国号为后金。鳌大人,您说说太祖为何要定国号为后金?”
“太祖曾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太祖希望我创业的王朝永世!”鳌拜说道。
“那为何叫后金!鳌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满人是出于女真,太祖以建州女真建国,一方面取金之不变不坏之意,另一方面以后金之国号宣誓太祖的女真政权基础,故以后金为国号。”索尼说道。
“索大人,继续说下去吧。”索尼说到这里,转身望向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太皇太后面带微笑的朝索尼点了点头后,示意索尼继续说下去。
“纥石烈氏为女真族的尊贵之姓,而我赫舍里氏只是发音发生了变化,鳌大人就说索尼为满洲下人,哼!鳌大人是不愧是'巴图鲁'啊!”索尼最后一句巴图鲁,暗讽鳌拜乃是一介武夫。
巴图鲁,满文“勇士”、“英雄”的意思。
“既然赫舍里氏也是女真族的尊贵之姓,首辅尼索大人又是我大清的望族,那么赫舍里氏立为皇后的门第之争已经说清楚了。鳌大人、各位大人,都还有疑问吗?”太皇太后很满意索尼的驳回鳌拜之辞,现在可以把这个事情结论了。
“臣等无疑问!”众大臣相互之间左右环顾后,见鳌拜未有发话,便齐声回答。
“好,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由钦天监择吉日后,举行皇帝大婚及册立皇后、妃嫔!”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举行大婚,同时册立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并纳妃嫔数人,其中包括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大女儿。
回到目录
第五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