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9 三正记录(周六陪伴)

方糖读书会,我安排的是隔周的周六有一次,本周六上午,没有方糖读书会,让自己睡个懒觉,孩子们也睡到自然醒,10点钟,请先生送儿子去上英语课,闺女表示要“出小区走一走”,好吧,走出小区,我建议:到文体中心的图书馆去做作业吧,换个地方做作业?孩子欣然同意了。

提前两天,吃晚饭的时候,收到格格私信问我:来群里分享呗!群太多,格格自从开始语音发声之后,看她活跃在各个群里,不知道她说的是在哪个群里分享。她说是六六雅苑。我说行啊,不过不知道要分享什么主题,最不济,可以考虑在群里读书呗!

讲好了,我开始洗碗,边洗碗边想分享这件事,也许,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与书写的缘分”,群太多,我基本是在群里爬楼听分享,等我听完的时候,那个当下热闹的话题讨论已经结束,我也就默默听完不互动了,只是在各个群里发一下我每天的三正记录,我在群里出现的方式,就是分享书写主题,从书写话题开始,挺好。

洗好碗,告诉格格我的备选主题“我与书写的缘分”,格格笑了:“高度同频啊!我刚去应宁那里打卡,写的内容就是我与书写的缘分。”其实,这个主题随口就来,源自于《越书写,越明白》其中一个小节的题目,所以,就是说的那么顺溜。在这个常民书写到来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有“与书写的缘分”。

孩子在图书馆写作业的时候,我准备分享了,感觉分享“我与书写的缘分”的话,时间不够我唠叨的,干脆还是读书吧,通知格格要开工了。我拿出书来,翻一下,不知道要读哪一章,听到格格请我放一张照片,我去翻看相册,发现很难找到自己的一张照片,有跟孩子一起拍的,有跟朋友一起拍的,看来我真的把“自己搞丢了”,翻到我下次“方糖读书会”要带领的第二堂课:聚焦真正的自己,才能实现疗愈。

读了13页,感觉这几节的内容比较连贯,可以告一段落,算是分享结束了。读书的时候,我有点纠结:要不要告诉其他人这本书的名字呢?不过有朋友已经敏锐的发现,我读的是《越书写,越明白》了,除了内容启发了一些群友外,手里有这本书的朋友,也想要沉心读这本书了。

本来想的读书这件事是不是凑数算“分享”呢,现在看来所有的内容都算数,“我与书写的缘分”,可以留待下次分享,刚分享完的时候,时间差不多要去接儿子下课了,一切都是刚刚好。

下午带着儿子去参加学校的读书会,本次读的是《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不是大家读,我还不知道其实这是一系列的书呢!家里只有一本,儿子到了读书会,桌上放了其他孩子从家里带来的同套其他主题的书,在一位带领人妈妈的组织下,其他孩子在热烈、积极的回答问题,儿子则一直闷头看这个系列其他的主题,并没有和带领人妈妈做任何互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察觉到我内心的急躁,始于看到自家孩子“不合群”的急躁,不过带着察觉就可以把这份情绪安放。看儿子默默的看了差不多两本,轮到他分享自己之前读的那本时,孩子抬起头来,笑笑看看我,看看旁边他的“抢答、健谈”的同班*翔同学,对别人的抢答并不在意,有人抢,咱就不答呗。带领人妈妈说:“你是读书会最安静的一个同学,该你读了。”在带领人妈妈制止了其他抢话的孩子之后,儿子开始发言了,与老师的互动非常“正常”,此时,我的心真正“放下”了。家里没有的书,孩子趁着这个机会安静的多看了两本,还得了一个“最安静”的称号,真是赚到了!

中午出发前,我休息了半个小时,听樊登博士解读“睡眠革命”,提到:就算不能睡着,每天都要找机会跟“地球平行”一会儿,也算是休息。休息的时间,听到儿子哗啦啦一直玩着一个弹珠游戏,先生的脾气最近也缓和很多,面对孩子玩耍游戏,他的包容性也提升很多,不会焦虑的一直跑去制止孩子了。不过,我心里有点好奇:这个弹珠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呢?

从读书会回到家,儿子继续玩这个哗啦啦响的弹珠游戏,并邀请我跟他一起玩,原来就是把弹珠放在一个铁盘子里面玩,让两个珠子相互追击,孩子说:“妈妈,来,咱们斗一下!”因为中午已经专注了玩了好久,他自己已经总结出“游戏规则”了,跟我介绍的时候,孩子提到,有时候珠子会飞出铁盘,有时候算是“自杀”,有时候则是“意外身亡”。

真是好机会,很好的切入点,可以给孩子做“生命教育”。我故意问孩子:“什么是自杀?”儿子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我笑了,继续问:“你们会自杀吗?”儿子说:“不会。”闺女说:“才不会呢,我还有**没吃呢!”好吧,那么接下来说“意外身亡”。我问:“什么是意外身亡?”儿子举了几个例子,包括:路上被车撞死,跳伞,跳崖等蹦极游戏等。我颔首,继续接着问:“如何避免意外身亡呢?”闺女说:“不要去玩那些高危险的游戏。”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时间结束,让我投入的跟儿子玩一把“撞弹珠”的游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12-09 三正记录(周六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