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 | 谷雨之牡丹——漫漫逆袭封王路

二十四番花信风 | 谷雨之牡丹——漫漫逆袭封王路_第1张图片
牡丹.jpg

文/晚来秋

今日谷雨,宜赏牡丹。“二十四番花信风”中,谷雨有三候: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国色天香绝世姿,开逢谷雨得春迟。”谷雨时节,正逢牡丹盛开,因而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此谚所说,是北国的牡丹。我们所在的南方,牡丹已式微,但各地磅礴的花会仍未结束,以千姿百态的牡丹聚集四面八方的来客,给春天画上一个个绚丽的惊叹符。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 晚唐皮日休《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明清人程羽文在《花月令》
中,直呼“牡丹王”清末王国维亦有诗云:“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牡丹封王,并非人人认可。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写道:“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李渔钦佩牡丹不畏权贵的品质,自此对花中之王心服口服。文中武则天怒贬牡丹于洛阳的故事,虽脍炙人口,却是虚构的传说。事实上,武则天是牡丹的同乡,也是她的贵人。牡丹发于乡野,遇于佛寺,兴于长安,盛于洛阳,最后扬名于天下。

发于乡野

《广群芳谱》:“牡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一名百两金,一名木芍药。通志云,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本草又云,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最初,牡丹无异于野树杂草,被唤作鹿韭、鼠姑。因为花朵像芍药,又是灌木,被称为木芍药。山民往往将其砍掉,当柴火焚烧。只有采药人发现了,掘根剥皮入药。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已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二十四番花信风 | 谷雨之牡丹——漫漫逆袭封王路_第2张图片
芍药.jpg

牡丹与芍药同为 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近来也有学者单列二者为 芍药科,目前没有定论。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芍药为多年生草本。因此,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冬天牡丹会有老枝干留在地上,而芍药的地上部分完全凋零。目前,网络上提出最便捷的区分方法是用叶子作对比。芍药的叶子狭长光滑,牡丹叶子有开叉。

二十四番花信风 | 谷雨之牡丹——漫漫逆袭封王路_第3张图片
芍药与牡丹.jpg

遇于佛寺

唐代舒元舆《牡丹赋·序》:“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者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武则天)之乡,西河也(今山西省汾阳县),有众香精舍(佛寺),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感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寖)盛。”武则天的家乡在并州,她得知离家乡不远的众香寺种有牡丹,将其移植于长安宫苑。

兴于长安

不久,牡丹栽种地由皇宫扩展到私家庭院、寺庙,长安城进入疯狂的牡丹赏玩期。白居易《牡丹芳》:“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徐凝《寄白司马》:“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随之而来,是牡丹价格不断攀升。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柳浑《牡丹》:“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千金买花并非传闻。唐代康骈《剧谈录》记载,慈恩寺老僧的红牡丹,被人掘走,取花者谓僧曰:“窃知贵院旧有名花,宅中咸欲一看,不敢预有相告,盖恐难于见舍。适所寄笼子中,有金三十两,蜀茶二斤,以为酬赠。”偷挖牡丹的行径虽为人不齿,但留下了金三十两,蜀茶二斤,也算对花的真爱了。

写牡丹的唐诗很多。最有名的,是李白《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人与花交相辉映、花与景融合迷离。而最直接的,则是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将牡丹与芍药作对比,其中“真国色”三字,掷地有声地让牡丹坐稳了花王之位。

盛于洛阳

唐末动乱,长安牡丹消失在历史长河。但是,牡丹的国色天香已经为天下共知。有赖于部分权贵和僧侣传播,牡丹继续平稳发展。到了宋代,牡丹又一次繁盛起来。宋代都城汴京气候湿润,不适合牡丹生长,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西京洛阳。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以蜡封花蒂,数日不落。”官员们正是以这种保存方法,将洛阳牡丹进贡到汴京。洛阳户户种牡丹,每年举办“万花会”。宋朝男子有戴花的习俗。宋真宗曾于宜春殿赐花,“出千叶者才十余朵,所赐止亲王、宰臣”

北宋时,出现了一批牡丹专著。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张峋《洛阳花谱》,详细记录了百余种牡丹栽培、育种经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中极品,是姚黄和魏紫。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传至今日,姚黄尚在,魏紫不存。世面上深紫色的“魏紫”,与宋朝的“千叶肉红牡丹”相去甚远。

二十四番花信风 | 谷雨之牡丹——漫漫逆袭封王路_第4张图片
姚黄.jpg

随着政治中心转移,洛阳人口大批南迁,洛阳牡丹也随之南播,传至
杭州、曹州等地,所传之地,多有“小洛阳”之称。花王牡丹,终于扬名于天下。

我曾见过最热闹的牡丹,在洛阳的牡丹园。那里人山人海,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都有千万双眼睛注目,都被千万个镜头捕捉。我曾见过最冷清的牡丹,在外公屋后空地。那里无人问津,除了我们几个捉迷藏的孩子。每一朵清新淡雅牡丹的宿命,都是掘根剥皮,进入药橱。不是每一朵牡丹,都有遇见贵人,甚至封为花王的幸运。如果遇见了,请一定珍惜那个欣赏你的人。

牡丹诗词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正封《咏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玉佩罥女萝,金印耀牡丹。
王建《长安春游》: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元稹《酬乐天劝醉》: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
元稹《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元稹《西明寺牡丹》: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牡丹芳》: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王建《闲说》: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徐凝《寄白司马》: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张祜《京城寓怀》: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郑谷《街西晚归》:幽榭名园临紫陌,晚风时带牡丹香。
翁承赞《擢探花使三首》: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
徐夤《忆牡丹》:王侯买得价偏重,桃李落残花始开。
梅尧臣《牡丹》: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欧阳修《洛阳牡丹图》: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陆游《梦至洛中观牡丹繁丽溢目觉而有赋》: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
杨万里《紫牡丹二首其一》:家有洛阳一千朵,三年归梦绕栏干。
叶茵《白牡丹》:洛阳分种入侯家,魏紫姚黄谩自夸。

注: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四番花信风 | 谷雨之牡丹——漫漫逆袭封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