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罗尔的募捐事件,从昨天开始刷爆朋友圈,下午开始出现反转,到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公众大号的热门文章。大家都在发酵这个事件,键盘侠们的立场,各不相同。

罗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我的熟人。说熟,是因为十几年前《女报新故事》创刊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我给杂志撰稿,在第一任编辑麦知妹手上发过两、三篇故事,后来麦知妹离职,就直接把我转给了主编罗尔。我们加了QQ十几年,却没有见过面,除了偶尔聊聊稿子、工作,我不了解他的现实生活。今年初,我用QQ好友导入的功能加到了他的微信,知道他也在做个人公众号,他的故事写得很好,阅读量却不高,我们讨论过“酒好也怕巷子深”的话题,我也帮忙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过他写的故事。

前天晚上,我看到一个好朋友转了小铜人的那篇文章,点进去看了,才知道是罗尔的孩子患上白血病。因为关注的公号太多,这几个月我都没有格外留意罗尔的公号,所以在看到那篇文章之前,我并不知情。看完之后,我第一反应是转发了公号文,然后到罗尔的公号里去打赏,但是系统显示打赏已到上限,于是我转向罗尔留言,并且给他的微信发了红包。24小时之后,罗尔没有回复,红包也原封不动的返回了我的帐号。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曝光和隐私揭露,比如小三上位,抛妻弃女,欺骗群众等等。

昨天晚上,很多大号都紧抓话题推出了相关的文章,“社长从来不假装”写的是《请别再转罗一笑了,我恶心》,“萌叔在杭州”写的是《白血病筹款,每个人都输得内裤都不剩》,“澎湃新闻”写的是《白血病女童罗一笑事件发酵前后:真相到底是什么》,“毒舌来了”写的是《总有人用别人的善意成全自己的龌龊》,“家长必读”写的是《罗一笑刷爆朋友圈的背后,受伤害最大的竟然是她!看完沉默了》,“犀论”写的是《罗一笑:“爸爸,你给我站住!”》,“企业家商道”写的是《罗一笑事件:中国的诚信降到了5000年来最低点》,“麦子熟了”写的是《对不起,我不会为你的不要脸买单》,“真叫卢俊的地产观”比较标新立异,写了《朋友,如果我死去,记得把这故事写在公众号里赚钱》,而著名网红咪蒙写的是《罗尔痛苦:大家没有同情心,我好绝望》……

打完这些标题,实在觉得闹哄哄的。

01年我刚到深圳的时候,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有一年过生日,捏着为数不多的工资打算去吃一顿肯德基,路过楼下一家超市的时候,发现一个年轻的男孩蹲在那里,地上用粉笔写着“给点钱吃饭吧,太饿了”。我有些犹豫要不要掏钱帮忙他,但大庭广众之下实在是太胆怯了,一边思想斗争一边就走了过去。等到吃完肯德基,回来的路上我一直觉得忐忑不安,想想那个男孩很愁苦的样子,觉得还是应该帮助他,于是打定主意拿五块钱给他。可惜的是,等我走回到楼下超市门口的时候,他已经不见了。

多年之后,我明白了那是个再寻常不过的骗局。

我承认我是个挺抠门的人,最讨厌的是就是借钱给别人,以前在公司没少遇到同事点外卖发现没带钱的情况,十块二十块的借出去,我能惦记一个星期,对方却忘得连影都没了。有一年,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问我借二万块钱,说是要给她爸爸买社保,还有缺口,我犹豫再三,没有借,因为数额太大了。后来,同学聚会,突然就有同学开口问我借两千,我还是犹豫再三,架不住他一再的恳求,我借了,并且打了欠条。然后,那个同学就消失了,这件事拖了一年,一年都没有解决,他总是强调自己经济困难,钱一定会还的,但还钱的日子却一直遥遥无期。后来我们同学聚会,说起这件事,知道总共有两个人借了钱给他,然后就被其他几个同学嘲笑了,嘲笑我们的同学说:急用钱,马上就还——这说辞一听就是假的,亏你们还会相信他。我当时面红耳赤不知道该不该分辩,想我那么节省的人,打从心眼里也不愿意借这笔钱,可当时借钱的那位又是打电话又是跑到我家楼下,还有其他人拍着胸脯承诺说“借给他,没问题的”,二千块钱这样不多也不少的数目,就犹犹豫豫的借出去了。一年之后,这笔钱由拍胸脯的另外一个同学代替还了,但笑话还是落下了,大家说“你们借钱的人就是太天真”。再过了几年,当年拍胸脯的同学生意上出现困难,也成了朋友圈子里四处借钱的人,这次我没借,因为我刚辞了工作,也没有经济来源。但是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借了,数目还不小,为这件事,我也和好几个朋友私下里议论过,借钱的行为会不会太盲目,但是这个议题最后不了了之。

我以前的单位,年底会有个贫困救济金发放,有一次年底的时候,负责行政的老总跟我商量,说想把这笔救济多发放给某某,因为某某家里有两个孩子,经济比较困难。作为吃瓜群众,我没有议政,但是心里却打了一个问号,因为某某每天开着小车上下班,车也不像是很低端的那种,我只疑惑这救济金够不够油钱。如果论到内心的呐喊,我当然希望单位把这笔救济金给我,因为我单身带孩子,还要承担房贷和保险,也不比谁过得舒坦(人性里,谁没有自私的一面?)。但是想想孩子爸爸说的那句话“没钱就别买房子”,我就没敢发言。好在最后的结果不错,经过调查,这笔救济金最后发给了一个新来的年轻男孩,他家里条件很差,工资也低,一直跟生病的奶奶住在一起,属于真的有困难的那种家庭。

关于罗尔的事件,我的立场只有以下几点:

一、如果转发的行为如某些自封“冷血”的人所说是一种愚善,那么选择冷眼观望的人是不是就能够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标榜自己的“明辩是非”?而究竟什么才是“明辩是非”?

二、昨天的朋友圈里有好几个人都觉得很愤怒,因为自己被骗了,大多数人的观点是罗尔自己有三套房产条件不差不应该被列为救助对象。那么救助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叫嚣群众是不是真的会解囊相助那些真正走投无路的人?这种救助机制会怎样完善?

三、罗尔是个码字为生的人,写文是他的技能,就像老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同样也是一种技能。且不论小铜人有没有在这个事件营销里去赚粉丝,罗尔一开始并没有哭求大家的捐助,而事实上,很多人也并没有因此去关注小铜人的公号。罗尔自己的公号粉丝数很少,之前只有几百人,和很多大V都不能相比,他的文章被文化圈的几个朋友转发,甚至有人提笔为这件事写了原创,那是他的人脉。为这件事出过力的个人不应该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四、咪蒙作为一个公号网红,也曾经写文章哭诉过儿子到北京无法入学的事,然后,得到了一众网友的热情帮助,而她也惭愧过自己曾经写过的《致贱人》。如果一定要给求助贴上标签,那么有资源的人首先就已经占了便宜,如果咪蒙不是网红,她儿子能够顺利入读吗?更何况以咪蒙的广告收入和经济能力,她难道就没有条件把儿子送进私立学校?(我也在北京生活过,北京的学位确实紧张,可吃瓜群众都知道,明星们的孩子是不愁读不上书的)在咪蒙的文章下面,有网在留言说自己的家人也患病,但自己是学生,没有能力也没有媒体资源呼吁,咪蒙马上回复说“后来联系我,我来帮忙”——这种不经调查就承诺的行为又算不算愚善?

五、罗尔占了广大群众的便宜,这是事实。然而,转发自愿,打赏自愿,捐助也是自愿,这其中没有所谓的道德绑架。捐与不捐都是个人行为,没必要上纲上线到一个道德的至高点,然后去批判广大群众没有智商。如果这样一件事就会引起信任危机,那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恐怕早就已经不堪一击了。

六、骂一个人,再牵扯出他的家人,这是国人惯有的行为模式,一次错,次次错,非黑即白,也是许多人可笑的三观。罗尔究竟是不是“狼来了”的故事,罗尔之后,你还会不会维持你的善良,这并不在于狼的伪装,而在于你会如何选择。

七、随手转发和随手点赞一样,都是变相的“乞讨”行为,谁能站出来说自己从未占过资源的便宜?每每有人私信留言“给我朋友圈第一条点个赞,谢谢”,我都觉得这种行为跟要钱没什么区别。而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发过“下载头像就能冒充好友借钱,我承诺我不会在朋友圈向任何人借钱,所以请收到借钱消息的朋友不要相信……”可是发布这种消息之前,你们有没有想过,就算是你本人真的在朋友圈里开口借钱,又有几个人会真的借给你?

八、我身边那些借钱给了同学,却至今没有归还的朋友,他们自己并不是大富大贵的存在。有人说“自己吃着泡面,却借钱给别人去西餐厅吃大餐的行为是愚蠢的”,我并不赞同这种行为,然而如果这种愚蠢从此消失,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你还能怎样自救?我们为什么要嘲笑善良,却对那些靠网络直播就获得千万打赏的行为只字不提?

九、无论如何,我同意大多数公号的最末一句结尾:父亲是真的,孩子是真的,病是真的,爱心也是真的。

佛说,你心里有什么,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

罗尔是个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都是有敬畏的,愿这份敬畏让我们看到一个合理的结局。

愿罗一笑健康平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