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家里有个好欺凌别人的主,家长的心,恐怕真的是要操碎了!
1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同年组有个同学,除了在学校惹事生非,回家还跟老妈动手。一次,我竟亲眼见到他对妈妈拔刀相向!
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总有几个捣蛋鬼,不是欺负这个男同学,就是调戏那个女同学。清晰记得,一个女同学为此不得不转校。一个壮实但平时老实巴交的男同学,则在几次被欺凌后小宇宙爆发,抡起胳膊一顿前摆拳,吓得那几个同学作鸟兽散。
姐姐班上有个同学,初二就不念书了,跟着社会上的痞子一道混,后来竟发展到拦道抢劫、作奸犯科的地步,派出所几进几出,成为远近闻名的黑社会。他父母为此败光家财,早早就白发丛生。
2
虽被早早划入学霸阵营,但与以上这些所谓“坏学生”,除了第一个,我都有过接触。感觉他们也是同学,总不能一竿子打死。就是因为这样的“混账”立场吧,在最近的这场校园霸凌事件(未定性)中,除了心疼那个被霸凌的孩子,我还把目光更多投向那两个霸凌他人的孩子。
毕竟,他们也是孩子;他们的家长,也在受煎熬。
甚至仿佛看到他们的家长欲哭无泪、心焦如焚,怎么拯救你啊,我的霸蛮儿?!
3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雪中送炭之前,我还是忍不住说一句:早干嘛去了?
孩子成为这样,很多父母或简单粗暴,乐用拳头说话;或溺爱放任,没有底线规矩;或分崩离析,没人顾及孩子;或自甘堕落,成为反面教材。总之就是一句话,在教育孩子上没有尽到尽好责任。
有的家长有了父母身份,没进入父母角色,生而不养,顾着自己吃,顾着自己穿,顾着自己玩,顾着自己手里那摊事,就是不关心孩子冷暖,不走进孩子心灵,不陪伴孩子成长。
有的家长自己就有只能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心理,相信弱肉强食,唯恐自己家孩子受欺负,孩子欺负别人则心里暗喜。你的心思孩子最懂,既然父母乐观其成,那就继续找刺激吧!
有的家长仗着有点权、有点钱,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以为啥都不是问题,啥都能摆平。殊不知世道已经变了,新媒体自媒体的兴盛也让真相更容易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小病不断,必大病成患。
你咋不想,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教育好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没教育好,自己再好,又能好到哪?
你咋不想,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受由你们所组成的原生态家庭的深刻影响。你自己不好,孩子怎能好?你自己不变,孩子怎能变?
必须警醒啊,家长们!
4.
说归说,事还得办。
怎么面对家里的霸蛮娃呢?首要在找到他们的病根。
窃以为,那些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自己也多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他们严重缺乏自尊和自信。
因为不自尊不自信,碰见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就很容易产生“好羡慕啊”“怎么老是那家伙”这样的不快感,从而产生嫉妒心理,甚至“那家伙太得意了,我得扯一下后腿”这样的攻击性情绪。
因为不自尊不自信,就会产生差别对待的想法,比如:“啊,那家伙和我不是一个水平啊。我可不和这种人玩。”更严重的,甚至会想“这么弱呀,我来欺负欺负他”,然后就欺凌别人,通过围观别人困扰难堪的样子获得自我优越感。
然而,这样的优越感绝不可能持久。所以,为了得到同样的快感,他们可能会继续将欺凌他人的程度升级。一线之差,孩子就会变得无法区分善恶。就算自己在做不好的事,也毫无罪恶感,不会诚恳地道歉,总会找理由推卸责任。
而每天过着这样的日子,他们也会感觉外强中干,每天过得不开心。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感到不公平、不满足。
5
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怎么办呢?
换一种权重——子优先。其实,爱,从来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字,最起码,它需要用有效关注的时间来诠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出现问题,就是在用另一种声音告诉父母——我需要你!关注我吧!或者已发出预警——你爱得不够,爱得不对。那就赶紧改弦更张吧,放下无谓的应酬,放下键盘和手机,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弥补过失。
换一种沟通——我错了。佛语讲,一忏忏了千年罪。你从心底里知错了,认错了,孩子也会由衷地感到震撼、受到感动,激发起改进的力量。何况霸道的孩子多是顺毛驴,真心的忏悔,不仅能让自己清醒,还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所以,从认错开始,花足时间与孩子仔细彻底地谈谈吧,他肯定会体谅、会明白。
换一种方式——温柔爱。经常遭受打骂体罚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抗体,还会不自觉中植入弱肉强食的错误观念,为欺凌别人埋下种子。所以父母当务之急就是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学习和使用更科学的教育方式,什么时候,孩子由“打不怕”变成“怕不打”,父母才算真正的上路了。
换一种视角——你能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都蕴藏很大的潜力。为什么有的发展得好,有的发展的坏,很大程度上是家长被学习成绩迷了心窍,缺少一双发现和欣赏的眼睛。所以,换一种视角,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擅长的领域,拓展他的潜力,就一定会收获一个真正自信的孩子。
换一种生活——走出去。我们登山队有一名队友,他的孩子也是霸道男,后来他拉着孩子一块登山,一块参加公益活动。在这过程中,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感染着他,登山队温馨向上的氛围感染着他,扶助对象乐观顽强的精神感染着他,登山队的队友也像爸爸妈妈一样关爱他教育他引导他,几次下来,孩子就像换了个人一样。
换一种追求——心从容。内心从容的孩子,当身边出现比自己的人时,会由衷的感叹:“哇!好厉害,那个小朋友真棒!”而且懂得“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的道理,不妒忌,不自惭形秽,在学习、做运动、玩游戏上,都可以坦率地请教别人,“我也想做好这个,教教我吧。”在遇到没自己优秀、比自己弱的小朋友时,也会抱有一颗关怀、宽容的心,自然而然地产生“我要帮助别人”的心理。达到这种境界,孩子心中的戾气自然就消失得五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