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之争——无人超市和自动售货机谁将胜出?(下)

上一篇文章是讲自动售货机,初衷是找一个和大家生活相关的点先切入,随后再写写无人超市,但从效果来看,尤其是在书友会微信群中讨论反馈中,普遍认为售货机会和无人超市互补,但具体如何互补却无法得出结论。

少废话,直接上视频。
V是
看完这个视频你一定会认同我的结论吧,我认为目前的自动售货机将被颠覆,未来无人值守便利店将成为新风口。现在的自动售货机会像家里的台式机一样被淘汰掉,以前家家户户有台式机,现在年轻人轻度办公和娱乐用手机就可以实现,重度办公也都用笔记本电脑,台式机需求几乎消失殆尽。
我先科普几个概念吧。
便利店营收的本质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毛利率,同时离不开地租和人员两大成本,最核心的供应链(商品、物流等)、系统、店铺运营实力都是在为这些指标服务。

  • 无人超市,严格意义上应该叫无人值守便利店,这种提法当然是希望未来变成黑客帝国武器库一样的东东,但目前只是寄希望于改造传统便利店,和所有行业对人工成本真实或恐慌的顾虑,认为所有行业的人工成本都贵,所以要出现制造业机器人类似模式,离开“人”仍然可以运作。
  •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基本单元,这是零售和物流的基本概念,甚至电商也延伸了这个概念。但不同行业的SKU概念完全不同,举个例子,对于批发商来说,一箱可乐代表一个SKU,可对零售来说,一瓶可乐代表一个SKU,而电商领域可能又不一样,淘宝和京东标准就不同。鉴于为了让读者看此文不纠结,可以简单理解为SKU是商品的件数。大型商超如沃尔玛SKU在四万左右,生活超市SKU一万左右,便利店3000左右。
  • 坪效。真实的SKU当然不是上述那么简单粗暴的数字,其实还应结合实际面积等,这就涉及另一个概念“坪效”,即每平方米的销售额,这是零售行业的常用词,简单就是每平方米面积产生的营业额数量。
    一台自动售货机的SKU只有几十个,目前市面上最综合的售货机勉强过百,无人超市SKU基本只有四五百水平,缤果盒子达到15平方米800 SKU,Amazon Go 160平方米,3000 SKU。单纯看这些数字是无意义的,就像看上市公司单独拿出净利润、PB、PE都没用,还是应该系统性综合考虑。

一、无人超市技术

一想到这个,很多人肯定认为是黑科技了,待我给一一道来。

(一)Amazon Go的图像识别技术

之前的文章放上了亚马逊无人超市的视频,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图形识别和定位。根据亚马逊申报的相关专利来看,Amazon Go是通过特殊的货架(可以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还有商品的位移)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图像识别:超市内摄像头无死角覆盖,通过人脸识别确立货物和人的对应关系。比如说我站在面包柜前,取走了两个面包,不管是拿在手上还是塞到包里,通过捕捉我取面包的动作判断我购买了该商品。同时,辅助以计算,我站在这里前,柜里有10个面包,我走之后,柜里有8个,再次证明我取走两个。
定位:目前国外GPS技术先进,有毫米级的产品,但造价昂贵。目前看来,亚马逊采用厘米级定位,进门刷手机时判断顾客进入超市,随后进行定位,定位我在面包柜前待过,同时和之前的判断结合,最终计算出我的消费。
不足:很显然,如果一个小柜台前同时站着10个人伸出20只手,再牛的图像识别也会卡掉,因此现在每个Amazon Go只允许20人同时购物。

(二)深蓝科技的图像识别技术

阿里无人超市所采用的是电子标签技术,但代表未来的应该是阿里无人咖啡所运用的图像识别技术,技术提供商是深蓝科技公司,深蓝科技自己也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快猫无人超市quiXmart,但这些做技术起家的似乎不太会做运营,所以这么多年了都默默无人,阿里和深蓝共同推出的Take Go让这个公司一下火了起来。(上文的视频)
深蓝科技的技术有点儿意思,一方面是通过图像识别人脸和商品,另一方面超前使用了最近比较火的语音技术。举个例子,在超市购物时,我拿起一盒酸奶可以不用看商品,直接自言自语这盒酸奶蛋白质含量多少,随后就可以听到音响解答我的问题,这里采用的技术就是语音识别和定向语音传送。语音传送也是深蓝科技的看家法宝,精度如何呢?再举例,轿车后排坐上甲乙丙三个人,定向对甲说的话,紧挨着他坐的乙不会听到,同时不会干扰到乙和丙接收各自语音。目前的无人超市Take Go还会结合大数据,比如当某男子在门口掌纹识别器上扫描我的手掌后,依托于阿里的大数据,立刻会知道我的所有信息,我可以进超市后拿起个伊利酸奶,自言自语“我媳妇爱喝什么牌子酸奶”,立刻会收到反馈“你媳妇喜欢光明畅轻”或者“对不起,你是单身狗没媳妇”等。

(三)其他公司的技术

除了亚马逊和深蓝科技,别人家的技术都是RFID,俗称电子标签,包括现在的阿里无人超市,这算是现在市面上使用扫条形码的升级版,尽管网络各类解读阿里淘咖啡黑科技技术,声称是主要是出门的一刻利用“结算门”来识别,并通过监控顾客在店里的移动轨迹辅助,但目前看来除了电子标签其他很难解释。在每一件商品上贴一个小标签,国内各个无人超市都是在针对识别电子标签的技术上进行升级,有的无人超市是在出超市的一刻集中识别(类似超市目前的自助收银),有的是在从每个货柜上拿走商品时识别。
目前贴一个标签的成本是6毛钱,在识别时,比较蛋疼的是如果摆放不正,则无法有效识别,更不用提素质不高的顾客会想办法撕掉这个电子标签,直接拿走商品。正是因为标签识别率低和教育顾客成本高,导致这些无人超市没法大规模普及。现在好了,阿里会利用芝麻信用和烧钱的方法来教育市场,所以尽管这个技术一定是过渡时期的技术,但在可预见的几年内,识别率的提高和贴标签成本降低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总结一下,图像识别将是未来趋势,语音识别会锦上添花,而电子标签是过渡技术,会火个五年左右,但终将因图像识别的发展而被淘汰。

二、无人超市定位

文章开头说的无人超市和自动售货机会成为互补,我觉得这种提法基本是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影响,真实世界中确实并非黑白分明,但做投资就要和赌徒押注一样,只能是二选一。
目前的自动售货机肯定会被颠覆,只要图像识别技术再优化并降低成本。
我们购买商品是经历了以下阶段:百货大楼购物(看哪件商品让售货员给我们拿来,售货员一脸不耐烦)——超市购物(看好放进购物车,售货员负责收银)——无人零售(看好哪件直接拿走)。
说个最直接的,深蓝科技未必是做的最大但一直是领头羊,深蓝科技最新的Take Go震惊业内,目前也推出了一款类似自动售货机的货柜,掌纹识别打开货柜门,然后在一堆商品中想挑哪个拿走哪个,不需要触屏和按键,扫描掌纹,然后直接拿走。当售货机行业还在纠结于货道技术,sorry,借助于图像识别,这款产品已经不需要货道,这必然颠覆目前的自动售货机。
降维打击,恐怕是目前中国在发生的最恐怖的事情。
前几天吴晓波频道提到一件事蛮有意思,思念水饺这类速冻产品的企业发现销量突然下滑,并不是因为竞争厂商出现了新口味的水饺,而是美团饿了吗这类外卖企业的崛起,让人们拿起手机就能点餐,不再需要在冰箱储存大量速冻食品和方便面;而外卖企业发现订单剧烈下滑,并不是百度外卖重新崛起,而是ofo这类共享单车的发展,让人愿意出门一两公里坐到店里吃顿饭。
降维打击,一个行业也许因为新经济的崛起莫名其妙就挂掉了。

三、行业先驱者

共享单车和充电宝属于资金驱动,有钱就密集投放车辆,而无人超市目前看来还是有技术门槛,且不说最前端的图像识别技术,就是电子标签的识别各家也存在差距。目前走在行业前列的公司有Take Go、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便利蜂,同时这几家的差异也代表无人值守便利店的几种模式,可从货架是否开放和支付方式两个方面区分。
开放的货架就像现在的便利店一样,封闭的货架更像是目前的自动售货机,只不过是先进到一个房子里,里面有很多售货机。
支付方式分为图像识别支付、电子标签支付和二维码支付,科技含量和便利性依次递减,识别率依次递增。
(一)Take Go前面介绍的已经蛮多,不再赘述。这么未来科技当然是开放货架,支付也是更绚,图像识别后直接支付。
(二)缤果盒子属于开放货架,标签识别支付。
大多数人对缤果盒子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比如前几天出现的上海高温天气把缤果盒子里的视频晒化事件,不过这并不影响市场对缤果不断调高估值。6月底获得1亿元A轮融资,由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Ventech China等跟投。
为培养用户习惯和避免商品偷盗,目前只在人群素质较高的上海高档小区投放缤果盒子,大号15平米SKU是800,小号12平米SKU是500,每月运营成本2500元左右,15平米的SKU基本与40平米的传统便利店持平。
但缤果盒子问题也很突出,虽然无人收银降低了租金和人工成本,但客单价较低,且仍需要人工来摆货和补充库存。
说白了,这个盒子就是个集装箱,在社区摆放只需要和物业沟通,如果在街区铺开则要麻烦的多。尽管现在只投放了10个,但缤果盒子的梦想还是蛮大的,创始人陈子林希望今年8月投放200个,年底“保守估计”投放5000个,只能说这个梦想还是蛮大的。
至于人脸识别等媒体追捧的黑科技,陈子林则认为无论人脸识别还是电子标签,都只是商品识别环节,这是销售行为最前端但不是最重要的,因此缤果盒子无意来教育顾客,而是希望能率先培养用户的习惯。
至于媒体关注的高温晒化商品,缤果盒子也作出了反应,一是改放在阴凉地,二是不占用消防等公用设施,三是为躲避西晒玻璃门不能朝西,四是加装大功率空调。毕竟就10个盒子,积累经验不能一蹴而就。
(三)F5未来商店
未来商店采用封闭货架,电子标签支付。
这个产品看起来就无聊了,像是规模大的自动售货机,原因就是为了防盗,“全球有人便利店的偷盗率是1.5%”,所以就封闭咯。
最近李开复的创新工厂投了3000万的A+轮融资,李博士在其他方面不错,但投资方面参与了非常多著名投资,但都只投了一点,导致都没啥收益率。
(四)便利蜂
开放货架,条形码支付。
这个最无聊,就是传统超市自己用条形码扫货支付,相当于买个东西顺便自己干个收银员。而且便利蜂最近也投共享单车,也去买工厂,实在不知道要做啥梦。

四、综上

真正无人的超市恐怕不会很快到来,但传统零售巨头罗森和711都在转型尝试无人支付、无人值守,就不要拿中国10万家便利店大部分是夫妻开的小卖部为由来拒绝时代发展了。
识别技术的问题,属于新技术的缺陷,我相信在发展中一定可以解决。埃隆马斯克和贝佐斯在互联网经济中赚钱后,都在重新思索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难道我们还在固守新技术不敌购买习惯的执念?想想小时候隔着橱窗看商品的记忆,你一定会希望拿了就走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线之争——无人超市和自动售货机谁将胜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