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随处可见各大互金平台的宣传海报。我们也会经常接到电话,或者我们在网上浏览的时候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宣传语:安全、高收益等。我们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它是不是真的安全呢?
p2p公司经常提到的安全保障,一般包括三点:第一,有保险公司保障;第二,有风险准备金,保证一旦出现坏账风险,有准备金兑付;第三,平台不碰资金,有资金监管或托管。听起来非常靠谱,是真是假我们一探究竟:
首先,保险公司的保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网络平台上标示着:某某宝与中国某某保险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客户资金有保障,但仔细看,你会发现这种保障并非保逾期、保坏账,而是保障你账户的资金安全,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密码丢了,或是有人盗了你的密码,这部分是由保险来保障的,但这并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对这笔借贷本身发生问题后的保障。这一点只要我们仔细看,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风险保证金这一条就比较复杂了。风险保证金说到底是这笔资金在平台上产生逾期或者坏账的时候,风险保证金能弥补这部分逾期和坏账。假如一个平台放了100万的标的,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十,平台从中抽取百分之十,也就是十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风险保证金的作用是:当借款人还款之后,这笔风险保证金能否覆盖逾期和还账,这就意味着抽取借款初期百分之十的风险保证金,其实风险保证金覆盖的只有百分之九,也就是十万除以一百一十万,当它的借款人把百分之十的利率还回来之后,资金的存入其实是一百一十万,也就意味着风险保证金要覆盖逾期,平台逾期或坏账率低于百分之九时才行,风险保证金以超高的比率去提取才足以兑付,但实际情况下很多平台风险保证金的覆盖只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平台的坏账率低于百分之一,风险保证金才能完全覆盖,否则只能通过平台自有资金去垫付,将这部分的坏账和逾期覆盖掉。
如果平台有国资背景,那它就可以有足够的自有资金进行垫付,如果是白手起家的p2p平台,它到底有多少钱去垫付这一部分资金呢?即使这部分风险保证金能覆盖坏账和逾期,我们也要了解一下这个平台公布的坏账率是否可信。某些平台的标的可能是一年、二年、三年,它的坏账还没出现而已,这就是为什么一到年底很多平台就开始跑路,因为过年是很多账目到期的时候,坏账这时最容易暴露出来,风险保证金无法覆盖坏账,平台无法经营下去,就只能跑路了。所以平台公布的坏账率是否真实可信,是要打个问号的。
风险保证金只是这个平台在银行的存款,能存就能提,如果一个平台决定跑路,它完全可以把这风险保证金提取拿走,投资人还是一分钱都拿不到的。
那资金监管、托管和存管靠谱吗?很多平台都会说:我们不会触碰投资人的资金,资金由银行监管、银行存管或银行托管,有了银行的管制,会让投资人觉得这个平台跑路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但实际上监管、托管、存管到底是指什么呢?
监管更多指的是专款专用,也就是说如果钱是借给A的,平台就不能发起指令打给B,但即使是这样,风险也依旧会存在:如果平台想挪用资金,完全可以做一个虚假标的,说B发起了一笔融资,筹了一笔钱,然后也确实把钱打给了B,这样操作在银行系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平台也是合规的,银行也是合规的,但最早的虚假标的却是不合规的,所以这部分风险是无法保障的。
第二,银行存管。银行存管是2016年7月p2p监管条例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存管意思是说要对平台的资金账户和客户的资金账户实施分账户管理,也就是说:平台的风险保证金、流动性资金兑付款等不能和用户借款、贷款的账户混合起来,有银行存管当然比没有好得多,但还是无法保证平台没有任何虚假标,银行也无法提供风险保证。
那么银行托管呢?能不能保证平台的安全?银行托管对平台而言是最严的一部分,要对平台项目的真实性进行调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少有银行愿意对p2p平台的资金进行托管,即使在互联网金融市场比较激进的平安银行,遇到资金托管也会非常谨慎。资金托管是大势所趋,可以有效杜绝平台跑路,提升平台的合规性。
淘宝刚成立的时候,买方担心将钱打给卖方之后,卖方不发货。卖方则担心发了货,买方不把钱打给我。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有了第三方的信用背书,双方的交易才能完成。
p2p也是如此,借款人说:我把钱给了贷款方,贷款方不还了怎么办?因此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出现是必然的,但问题是一旦钱经过第三方平台,第三方金融平台的操作者可以随时提取上千万资金的时候,这对人性将是非常大的考验。这也就是为什么借款方、贷款人,甚至是监管机构都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有个第四方平台,对这一部分资金进行监管,这也是资金托管产生的背景。
有的平台会直接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让第三方支付作为自己的资金监管方,这时我们应该警惕一件事: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己开了一个p2p公司,就会出现他既踢球又当裁判的情况,只要设立一个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就可以做p2p业务的运营了,设立金服公司并不需要任何的牌照,门槛比较低,有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拿到了支付牌照,就想自己做一个p2p平台,这时的资金托管就是打了引号的资金托管了。
很多平台都会说:我们和某某第三方支付或某某银行签署了战略协议,有了资金托管的保证,平台很安全。但它是否真正在背后实施了资金托管,它的资金账户是不是真的跳到了托管方,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毕竟没有人知道它的资金托管是不是真的,唯一能帮助大家判断的是:当你充值的时候,页面是否跳转到了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的资金账户,如果真的存在资金托管,钱并不是打到平台账户中的,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银行账户直接打给借款人的,因此和平台是完全无关的,应该要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或银行账户,如果没有跳转,但同时宣传页又有资金托管这些字眼,大家就要小心了。
即便平台满足了银行监管、存管、托管的要求,但如果平台本身的经营就有风险,它的违约率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风险保证金,无法覆盖坏账,平台迟早都会宣布破产,投资人的钱也就没有了,银行会进行合规操作,但它不会赔偿你损失的资金。
此外,银行资金托管的费用是非常高的,因为银行托管资金需要对这部分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p2p的交易频率高、资金量小,这就意味着银行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财力和系统改造能力去适应p2p平台的需求。
p2p的意义在于将中间商去掉、减少交易成本,但现在却因为诚信缺失,不得不再次引入中间商,中间商又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就意味着投资人的收益会降低,借款人的利率可能就要提高了。所以真正引入银行资金托管,很多中小p2p平台可能就无法存活了,银行的准入机制要求p2p公司实缴注册资本一千万以上、平台运营一年以上,这就造成了马太效应,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具备国有企业背景或央企背景的p2p平台才有能力进入市场,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真正有创新的企业可能因为准入机制较高而无法在市场上存活下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监管提高了进入门槛,也抑制了金融创新。
所以,我们会发现,平台是否能经营好,是否能经营得有道德、有诚信,不发布任何虚假标的,这些都不是安全保障制度能阻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