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模仿开始:30年前,我就是这样走上文学之路的

确切地说,我走上文学之路是源于30年前的一次大打击。

那时候,我的数学成绩超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小学还没读完,初中的数学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是在伯父的指导下学完的,因为伯父当时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

但是,就在我考进初中读初一、跟初二的学长一起去湛江市参加祖冲之杯竞赛时,竟然败北了。也就是说,我仅仅通过了雷州市的初赛而已,什么省赛、全国赛,连赛场的大门到底在哪边?我都不知道。

这次竞赛失败,让我觉得整个人生都不好了。虽然我曾经幻想着长大之后当数学家、解决陈景润老师尚未彻底攻克的那个“哥德巴赫猜想”呢。但比赛结果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如果连地区级的竞赛都拿不到名次的话,还是死了当数学家的那条心吧。

中午时分,其他同学都在宿舍里睡觉。而我,却在校园里四处游荡,因为根本睡不着。

就在这个时候,校宣传栏上的一张刚贴出来的新海报吸引住了我。

原来是学校的文学社要举办文学讲座,讲座题目为《写诗歌,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什么?我的乖乖!写诗歌还不难?我不信!我决定去瞧个究竟,看看讲课老师到底是何方神圣,吹牛竟然都不用打草稿!

果然,这场讲座有点特别。授课老师姓温,是刚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回来的。他在课堂上几乎不讲任何写作理论,只是分析了七八首近代诗,并告诉我们:这些诗为什么会被广大诗歌爱好者所传诵,它到底好在哪里?

由于事情太久远,过去都30年了,大部分讲座内容也快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有一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就是:温老师曾经认认真真地分析过两首诗,一首是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另一首是纪弦先生的《你的名字》。

现在,我将这两首诗的全文摘录如下,看看有没有引起各位朋友的共鸣。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你的名字

                                                  ----纪弦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呵呵,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为什么会对这两首诗记得这么清楚呢?

其一,我觉得余光中先生的那首《乡愁》写得实在是太好了,都快被他的爱国情怀感动得涕泪俱下了。至于纪弦先生的《你的名字》那首诗呢,个人感觉太另类、太奇葩,不说在当时,就算是搁在现在,依然搞不懂这首诗歌到底好在哪里?

其二,温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课堂气氛很活跃,以致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过去了。

讲座快要结束时,温老师跟大家互动:“今天讲解了这么多诗歌,你们喜欢那一首诗呢?”

坐在前面的一个高高瘦瘦、斯斯文文的高年级女生马上回答说她喜欢纪弦的《你的名字》,我呢,也不甘落后,紧跟着说喜欢余光中的《乡愁》。现场还有其他二十多来位同学,但他们都不吭声。

“那好吧!你们回去之后,就参照自己所喜欢诗歌的风格,仿写一首出来,我看看谁模仿得最好。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校文学社马上开始征文比赛了,小说、散文、诗歌都可以投稿,希望大家都参加。”温老师一讲完,就宣布下课。

回到宿舍之后,我满脑子还是《乡愁》这首诗,一直思考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余光中先生能够写出如此之好的诗歌呢?想着、想着,我突然悟到,这首诗跟数学的竖式很相似,跟乘法分配律也有点相同。于是,我马上趴在桌子上开始“演算”了起来。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数学的分析方法,找出这首诗歌的写作技巧,总结出这类型诗歌的写作公式(或者说写作套路),并借助公式,创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大概一个小时之后,这首诗被我完全“破解”了,它的特点如下(见图1-1):


图1-1

1、结构分析

标题:乡愁。

诗身:本诗共有四小节,每节有四句话。其中,每节的第二句话都是一个比喻句,并且这四个比喻句非常相似,即乡愁是什么┅┅是什么。每节的第三、第四句话,则对本节的第二句话进行解释。

2、内容分析

本诗描写了四个事实。从时间上看,诗人慢慢成长,四个关键时间点依次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从空间上看,诗人在人生旅途上遇到了四次阻隔,依次为: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游子与祖国“死别”

3、意境分析

在这四次阻隔当中,诗人找来了与之对应的四个情感引爆物,依次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而这四个情感引爆物,一个比一个大。诗人的情感抒发呢,也一次比一次更让人揪心。前两次,仅仅是生离而已,后两次竟然是死别了。特别是最后的那次阻隔,虽然说,在感情上,诗人非常希望祖国能够统一,但在事实面前,诗人也预感到: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祖国统一了,甚至一辈子也回不到祖国的怀抱了。

正是因为诗人善于安排这四种阻隔的先后顺序,让自己的情感一浪更比一浪高,最后将个人的遭遇推向了“有祖国但不能回去”的矛盾境地。于是,这一浓浓乡愁最终戳中了读者的泪点,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4、语言分析

文字极其朴实,既不装逼,也不作死,普通读者都能看懂。


《乡愁》这首诗歌的写作技巧已经总结出来了,那这类型诗歌的写作套路也可以随之整理成公式了,笔者将其概括为如下四句话:

首先,选好诗歌主题。

其次,找出3-4个情感引爆物,以便创作出3-4个比喻句。

再次,妥当安排好这几个比喻句的先后顺序,以便让自己的情感抒发得一浪更比一浪高。

最后,诗歌必须表达出某种真挚的情感。


既然写作公式也出来了,那依着葫芦画瓢,很快就会仿写出一首诗歌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真正下笔之后,笔者发现这个过程还是很艰难的。首先是诗歌题目的选择,这个环节竟然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其次是创作和修改,不过还好,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不是很长,大概四个小时左右。

最终,笔者的处女作还是诞生了,诗歌的标题为《我的笔》,整首诗的内容如下:

                              我的笔

                                                ----陈权

我的笔

如牧童的牧鞭

甩碎天空的沉默

驱驭心中的烦闷


我的笔

如渔翁的竹竿

点破湖面的平静

划往理想的港湾


我的笔

如农夫的锄头

种下希望的种子

收获沉甸甸的秋天


诗作定稿并被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信纸之后,我掩盖不住心中的亢奋,第一时间将它交给了温老师,算是向本次的征文比赛投稿了。

温老师接过文稿,先是仔细地看了好几遍,接着问我:这三个比喻句到底象征了什么?你最终表达的又是何种情感?

我吐了一口气,很认真地回答:其实,跟笔相似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为什么最后选择的却是牧鞭、竹竿、锄头这三样东西呢?因为这三样东西刚好对应了空间位置里面的“上、中、下”。牧鞭是甩向天空的,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向蓝天猛甩几下牧鞭,心情就好很多了。竹竿是出现在湖面上的,当它一旦划破湖面,就代表着开始了新征程。锄头是深挖土地的,当它掀开土地时,就意味着种下希望、收获成功。另外,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段心灵之旅。第一段,我想表达的是整理心情。因为这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不好,已经不想再求证什么四心同线九点共圆这样的问题了。第二段,我想表达的是踏上新旅,也就是由于数学竞赛的失败,我想改行、从此走上文学之路。第三段,我想表达的是取得成功,像余光中先生一样,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总之,这首诗歌表达了我对理想的追寻、对未来的向往。

听我说完作品的创作主旨和创作过程之后,温老师点了点头说:“非常好!你会获奖的。”

什么?第一次写作就能获奖?我似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下巴差点都被惊讶地掉在地上了。

果然,征文比赛结果揭晓之后,我跑到学校的宣传栏前一看。我不但获奖了,还获得了一等奖。而二等奖的获得者呢,其中就有那天跟我一块发言的那位高高瘦瘦的高年级女生,她也在宣传栏前看获奖名次。她对这个比赛结果很不满意,她觉得一等奖归她才对。

我顺着她的手指方向一看,我的天啊!这哪里是什么诗歌啊?整首诗歌几乎都是病句。尽管题目和大部分内容已经忘掉了,但其中最奇葩的四句至今还依然记得:

┅┅

大朵大朵的阳光,

刺痛心底那片伤。

你的笑声竟然也是大朵大朵,

我于自设的陷阱里迷失自我。

┅┅


没多久,温老师也过来了,他先让我俩个相互认识,原来这个女孩是本校高一年级2班的学生,也是现任的校文学社的社长。之后,温老师向我们解释说:其实,社长的诗歌写得更棒,风格跟纪弦也非常相似。他原本是想让社长获得一等奖的,但文学社的其他几位指导老师,却把票都投给了我。

啊?我的一等奖原来是这样得来的,跟买福利彩中奖一样。

不过,很多年之后,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一次获奖的经历,尽管我后来没有成为著名的诗人,但它一直鼓励着我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向前走!

14岁那年,我当上了校文学社的社长,并于当年在湛江日报开始发表诗作。

17岁时,我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

现在,已经出版了8本书,其中有一本的销量还超过了11万本。


写作从模仿开始:30年前,我就是这样走上文学之路的_第1张图片
读初二时,我当上了文学社社长


写作从模仿开始:30年前,我就是这样走上文学之路的_第2张图片
我曾经出版过几本关于演讲方面的书籍


注1:数学名词

哥德巴赫猜,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例如,12=7+5,24=11+13。

四心同线,即非等边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三角形的欧拉线。

九点共圆,即任意三角形三条高线的垂足、三边中点以及顶点与垂心的三条连线的中点,共九点都在半径为1/2R(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圆上,且圆心是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这个圆,被称为九点圆或者欧拉圆。


注2:学姐诗作

大朵大朵的阳光,

刺痛心底那片伤。

你的笑声竟然也是大朵大朵,

读初中时,根本没有看过有这样的词语搭配!一般是“大朵大朵的鲜花,灿烂的阳光,灿烂的笑声”等。到了高中以后,才知道这种写法叫“通感”。


注3:我读大学时的诗作,风格开始跟学姐相似

【散文诗】等潮

【散文诗】寻找秋天

【散文诗】影子

【散文诗】母亲

如果喜欢此篇文章,希望您能点个赞。点赞是对作者最佳的赞赏!至于金钱赞赏就没必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从模仿开始:30年前,我就是这样走上文学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