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1. 「以营养为基础的贫困陷阱」

一位学者 Pak Solhin 曾提出「以营养为基础的贫困陷阱 (Nutrition-based Poverty Trap)」这一概念,指的是,穷人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与能量,以至于生产力低下,从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收入。因此,营养不足使穷人无法脱离贫困。该学者提出,只要使穷人摄取更多能量和营养,即可赚取更多的钱。

相反,作者认为「以营养为基础的贫困陷阱」不存在,事实证明穷人拥有足够的食物。研究调查显示,当穷人有更多闲钱时,他们不会购买额外的食物来补充能量,他们会把钱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如隆重的丧事、昂贵的婚礼等等;有时他们用闲钱买食物,他们会买相对昂贵、好吃、却不能提供充足能量的食物。穷人的思维与经济学家的思考不同:穷人不会为自己的命运感到生气,他们会降低生活的标准以达到容忍,但是他们不会削减奢侈的、不必要的开销,也不会把钱花在必需品上。

作者认为,比直接提供额外的金钱补助更有效地解决穷人营养不良问题的方法:从婴儿抓起。如肯尼亚的政府和 NGO 为幼儿提供打虫药,印度的政府给孕妇提供营养补充剂,调查跟踪表明,这些政策使这些孩子在成年以后获得更多的教育和收入。

2. 「健康陷阱 (Health Trap) 」

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穷人提供了医疗补助,如:印度提供疫苗补贴、肯尼亚提供蚊帐补贴来预防疟疾,国家提供水源消毒制品补贴来减少霍乱。但是,穷人不会主动运用这些优惠资源。对于廉价的疾病预防,穷人似乎毫不关心,但是一旦疾病发生了,穷人会倾尽一切钱财去治病。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穷人提供了更加优惠的公共医疗服务,降低公立医院的开销,但是穷人还是会选择去私立的医院(虽然私立医院的医生平均职业资质低于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过分使用抗生素、未消毒的针筒),甚至宁可请村子里的巫师念咒治疗。

这不能完全责怪穷人的短见,他们能接收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本身整个社会制度不完善,公立医院效率不够高,医生面对诸多病人,不能充分地询问病人情况,穷人对公立医院逐渐失去信心;而私立医院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却能给病人带来安慰。

中产阶级的决策能力并没有比穷人更强,只不过中产阶级生活在一个由优先的社会政策保护起来的舒适圈里。当发展中国家的穷人在操心如何获得干净的水源和治疗疾病,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享受着良好的公共设施、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一些发达国家的公立医院强制给每一位幼儿打疫苗,强制义务教育)。没有人是足够睿智和全知的,穷人为自己的健康操心,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社会体系则已包办一切。

3. 「教育陷阱 (Education Trap) 」

没有人否认,提供优质的教育能改变穷人的命运。但是,给穷人提供的教育政策却屡屡失败。许多穷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孩子甚至也不喜欢读书。世界上的教育扶贫政策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只要让穷孩子上学了,教育成效就随之而来了。面对教育扶贫的失败,一些学者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教育市场,应当放任市场调控,只要穷人所在的地区对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有需求,穷人父母就会让孩子上学。

而本书作者提出,政府在提供给穷人公共教育的机会时,也要注意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研究表明,贫穷地区学校教师往往不理睬这些穷孩子,缺乏耐心,不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教育体系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导致穷人无法取得好成绩。在印度,许多教师深信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孩子不可能比来自高种姓家庭的孩子表现好,在改卷时,若学生匿名,两个阶层的孩子成绩差距不大,若学生姓氏公开,两个阶级的孩子的成绩相差甚远。面对贫穷地区的低种姓学生,教师往往失去耐心与信心。另外,许多穷人家长虽然知道投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投资教育的回报实在太遥远,且不确定孩子有成就后是否会赡养家长,他们宁可选择着眼于眼前。因此,「教育陷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穷人对教育的过低的期望,而这些期望也受外界体制的影响。

4. 借贷与存款

穷人会选择借贷来满足家庭经济运作,但是他们借钱的渠道非常有限。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不会贷款给穷人,传统的借贷机构会相信底层人民的偿还能力吗?不会。穷人贷款金额如此之小,能满足银行运营成本吗?很难。有些国家实行穷人微贷政策,让银行借钱给穷人,但是银行无法对穷人穷追不舍地要钱;也有不少国家设立了小额信贷机构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这些机构要求穷人每个星期定期换款,对此,穷人感到有压力。

于是,各个贫穷地区都存在民间借贷。它的优势在于灵活性,穷人什么时候有钱就什么时候还。它的劣势在于利率相当高,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好几倍,对于长时间欠账不还,民间贷方会采取各种灰色手段来索取。比如,在印度,贷方会派送阉人到借方家里要钱(阉人在印度文化里极其不吉利),为了躲避晦气,一些借方会无可奈何地偿还。许多穷人选择不还钱,不是没有能力偿还,而是对未来没有信心。过低的期望使他们失去偿还的动力。

为什么穷人不存钱呢?积少成多,总会有存款的,不是吗?调查显示,穷人缺乏耐心,几乎没有存款,他们给出的理由:随时需要用钱,定期存款影响正常生活。同时,商业银行不会给穷人开放存款账户,存款金额那么少,累加的利息甚至都无法覆盖账户运营费用。穷人对存钱缺乏信心,普遍的心态:与其存不到特定预期数值,不如先买点零食吃吃。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