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Being,不要Doing

前阵子,针对敏捷,有种说法叫做Being Agile还是Doing Agile,而且提倡大家要Being Agile,而不是Doing Agile。

Being,意味着本身具备那样的一种状态,无招胜有招的状态,而不是死板地一招一式地做,如果那样的话,就是Doing。

当具备一种状态的时候,不一定做的是规定范围内的动作,但一举手一投足,每个动作,甚至于连不动的时候,都是在那种状态之下。那个词已经不再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骨髓之中,融入到血液之中,也只有那样,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真正的意义所在。

敏捷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人,一直是在做敏捷,开站会,要求各种各样的形式和规则,开计划会议,回顾会议等等,都是这样子。区分几种角色,每个角色严格执行自己的任务,边界清晰,泾渭分明。

那样的玩法,其实只是在做scrum而已,而不是在敏捷的状态之下。因为大家忘了,凡事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便是有守破离的三个阶段,但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对行为作出合适的调整。就算暂时不调整,也要时刻具备那颗要调整的心,做好要调整的状态。毕竟,敏捷宣言的第四句话,说的就是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所有会议或者说活动,都是为了沟通,让大家的看法和意见达到一致。

确实,很多地方,尤其是亚马逊,会说如果流程和工具能够让大家不沟通,就是最好的沟通,然而,那样的话,大家不就都成了机器人了吗,不沟通,不说些没用的话来沟通感情,团队不就一直会在做事的状态,而不是做人的状态了吗?那就不仅仅是不是敏捷的问题了,而是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有什么区别的问题了。

既然活动是为了沟通,那么是不是可以像极限编程里面提倡的一样,把每件事儿都达到极致,如果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沟通,真诚沟通,达到足够的透明和清晰,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那么多形式复杂的会议了呢?那时候,会议就不是用来解决正经的事情或者问题的,仅仅是用来和大家沟通感情,或者让团队成为团队的了。

即兴也是一样,到底我们是要做各种各样即兴的游戏,还是应该有即兴的状态,这是前几天在编导演训练营上和大家讨论很多的问题。

即兴的状态意味着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自发性自由产生的,而不是根据众多规则刻板地做出来的。即兴游戏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很欢乐,但背后到底是要做什么呢?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大家到底是在跟随着指令或者别人的行为呢?还是发自内心,自由地做最好的自己呢?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具备即兴的状态,那么就会发现,人活在世,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个舞台,一个即兴表演的舞台,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用最真实的方式活着,根据具体情况,基于自己的本心,做出最合适的行为,那才是即兴的状态。

在培训的时候,如果具备即兴的状态,其实不需要去管所谓的规则和规定,我们只需要按照大家的反应,先yes,再and,看看会产出什么样的结果就好。

如果从BART的角度来看,边界是超我对自己的约束,权威就是自己的本我,根据环境,切换自己的角色,完成各种各样的首要任务,就是我们要做的。

如果在培训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关注学员的收获,或者期望大家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就根据大家的情况,给出最合适的内容就好,那样一定会有好的培训效果。

再说游戏化的事儿,目前,未来邦科技的哥仨,都是在做一些好玩儿的事儿,或者说一直在游戏人间,哈哈哈。

有人也会带一些游戏,问题是,平时都不玩游戏,不做好玩儿的事情,什么事儿都极为严肃地对待,做游戏的时候怎么能够有游戏的状态呢?本来是很有趣的活动,硬是做成僵硬的活动,那就不好玩儿了。

我也明确说过,每个游戏都不能白玩,都需要在事后有所收获,当然这是在培训的时候必须要有的状态。其实,平时也是一样,也需要把游戏和学习或者工作结合在一起,那样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产生。

问题就是,在游戏的时候,还是要有游戏的样子,积极的情绪是必须的,要让大家觉得好玩儿,开心,高兴,如果玩游戏的时候都很郁闷,后面的学习又怎么开心得起来呢?没有积极的情绪,知识工作者们又怎么能够有高的效率呢?

如果一个人能够具备游戏的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就是,他会真正变成一个好玩儿的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儿对他来说都是一场游戏,面对游戏的时候,他一定会精力充沛,调动所有的体力和脑力,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那样的话,会有很大的幸福感,因为其中会具备幸福的五个要素:积极地情绪,参与感,意义和目的,人际关系和成就感。那样的话,人生不就是一个完美的剧本吗?

所以,综上,不管是敏捷、即兴还是游戏,都应该Being,而不是Do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Being,不要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