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

从2014年看到 《构建之法》第一版,我就成了 《构建之法》的拥趸。虽然尝试把《构建之法》当教材开设《安全软件工程》失败了,由于我教的课程都和编程有关,课上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基本都照搬了《构建之法》,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博客优秀的教学方法---做教练与做中学,主要思想都是来自《构建之法》。我的教学公众号的slogan是“做中教,做中学,实践中共同进步”。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1张图片

这几年按照《构建之法》的做法,我也改变了自己,通过做教练与做中学,我可以自由控制体重, 提升乒乓球技能,书法水平大幅提高,教学相关技能和技术也大幅提升。参见:

  • 做中学之五笔输入法实践教程
  •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之背单词-扇贝网推荐
  • 做中学之学用学用Vim
  • “做教练”之好声音训练

在教学方法上我不断改进,通过问题驱动不断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 看不懂教材我一页一页的写教学指导
  • 看不懂代码我一行一行的写学习指导
  • 实验不会做,我一步一步的给写教程
  • 基础不好,我课上遇到的都写了教程
  • 上课没听清我给录视频
  • 嫌我普通话不好,我请普通话好的同学给录视频
  • 为了避免突击考试,每周花20多个小时在工程化考核上和教学上
  • ......

我的体会是通过做教练与做中学,学习就不存在问题了。

实际的教学情况如何呢?我遇到了一个困境,20%左右学习意愿强的学生学的一届比一届好,大量不愿意学的仍然一塌糊涂,并且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我读书时努力学习,工作了努力工作,感觉这是做人的本分,读书时学习成绩好给我带来的好处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让我成为了一个终身学习者,学习对我来讲就是一种快乐,所以不存在学习动机的问题。工作了,我不挑三拣四,没人上的课给我我就上。当老师的都知道,开新课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上班十多年,从第一年开始我就不断地开新课,至今新开设了十多门课,当然以教为学,我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最大。

但现在这个社会环境还是有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没有我们上学那时候的生存压力,不少学生不以掌握知识,学到本领为目的,而以混到毕业证书为目的。

所以,慢慢的我意识到,如何解决学习动机问题才是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在2016-2017-1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十四周课程总结中我写到:

第一层驱动力来自生存冲动。衣食住行,食色性也,人类本能。
第二层驱动力来自外在驱动:胡萝卜加大棒,激励,KPI 考评,,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司采取的驱动方式;绝大多数人可能终身在第二驱动力范畴内
第三种为内在驱动,自发自主,包括三大要素:自主、专精和目的。乐其中的「目的」是要将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变换成乐趣。

两年过去了,如何推进内在驱动仍没有在教学中解决。

终身幼儿园

前几周读了几遍《终身幼儿园》.作者是MIT的" 终身幼儿园 " 负责人 Mitchel Resnick。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2张图片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3张图片

从古至今最伟大的发明,有人说是印刷机,也有人说是蒸汽机、电灯或者计算机。但是Mitchel Resnick教授却认为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发明是幼儿园!因为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于1837年开办世界上第一家幼儿园之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方式都可以称为“广播教育”:老师站在教室前面讲授信息,学生们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仔细地记下这些信息,并不时地背诵自己写下来的内容。课堂讨论很少进行,甚至不会发生。福禄贝尔在开办幼儿园时,将“广播模式”的教育转变为“互动模式”,为孩子提供玩具,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眼睛,“重新创造”世界,从而理解这个世界。Mitchel Resnick教授认为,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5岁左右的孩子,而且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

书里用搭积木来说明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比如,有两个孩子,听老师讲了童话故事,开始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堡。他们先给城堡打地基,在上面建了一座塔楼,然后不断增加积木,塔楼越来越高。到最后,塔楼倒了。孩子们重新再来,试图让塔楼更稳定。同时,一个孩子开始讲生活在城堡里的人的故事。另一个孩子把自己想到的情节也加进故事里。两个孩子不断增加故事的内容,故事也越来越精彩。在这个例子里,幼儿园的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搭城堡,理解了结构和稳定性;通过编故事,了解了情节和人物。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有创造力了。

我们看到:幼儿园的孩子首先学习去构建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将它实现,不行的话,再试一下其他办法;他们学习从别人那里听取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想法。这个学习方法通过想象,创造,玩耍,分享形成了一个创造性学习螺旋,里面包含了创造性学习必须经历的6个步骤:

  1. 第一步是想象,这是孩子创造事物的源泉。在刚才的例子中,孩子们首先想象出的是一个城堡,以及住在城堡的人。
  2. 第二步是创造,光有想象还不够,孩子们要把想法变成行动,创造出新作品。
  3. 第三步是游戏,在游戏中不断修改和重建他们的作品,比如添加新的故事情节等等。
  4. 第四步是分享,让孩子在游戏中,互相交流想法。
  5. 第五步是反思,让孩子反思创造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完善作品。在上面的例子中,塔楼倒塌时,孩子们会思考它为什么会倒塌,以及怎样能搭出一个更稳定的塔楼。
  6. 第六步是新的想象,当孩子们经历了创造性学习螺旋的整个过程之后,又开始想出了新的主意,有了新的方向。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4张图片

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幼儿园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创造性的思考能力。他们学习去构建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实现这个想法,不行的话,再找其他办法;他们还学会了听别人的建议,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想法。但是,幼儿园之后,大多数学校就不采用这种方法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做作业。学校往往过分强调给学生提供信息和指导,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理解了创造的过程,并开始向着创造型思考者的方向发展。作为成人,很多人认为自己缺乏创造力,其实想想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习过程应该和小孩子一样!

可惜的是,虽然翻转课堂,MOOC,SPOC推行了几年,大多数学校,大多数老师还是以“广播式教育”为主。

“4P”学习法

初看到“4P”学习法,感觉就是《构建之法》的做法,细读几遍之后,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包含: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和游戏(Play),形成了完整和相互支撑的体系。

首先,项目是创造的基本单位,是体验和参与创造性学习的途径。当孩子们做项目时,他们会在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遇到概念,这时候知识就和现实有了联系,孩子就能更好地在新情况下学习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很多年来,教育一直提倡亲自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学得好。但这里说的项目,不只是“做”点儿事情这么简单,而是要制造出东西来。最关键的是,你制造的东西要和你的兴趣有关系。如果孩子做的项目是自己感兴趣的,他们会更积极,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构建之法》提倡“做中学”,也是要求通过完成真实可用的项目来学习,但对关键的“让学生会更积极,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上效果不是很好,大多是老师指定一些题目,比如我就喜欢让学生做密码算法实现和应用相关的题目,毕竟教育部评估时要看你的特色的。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问题

其次,热情是学习的驱动力,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一样。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孩子会更快乐,其实不是这样,学习的路上有很多障碍和挫折,甚至经常会让人想要放弃,而唯一能让人坚持不懈面对所有挑战的驱动力,就是热情。“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热情产生的动力会让孩子更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发展出新的思维方式。教出来非常好的学生我只能庆幸,他们学习劲头十足,我只是推了一把,他们向我表示感谢时,我也真心的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父母和以前的老师培养出这么好的孩子。对于不想学的学生,没有Passion的学生,偶尔也有几个改变态度,重视名誉好好学了,大体上我感觉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办法。 《构建之法》中,以及老师助教的教学中找到不少正反的例子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使用后感觉效果不是那么好。

创造性学习法的第三个关键要素,是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也许有些想法是独立产生的,但大多数时候,思考和行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人们是在和事物互动的环境进行思考的。而且,创造力的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跟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分享自己的想法,从同伴那里得到反馈,相互借鉴彼此的灵感。此外,技能上的互补,可以让孩子们完成超出个人能力的项目,比如会做视频的孩子和会做音乐的孩子,可以一起制作音乐视频。接触敏捷方法XP之前,我很早就体会到“结对学习”的好处,所以看到“结对编程”时,我一下子就被打动了。在共同创造方面,《构建之法》提供个人项目,结对项目,团队项目的方式来学习,也提倡公开作业博客,在代码托管平台开放代码,但我的实际操作中,由于Passion问题,结对,团队都流于形式了,没有形成Scratch社区那样的分享氛围。

最后是游戏,这是创造性学习法中被误解最多的一环。人们常常把游戏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这很好理解,因为游戏经常是这样的。但这种描述忽略了游戏最重要的东西,以及游戏对创造力很重要的原因。创造力并不是来自快乐,而是来自实验、冒险和挑战边界。而游戏的探索性,正是好奇心、想象力和实验的结合,这其中就包含了创造力。对于那些限定活动范围、限制孩子自由的游戏,激发不了创造力。而那些鼓励孩子探索的游戏,才能帮孩子获得创造力。重要的是,你要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己决定制作什么,以及怎样制作。我们使用《构建之法》时,我不能完全做到“让学生自己决定制作什么,以及怎样制作”,这样很多学生会就交上一个“Hello World”。

学习建议

如何利用“4P”学习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终身幼儿园》中面向学习者、教育者,设计师的提出了建议。

对于学习者,在做项目的时候,他们学会了一些特定技能,能够使用一些特定的工具和技术,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了创造项目的一般策略,这是我们最看重的。

  • 从简单的开始做起。这条建议似乎显而易见,但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常常会忽略它。当初学者开始做Scratch项目时,他们通常会构建一组复杂的脚本,甚至连小部分测试都没有。从简单的开始,试一试,然后继续扩展和改进它。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Scratch,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项目。
  • 做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天然资源。”当你在做自己关注的项目时,你会愿意花更多时间、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坚持下去,你也会更愿意学习新的东西。
  • 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那就先瞎折腾吧。当你开始做一个新的项目时,可能会感到畏缩,这有点像盯着一张白纸,不知道自己想要写些什么。别担心,在你刚开始工作时,可以没有目标或计划。
  • 不要害怕尝试。学会遵循指示是很有用的,如果你能很好地遵循指示,就能组装宜家家具,做一顿美餐,而且你在学校的表现可能会很好。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总是遵循指示,并且只是遵循指示的话,你永远都不会做出任何有创意的事情;当你遇到新的情况,而指示不再适用时,你就会陷入困境。要想成为一名创造型思考者,你必须愿意去尝试,忘掉传统。
  • 找到一个朋友共同协作,并分享想法。协作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你们可以直接就一个项目进行协作,或者致力于各自的项目,然后彼此分享想法。你可能会从别人那里获得灵感,甚至都不需要与他们交谈。
  • 为激发你的想法,复制也没关系。这是一条双行道:你可以借助别人的工作,但你的工作也应该对其他人开放。
    把你的想法记在本子上。记录你的想法和项目,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苦差事。在学校的教室里,记录文件通常与评估有关。你需要记录你的工作,这样老师才能评估你做了什么,这可算不上带劲。但记录你的工作,无论是在草稿本上还是在网络博客上,都还有其他好处。
  • 建造,拆开,再重建。不要指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总是有用的。
  • 很多事都可能会出错,要坚持住。当你遇到问题或被项目困住时,你会坚持下去吗?决心和坚持是有帮助的,但光是这些还不够,你还需要策略来帮你摆脱困境。孩子们在做Scratch项目时的脱困策略:修改编码、在网络社区寻找类似的例子、找人和你一起做这个项目。
  • 持续改进。阅读别人推荐的学习策略清单是很有用的,但有时候,找到你自己的学习策略更有价值。注意你自己的学习方式,看看什么对你有用,什么对你没用,试着制定一些策略,指导自己将来如何学习。持续改进你的学习策略.并与他人分享。记住:对你有用的东西也能够帮助其他人。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管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虽然孩子确实天生好奇,有探索心,但他们需要外界的支持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总是需要做一些平衡的工作:需要有多少结构、多少自由?何时介入、何时后退?何时演示、何时告知、何时提问、何时倾听?把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结合起来,因为我认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培养创造力的核心问题是一样的。关键的挑战不在于如何“向孩子教授创造力”,而在于如何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扎根、成长并蓬勃发展。

给家长和老师的10条建议围绕创造性学习螺旋的5个组成部分,即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来展开这一部分。书中提出的策略是,帮助孩子们想象他们想要做什么,通过玩工具和材料来创建项目,与他人分享想法和创造过程,并反思他们的经历

  • 想象:展示例子,激发想法
  • 想象:鼓励捣乱
  • 创造:提供多种材料
  • 创造:拥抱所有类型的制造
  • 游戏: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 游戏:延长项目的时间
  • 分享:扮演媒人的角色
  • 分享:作为一个协作者参与进来
  • 反思:带有诚意地问问题
  • 反思:分享你自己的反思

《构建之法》提倡老师“做教练”,如何“做教练”,这十条建议很值得参考。

实践以及反馈

我的课程主要是给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上的。我的一个感觉,如果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没有学好,专业学习基本上就废了,可以这么说吧,大一的C语言学过之后,一多半学生是讨厌编程的,很多认为自己就学不好。

我想在大一带学生玩玩Scratch,当然有基础的可以学学Python。Scratch小学生学起来都没有问题,我完全按《终身幼儿园》的做法,看看效果,学期结束后反馈。

编程我推荐了: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5张图片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6张图片

网络学习我推荐了: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7张图片

还真心希望同学们尽早关注 陈皓(左耳朵耗子)老师: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8张图片

参考资料

  • MIT “终身幼儿园”:希望这个世界充满会玩又有创造力的人

欢迎关注“rocedu”微信公众号(手机上长按二维码)

做中教,做中学,实践中共同进步!

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_第9张图片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cedu/p/9721718.html

  • 推荐网站:博客园、新浪微博、扇贝背单词、DKY背单词小组、有道云笔记、豆瓣读书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一下左下角的“好文要顶”和“收藏该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构建之法》到《终身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