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5第一期CFT50圆桌会议

2017-06-25 CFT50 金融科技研究 【CFT50圆桌】“区块链——分布式商业”CFT50首期区块链圆桌研讨在京举行

20170625第一期CFT50圆桌会议_第1张图片

6 月 25 日,北京。中国金融科技 50 人论坛举行了首期区块链圆桌研讨,主题为“区块链——分布式商业”。圆桌研讨由趣链科技 CEO李伟主持,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法律总监杨帆,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资深金融科技专家周永林,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成员高林挥,Onchain(分布科技)合伙人、北京分公司负责人李彦博,红杉资本副总裁李张鲁,京东金融区块链业务负责人龙旻明,房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谭博超等嘉宾,围绕区块链分布式的技术本质、商业本质和应用探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对数字货币、ICO等热点问题分享了精彩观点。

近年来,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迅速进入企业内部,像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变革通信一样,区块链可能成为商业交易的变革性技术,形成更高效的分布式商业。区块链真正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商业网络的发展。强大的生态系统使商业网络可以轻松地达到关键大多数,使用户搭建新的商业模式,变革交易流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块链技术也遭遇了诸多挑战,引发业内外的广泛热议。基于此,中国金融科技 50 人论坛特举办区块链圆桌系列研讨,汇聚国内顶尖的区块链技术专家、金融业资深人士进行跨界交流,助力区块链产学研用的发展。

20170625第一期CFT50圆桌会议_第2张图片

首期区块链圆桌的主持人为趣链科技CEO李伟博士。李伟博士具有十余年金融信息技术工作经验。曾先后供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道富银行(浙江信息技术中心)、Schooner 信息技术(硅谷)等公司。2015 年初投身于区块链基础平台(即国产自主可控联盟链云平台)研发。他首先进行了主题发言,从技术本质、商业本质、区块链价值和应用情况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于区块链的思考和实践。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法律总监杨帆是金融IT系统和法律的资深专家,具备30余年的金融业从业经验。杨帆认为,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区块链技术的先进性只是考虑维度之一,最重要的是能否带来实际的效益提升,让技术创新真正为业务需求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资深金融科技专家周永林认为,区块链的技术突破需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资本驱动做前沿开发应用,另一方面研究机构、高校等则要沉下心来做好技术基础。

京东金融区块链业务负责人龙旻明以ABS与区块链的业务实践为例,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如何让底层资产透明化,把“黑盒子”变成“白盒子”。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成员高林挥看来,区块链并不是一种新技术,而是一种分布式商业模式,而这种模式想要可持续,必须探索出一条共建市场基础设施的路径。

房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谭博超也呼吁:加速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资产上下链需要有第三方机构、持牌机构做背书,建立生态合作;除了知名大企业外,也希望金融机构给区块链创业企业更多机会;区块链的VC要加速,以免创业企业被“ICO”。

红杉资本副总裁李张鲁表示,作为投资机构,更关心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小型创业企业在区块链商业应用方面的潜力。

Onchain(分布科技)合伙人、北京分公司负责人李彦博认为,开源是区块链经济的精神内核之一。只有开源,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区块链的开发中来。从商业角度来看,企业会担心开源以后很多核心技术暴露出去,因此需要基于开源找到好的盈利模式。

研讨最后,李伟总结道:

“区块链的发展需要开放社区,各方共同参与、共享,也需要技术、金融和业务的碰撞、交流,否则就是平行世界,自说自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625第一期CFT50圆桌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