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R角度看工匠精神

最近较迷一档节目《晓松奇谈》,刚好谈到一个问题:工匠精神。

其中这档节目里采访了几个大师级人物,有厨神级大师,茶道大师等,他们共同特征都是从事同一个事情几十年以上,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去做,最终才成为了大师级人物。

当高晓松问及他们:你们从事同一个职业那么长时间,你不会感到厌倦和累吗?

他们答:我才从事了25年(N年)呢,这么短时间,怎么现在就说放弃?

其实这句话不单是震惊到高晓松,也震惊到我,在我大天朝,如果一个店能开个二十年以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老字号了,更别说在同一行里一直做那么多年,而且居然还有不厌倦的时候?

作为HR,早已见惯职场的变化万千,虽不鼓励频繁跳槽,但求职者三五年跳槽一次纯粹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正如一朋友笑说:咦,老王,你还在原来的公司啊?

如果一人超过十年还不换工作,已经是一件非常罕见的行为。

如果用工匠精神来评定这些的行为的话,那三五年跳槽一次与三个月跳槽一次,无异于五十步笑一百步。

刚开始,我对这个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也有过疑惑,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究竟是鼓励我们坚持还是鼓励多尝试?如果就工匠精神一词表面的理解,当然是鼓励坚持。

我拿这个问题与一朋友探讨,然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工匠精神要鼓励,也是应该存在的,但是工匠精神,不是为了坚持而坚持,真正的工匠精神精髓在于,要将一件你值得坚持的东西坚持到底,做到极致。当然,这种极致在某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牺牲某些东西的,但是却能令你更上一层楼。

工匠精神≠安于现状

如果有些人为了安于现状从事一项工作几十年而安慰自己是工匠精神,那实在可笑。比如一个清洁阿姨说自己从事了十几年清洁工作,一个司机做了二十年司机,其实本质依旧是一个清洁阿姨和司机,并没有上升到工匠精神的层面。

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为了追求极致,而孜孜不倦十年如一日付出自己更多的努力,最终更上一层楼。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地,只是简单重复,并不能谈之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时间的累计

首先表明我的职业态度,我之前一直认为,五年到八年换一次工作相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较为合理和有益的,因为在同一家企业从事五年到八年,大部分人已经非常熟悉公司的所有东西了,再继续下去,可能面临的要么是瓶颈期,要么是自身太懒不愿动,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当然,也有极少部分是因为在一家公司发展得非常好,最终获得更高受益的,这种孤证我们一般不在讨论范围内。

其实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并不是在一处地方原地不动,而是应该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的从事下去,并为此不断挖掘新的能源来支持自己的成长,一句话形容:追求极致,精益求精。

比如坚持在同一行业深挖,比如坚持自己的事业,比如坚持在HR的岗位继续进修。无论你是否原地不动还是有更好发展,都应该是合理的。

今年“工匠精神”一词一直热度不减,似乎一谈工匠精神立马高大上起来,连国家都在都推崇这种文化,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节目开始,工匠精神就深深吸引着人的目光,我在看这些片段的时候,的确发自内心的很钦佩这些十年如一日的工匠们,一针一丝,一笔一划去重复一些简单而细致的活,完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工匠精神之所以一直盛行,与我们目前的浮躁心态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做事没有耐心,总想着一蹴而就,工匠精神的出现,将会引导人们能够定下心来做事。

如果再上升到一个高度,其实国家提倡工匠精神,有利于安定民心。用心做事总比无所事事要强得多。

工匠精神真正教会我们的是:戒燥,坚持初心。

我现在也一直在学习工匠精神的道路上去坚持我的写作,虽然明知道也许不会有太多的物质收益,但是只要坚持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即可,这又何尝不是戒燥的一种很好的做法呢?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HR角度看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