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记:炒肝

要问我从小开始最爱的小吃是什么,不会有犹豫的,答案一定是炒肝儿。

姥姥的家在北京,就在珠市口的东边,到前门大街就一站路,也一里地的样子。

从姥姥家的四合院里走出来,向右拐,走上几十步,就是大江胡同。大江胡同很长,慢慢的走过去,可以穿到鲜鱼口胡同。那里有一家小吃店,叫天兴居炒肝店。它的西边是华清池浴池。顺着鲜鱼口胡同再往前走,就能走到前门大街,胡同口紧临都一处烧卖,正对大栅栏。

天兴居不大,一间屋子而已。外间摆桌子,里间是厨房,中间是柜台。柜台里有一个大保温桶,一名店员会拿把勺子盛炒肝。他的另一边是一笸箩包子,盖着棉被。是的,那时天兴居的店员是大叔大婶,卖的也只有炒肝包子。

最喜欢看盛炒肝的大叔干活,左手拿一个纯白的瓷碗,右手一把长柄大勺子。他一定会先搅一搅炒肝桶,如果是刚出锅的时候,他就会沿着桶边盛,如果放了有一会儿了,就深深地盛下去。盛出一勺,碗里几乎就满了,不过还没完,他还会有选择挑一些把碗里补满,应该是为了公平吧。

碗里的炒肝是浓浓稠稠的,稍有点淡的酱油色,晶莹剔透的。放了大量的蒜。蒜香,肉香混在一起,热热的,刚刚好不烫嘴。可以端着碗把嘴凑到边上小口的吸啜,也可以拿勺子从外到内一圈圈的盛起来,慢慢的品尝。

天兴居的包子也是一绝。一两三个,猪肉大葱馅儿的。包子白白胖胖的,咬一口,酱油色的馅儿香味扑鼻。热热的油汁有时会顺嘴流出来,如果不小心滴在衣服上,就会惹妈妈生气了。

炒肝,真正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吃,如果没吃过的人或者不了解的人,很难理解它为什么叫炒肝?第一,它的主料是肥肠,肝反倒很少;第二,它的做法不是油炒,而是汤炖,还要勾上浓浓的芡,放上多多的蒜末。

炒肝是北京很常见的一种早点。小时候有很多街边的早餐摊,它一定要有的,就是炒肝一锅,豆浆一锅,都保着温,炸点油饼,蒸几笼包子,豆浆配油饼,而包子就配炒肝。现在这种摊子已经见不到了。

天兴居的炒肝,是最正宗的炒肝了。

据说炒肝就发源于鲜鱼口。清末的时候,前门大街有很多饭店,那么很多拉黄包车的车夫,也就聚集在鲜鱼口这样的胡同里等候。有一个小饭馆儿的老板,就经常去饭店收各种下水,炖成菜给他们吃,便宜,又有肉香,很受欢迎。时间推移,这种炖菜也不断改进,最后形成了现在样子的特色小吃——炒肝。而这家店,就是天兴居。

我很喜欢吃炒肝。小时候的天兴居,里面就十几张桌子,摆的密密麻麻。饭点的时侯就坐满了人,走路都觉得挤。那时也谈不上有什么服务,服务员只管收拾残局,一切都要自助。在收银台点了炒肝包子,交钱换几张小票,到柜台自己去端炒肝、端包子。小时侯一次吃一碗炒肝、二两包子。慢慢人长大了,饭量在涨,就一次两碗炒肝、三两包子。

姥姥去世以后,不再每年回北京,既使去,也未必一定住在前门附近。但是每次回北京,只要有可能,我就要到前门去;只要到了前门,就一定要去天兴居吃炒肝和包子。两碗肝,三两包子。直到那一年天兴居拆迁闭店。

没了天兴居的那几年,回北京总觉得少了点味道。其实,炒肝也没有独门配方,国有企业,做法都是公开的,所以北京卖炒肝的地儿也不少,只不过它们不叫天兴居。

比如顺丰包子铺,似乎和天兴居属于一家国企,也是老字号了。老店在西四,后来连锁经营,北京到处都有。炒肝包子也是特色,有的店味道相当的好。可惜不是每家都好吃,要踫运气。

还有“鼓楼一拐弯”的姚记,一度号称北京最好吃的炒肝,是那几年我思念炒肝时就常去的地方,人也超级多。不过天兴居复业后,就没去过,现在不知道怎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食记:炒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