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25)

                     25.王维郑虔之三:一生几许伤心事(2)

      元丹丘何许人也?

      玉真公主就曾在青城山修炼;李白自叙“与逸人东严于隐于岷山之阳(即青城山)”,“东严子”就是与他“弱龄”订交、结为“异姓天伦”的道友元丹丘;他们三人在青城山结识。

        元丹丘和玉真公主之间有相当牢固的信赖关系,蔡玮《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天宝二载:“西京大昭成观威仪臣元丹丘奉敕修建”。元丹丘到天宝二载仍然担任昭成观威仪。昭成观在长安皇城的西边,旁边是长安最大的道观——玉真观。元丹丘为了玉真公主修建纪念碑。

        一个道士,无论君王多么信佛崇道,也不会轻易让这些方外之人干预朝政(当然,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事,那另当别论),他怎么可能直接向皇帝推荐李白?

        答案其实就在玉真身上。如果玉真工作做不到位,没有她跟唐玄宗“预热”,李白终究难有出头之日。

        那么王维呢?他摆在那里呢?

         陈贻焮《王维生平事迹初探》提出提出王维隐居终南,在开元二十八九年之后,始隐辋川,隐终南之后,又隐辋川。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于是,“答案”一目了然了:王维就是“扶不上床”的阿斗,可惜了玉真,“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只好移情别恋,跟一个天天不省人事的“酒疯子”凑合吧!

         好歹,人家李白清醒的时候,也是一表人才,“玉山自倒非人推”,立起来的时候是玉山,玉树临风,飘飘欲仙。而且,人家是写诗的“大国手”啊!

         但李白对玉真,很可能是玩真的。二人都有几分仙气道气,叫志趣相投;二人性格上都大开大合,奔放狂放,不以人间凡俗事为意;二人都立在不同的山峰的顶端,一个是权位的顶端,一个是艺术的顶端。所谓高处不胜寒,惺惺相惜嘛!

        有资料说,天宝三年,唐玄宗只好将他“赐金放还”。玉真公主并不赞同,曾经主赌气地对玄宗说:“我的公主名号也不要了,把我那些级别和待遇都取消了吧。”玄宗开始不许。但玉真公主坚决要散去财产,辞掉公主的名号。但是,玄宗实在无法消受李白,也没有顺着她的意再重用李白,听任她去除名号,散财修道。

        上面的对话确实见诸正史,但原文记载玉真“请去名号”却不是因为李白,而是“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公主是为了“延命”。

        不过,李白对玉真公主并不怨恨;相反,李白一生爱慕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炼,李白也眼巴巴地赶到敬亭山上,赋诗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后人以为太白真觉得敬亭山美不可言,哪知道太白之意不在山,在乎玉真公主也。后来,玉真公主于七十多岁时去世,葬于敬亭山。太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的当涂县。太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缘,可谓不浅。太白曾有诗:“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太白和玉真公主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不过就这样也许最好,在岁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挺好。

       那么,我们本文的主人公杜甫呢?

       他还很遥远。远得看不见他的身影。他还在长安的成楼外孤独地徘徊……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