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41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可惜的一件事情就是:从来没有过“练熟”的体验。不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技能,如果有过一次从笨拙到熟练的体验,想必就能极大程度上消除我们对于学习其他技能的恐惧。因为这种体验能够让我们平静接受开始时的进步缓慢,让我们期待练习后的熟练应用。

终究有些人走到了最后,可更多的人究竟错在哪里了呢?或者说,他们究竟差在哪儿呢?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

卖油翁所说的“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用今天的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过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道理我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要知道:不能真正践行的道理,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懂得。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懂得了某种道理,但是始终没有办法踏出第一步,那一定是某一个环节理解的不到位。

除了低估重复的必要次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使人们半途而废: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这句话其实可以理解为另一个版本:短期期望过高。低估任务的前提,一定是希望自己通过少数的练习就能获得巨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最终必将失望的原因,因为根本不可能。

我们每天的练习,一定会让自己成长。但是这些进步不可能非常大,有些甚至是你无法轻易辨别的,但是你知道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那些大脑神经元之间的链接也一定在建立,肌肉的记忆也必定在增强,这些都是每日的进步。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个过程的人,才能真正扛过看似没有进步的平台期。

所以,很多人无论学什么都一样,很快就放弃了,事实上只不过是因为他们重复的次数差太远了,所以根本达不到神经元之间建立强联接的地步,当然也就没机会体验那种“内化”的神奇效果。不要一提到技能打磨,就把它想得特别高大上,其实我们在生活的很多细节中,都能找到可以提升的技能,比如:只字不差地阅读。

被描述为有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能看到希望;反过来,被描述为“缺乏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绞尽了脑汁也看不到半点希望。所以,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于是,“至少习得(熟练、精通)一个技能”,其实是所有人在任何技能的习得之路上的起点,也是他们最终能够到达终点的根本——有过经验,有过能力、有资格“心存希望”。

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希望?希望的通俗定义很简单,“相信明天会更好”——就这么简单。当然,需要再精确一点的话,就是,“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这里的重点是,明天不会自动变得更好的,明天之所以能变得更好,是因为今天的行动,是因为今天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

若是我们的生命中真的有最宝贵的东西的话,那只能是“希望”这个东西——它不仅重要,而且最重要,任何人在上下求索之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它几乎是整个生命的意义。

今日得到:

1,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望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