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35 GTD 3

【每周一本书】35 GTD 3_第1张图片

GTD(Getting Things Done)已经成了时间管理的专有名词,原理不再赘述,总流程图如下。

【每周一本书】35 GTD 3_第2张图片

如果说《GTD1》是教科书,阐述GTD的原理,那么《GTD3》则是参考书,对GTD原则和用途进一步深化。

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

大脑不能自己把事务处理好。我们总是过于高估自己的头脑,一旦它意识到某件事做的不够好,就会一直压在心头。比如,我们会不止一次的想到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但是反复想起,对推动事件进展并没有什么用,只不过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明白道理和如何去做是两码事。要想减轻压力,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意义不明的超负荷,必须意识到:

  • 明确事件,并把它们条理化
  • 在必要的时候追踪事件的进展

GTD模型的基本要素

  • 掌控:当我们感觉到生活一团糟,其实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掌控力
  • 视角:换个角度,从更高的层次去看问题,也许会发现解决方法
【每周一本书】35 GTD 3_第3张图片

1 掌控

1.1 收集

基本原则是搞清目前的实际情况,把可能与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关的所有信息收集起来。

如果忽视哪些琐碎但是又分散精力的事情,或者把它们丢在大脑的角落,很可能就会失控,毕竟,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小事。另外,如果想面面俱到的掌控一切,也可能会失控。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一切都保持条理。

收集最好的方式就是记录,便签、笔记本、日记……在你想起的时候就把这些念头记录下来,养成捕捉的习惯。使用的工具越方便,用的也会越频繁,从而彻底清空大脑,减少压力。

1.2 明确意义

收集了许多的材料后,就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我们关注的更重要的事情上。一般来说,当我们不肯正视一件事的时候,它就一直是模糊的。要想真想清楚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就要弄清它和自己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要判断某件事是否可以采取行动,推动这件事想得到什么结果,要采取什么措施,对无法采取行动的事,分辨哪些是垃圾,哪些要做日后参考……

明确意义不足主要体现在:未整理的信息堆积如山,更加增重了焦虑。

1.3 组织整理

高手做事都是有条理性的,否则,总是会陷入麻烦。要想条理化,必须进行归类。 一个人思维水平的最根本力量,来自于他的分类能力丨深度

【每周一本书】35 GTD 3_第4张图片

当然,在维持掌控的多个层面,我们需要在系统分的太粗和太细之间维持适当的平衡。

1.4 深思

在执行前面3个步骤后,我们的事务安排的井井有序,通常都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但是,要学会停下来。跑的太快,容易把有价值的东西丢下。

回顾系统有两个重要目的:

  • 更新内容
  • 提供可靠的视角

第一条不言自明,外部世界变化很快,我们还来不及全面掌握情况时,可能就已经改变了。因此,需要时不时的更新我们的GTD系统。

另外,停下来,站在更高的视角总览全局,能够放宽视野仔细审视自己在做什么,没有做什么,理顺思考。

1.5 行动

判断一件事有没有彻底想清楚,最好的标准是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 先做什么
  • 怎么做
  • 在哪做
【每周一本书】35 GTD 3_第5张图片

从概念和逻辑上来说,我们该采取的行动,应该与我们较高层次的追求一致。为了更具操作性,较低层次关注的事项必须详尽和丰富。

其次,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受情境、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比如在家的学习效果不如图书馆,又或者犯困的时候肯定不能完成需要精力集中的工作。

最后是行动选择,在掌控的人生中我们能安排好我们的行动,但是,总有突发性事件。个人行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方便的与自己协商,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2 视角

2.1 项目

项目高度,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做什么?项目的本质是小目标,以1年为单位。项目和目标一样,不是实际去做的事情,而是分步执行的行动汇总。

如何、何时执行

  • 每周抽出1次固定的1~2小时,了解项目进展
  • 项目滞后,下一步行动不能如期进行时
  • 似乎主次不分,轻重缓急不明时

2.2 责任范围

责任很好逃避,逃不了的是逃避责任的结果。--E.C.McKenzie

这个高度,需要问的是:我们需要维持什么?这个层面是我们的职责、兴趣、特殊关注范围内高度关注的事务。责任范围框定了了我们需要特别注重的领域,但并未设置目标或指出方向,它可以提醒我们,充当意识的闹钟。

2.3 目标

再上一级,就到了目标层面。目标是今年一两年内必须完成的事情,是我们迫切希望取得的成绩。

因为我们必须每年做一次回顾,回顾自己取得的进步,所以制定目标以1年为单位比较合适。当然,当原先目标已完成,新目标尚未确认的时候,或者目标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时候,也需要进行目标回顾。

2.4 愿景

这个层面的基本问题是:长远的成功是什么?对个人来说,愿景包括生活方式、事业目标和方向。对公司来说,愿景包括公司的性质、未来的发展图景。

通常,愿景层面往往是公司管理层关注的,它和目标的区别在于关注点和自由度不同,它超越了操作规划层面,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发散思维。

对于个人,写出自己未来的展望也有相同的作用,产生同样积极的影响。至于何时回顾愿景,人生或公司发展的重大转折时间都可以成为契机,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未来。

现在就是未来,目标和愿景的魔力不在于我们描述的未来,而是它们帮助我们对于现状的改变。长期愿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改变自己,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支配我们观察事物的态度。

2.5 宗旨

宗旨是指一个项目、一种行动或努力的根本目的。这个层面我觉得我还没有能力体会。这个层面我们需要回答几个根本问题:我们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怎么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生,此生有何追求,那么,随便什么道路都可以走。可是如果走哪一条路对你而言很重要,你就必须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般来说,对自己的人生根本要素想的越深刻,透彻,在面对艰难选择的似乎很参考标准就越结实,牢固。

最后

造成失控感的是潜入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明事务,它们耗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造成焦虑感。要想生活工作井然有序,必须建立一套流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一本书】35 GT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