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例会20170329

磨手艺,其实,深处其重你会知道,虚招系统化合组织化的解决方案。

把每件事情切断处理,处理好每件小事情,像接力棒一样,打磨这件产品。

方希说手艺是一个人和这个世界呼吸吐纳的入口。

罗胖说手艺是让那些死的知识闯过你的身体。

手艺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变成颗粒度很小的细节,不断修整。

一个例子,一个投资人描述项目时特别爱描述如何搭建团队架构。而这个项目比较依赖于渠道,这个时候徐小平一听就说你这做的不对,你应该把团队管理交给一个CEO来做,而你应该尽快与渠道商取得联系,(或者娶他女儿)。这种思路可能不太符合常规,但会让人深受启发。

得到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潜在的合作者会找过来,内容的专家也会找过来,所以,想说说有志于知识生产的人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

有一个观念很关键,很难掰过来,就是【传统的内容专栏,付费订阅,很多外行人来看,就是传统的专栏,其实不是。就是用户逻辑和生产者逻辑的区别】

用户逻辑是iPhone生产者逻辑就是格力手机

你买iPhone,会觉得这是我的手机,我愿意为他付费。

格力手机就不是市场理解的产品,而是某种粉丝产品。

我们的合作者,也有一些标准的评估条件。大家可以评估一下:

1.内容是不是从用户出发,用户是不是愿意为这个需求付费,这个需求量够不够大?

2.你做的内容表达的界面是不是足够友好。好比白居易在写诗之后,都要给路边的老太太读一遍,直到老太太明白了为止。还原到现在,如果你要做一个好的产品,产品话的好内容。这个场景就是,在饭桌上,你跟一个外行聊,他也能听进去,那你的产品就算是立住了。

3.你的产品有没有很强的差异点,你的差异化的价值点是什么。

如果你的内容符合这三天,也欢迎来找我们,我们很期待。

负责得到全站的事前事后的质量控制,为什么我们这么在意质量呢?不相信UGC,也不相信社区化。我们相信父爱算法,要清晰坚定的给你指引,也相信忠臣逻辑,要为你的长远利益考虑。产品心法,也要从环境去找,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反歧视政策。

我们没有性别歧视,

没有歧视学历,

没有地域歧视,

没有年龄歧视,

没有明星歧视,

比如卓老板,他一开始没有特别大的知名度, 但我们很喜欢他的产品,因此请了他来。明天会请来卓老板来直播,明天你就知道卓老板专栏为什么好。

我负责给专栏把把关,现在给大家讲讲怎么用专栏,才能把这199用的值。我负责万维钢老师的专栏,我和万老师几乎看过每一个留言,看了之后我是真着急,因为用的用户真的不知道怎么用专栏。比如留言中,有人总会说,你讲的某个知识别人讲过了。其实我想说重复就对了,重复的多了就说明这个知识很重要,而且不同的知识会有不同的思考思路。比如第一性原理,万维钢老师和罗胖都讲了,你就应该去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人之间的思维就不一样。把一个专栏用得值,不是去看内容是什么。不应该站在老师的对面,而应该站在老师的身后跟随老师的思路看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郝广才老师的专栏,就是每天讲一个历史上的今天的故事,如果你只是听故事,可能就是挺亏的,但是你可以去思考,每个故事的情节转折是怎么设置的,这就是你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吴军老师,他的专栏有科技有红酒,很丰富,这个专栏你就可以多关注,我们身边都有这些事,你有什么样的思考方式,他是如何看这个世界的,这些事实如何滋养他的精神世界的。再比如卓老板,这其实是一个教人吵架的专栏,你不光要知道里面的对错,而是要像卓老板一样,多做功课。用丰富的知识来识别对方的弱点。比如何帆大局观,看起来是宏观经济学,他是怎么从时间维度思考一件事的。老读者都会发现万老师是一个理工科思维的人,理科思维就是 是什么,为什么。工科就是怎么盖房子。万老师就是给你一个概念,是什么,怎么用,随后给你一个图纸,123,怎么用。其实你在生活中可以试试这种打法,这就是我想分享的,每个在得到花了钱的用户,可以把钱花的很值。既然你花了钱,你就该珍惜老师为您服务的这些老师。

有请阿狮,负责每天听本书产品的负责人。听书产品的前身是得到解读版,就是为了给大家节约时间。后来的迭代就是慢慢变成音频。后来就从一个用户开始,负责每天听本书的产品。这个产品去年九月上线,如果您是一开始就关注,就会发现我们的选题,或者说书人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我们会毫不留情地把说书人留在录音棚,不断修整。这个团队也在做进一步筹划,4月份,会按照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按照一天两本的速度上新。产品内容上,从实操型的选题,不断往社会,历史,心理学的内容偏移。包括三月份的菊与刀,都是历史文化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得到例会20170329)